关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课堂的建议
2020-06-09朱玉琴
摘要:手工与玩教具制作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锻炼学生协调合作能力的艺术课程,具有极强的实用性与创新性。但手工课程的特殊性也使其面临着诸多困境,例如内容设置更新不及时、学生参与度低、缺乏创新意识等。本文基于对手工教学现状的分析及总结提出相关建议,意在优化学前教育手工课堂教学。
关键词:学前教育 高职院校 手工教学
一、对当前学前教育手工课程的思考
手工与玩教具制作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在课程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学前教育是非艺术类专业,其学生审美基础薄弱,如何在其本身的艺术基础之上最大限度地发现学生更多可能性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刻板,技能缺乏融合性
所谓“教学”,一方面是教师的“教”,另一方面是学生的“学”,因此,在手工课程中,教师的教法及技能水平都会对课程效果产生影响。但目前高校的手工课程大部分仍然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将手工技能,如剪纸、折纸、黏土等手工艺制作割裂开来,导致学生缺乏融会贯通能力。此外,因为各手工技能之间缺乏联系,所以在制作手工艺品时缺乏创造性思维。
(二)学生参与度低,课堂缺乏活力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生源多样,学生素质不一。有些学生在进入学前教育专业之前本身有艺术功底,因而对手工课程兴趣较浓,主动性较强;而被动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缺乏艺术基础,参与手工制作的积极性较低。学生状态的参差不齐也导致手工课堂缺乏活力。
(三)作品多有雷同,缺乏创新性
由于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导致教师在教学时会以学生水平的平均值进行教学,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对学生作品的要求都会以适合大部分学生水平为前提,因而对于本身对手工课程不感兴趣的学生来讲,只需完成一件该类型的手工作品即可,在作品创新及创意上缺乏更高的追求。
二、课程现状的成因分析
(一)课程目标重技法,缺创新
手工与玩教具制作课程的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但目前大部分学习目标的设置仍然是重视技法的学习,而非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启发。以剪纸课程为例,在剪纸课程目标中强调学生掌握剪纸的叠法及剪法,忽视学生对剪纸的再创造,在课程目标的设置中,也未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加以说明。
(二)教学环节以教师示范、学生学习为主
教师教学时遵循的一般流程为“内容简介—作品赏析—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教师点评”。教学环节设置缺乏新意,忽视了对学生的创意引导以及学生创意思考的环节。因而在多数学生看来,手工课程主要以教师所教为主,缺乏自制手工作品的主动性。
(三)内容来源单一,过度依赖教材
学前教育专业手工与玩教具制作课程的内容选择多源于教材,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课堂内容与教材内容契合度较高,导致手工课程内容更新缓慢,缺乏创意,略显刻板,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三、对手工课程的相关建议
(一)善于利用网络资源
現如今网络资源丰富,抖音、微信公众号以及各直播平台都能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因此,课程内容的来源可以更加多样化,一方面,教师可借鉴网络资源对课程内容进行创新;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去发现更多有趣的手工艺品,从而获取更多的创意。
(二)建立团队合作意识
手工制作既可以是个人创造力的体现,也可以是团队智慧的体现。所以,在手工课程中,建议教师能够从团队合作出发,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合作的方式开发学生更多的潜能。例如在黏土课程的学习中,可以以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为基础,在掌握黏土制作工序的基础上,采用合作的方式制作出大型的更有创造力的作品。
(三)加强创新能力培养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鼓励学生表达不同的想法。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恰当的教学组织方式,为学生营造自由民主的氛围,通过不同想法的碰撞,让学生获取更多创意的来源。例如在展示手工艺品的原材料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让学生联想这个材料可以做什么,引导学生去发现材料的更多用途,进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参考文献:
[1]段浩然.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程[J].辽宁师专学报,2011(05).
[2]苏春,苏兰.学前手工课程体系的实践困境与优化路径[J].教育学术月刊,2018(08).
[3]王钊.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程设置研究——以汉中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8.
[4]袁铱琳.高校学前教育手工制作课程教学初探[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7(04).
(作者简介:朱玉琴,女,硕士研究生,西京学院,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