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紧贴社会热点与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素养

2020-06-09胡新宙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社会热点生活实际社会责任

胡新宙

[摘要]社会热点,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垃圾分类、传染病防控、青少年吸毒和不良生活习惯等与生物学知识高度相关、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密切关注社会热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整合教学,大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素养。

[关键词]社会热点;生活实际;社会责任;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17-0090-02

“社会责任”是《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四大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同时也分属“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六大核心素养的“责任担当”素养。它是指“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做出理性解释和判断,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树立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理念与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是近期全国特别关注的热点;传染病防控是当今社会持续关注的问题;青少年吸毒及不良生活习惯是当今青少年健康教育重点关注的问题。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关注这些社会热点、紧密联系当地的生活实际进行整合教学,或直接开展相关选修课或班会课,将有助于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加强对社会热点的关注与讨论,促进学生形成生态意识,主动参与环境保护,能积极向他人宣传珍爱生命、抵制毒品,并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崇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阐述如何结合社会热点和生活实际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素养[1]。

一、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参与垃圾分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2]。“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形成生态意识,参与环境保护实践”已经写进《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成为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笔者结合广州市的生活实际,进行深度整合教学,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等环保行动。

例如,在教学“保护我们共同家园”时,笔者以一系列有着鲜明对比的广州东濠涌整治前后的照片以及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建成前后的照片导入课堂。学生观看后无不深有感触,因为他们很多人见证了污水横流、臭不可闻、鱼虾绝迹的“臭水沟”东濠涌华丽蜕变为可供市民休闲游玩的绿树成荫、花团锦簇、清水粼粼、鱼儿漫游的“生态河涌历史长廊”;见证了濒临“消失”的海珠湿地公园万亩果园发展成为水网交织、绿树婆娑、百果飘香、鸢飞鱼跃的“具有全国引领示范意义”的国家湿地公园。学生由此领悟:我们所生存的环境在大力整治前是那么的恶劣,我们应好好珍惜和爱护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环境。然后结合“植树节”“世界森林日”“世界水日”“世界湿地日”“国际臭氧层保护日”等与保护生态环境相关的节日进行提问抢答,并提出“为什么要设立这么多节日?”等问题供学生讨论,让学生深刻意识到这些节日对应的环境资源正遭到严重破坏和威胁,因此需要专门设立节日来警示和保护。最后师生共同学习和解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生态文明理念,深刻理解“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之间逻辑关系的演进过程:其一,“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其二,“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其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为了引导学生主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理念,笔者首先让学生集体学习广州的垃圾分类标准,具体从参与垃圾分类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理念。学生此时成为垃圾分类的宣传者与践行者,他们会去引导更多人自觉做好垃圾分类,养成勤俭节约、物尽其用、减少废弃物的文明生活习惯,提高家庭和社区的“垃圾分类”意识;其次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爱护花草、爱护动物;劝告父母和亲戚朋友不抓捕和买卖野生动物,不吃野生动物;尽力做到低碳出行,多步行骑行,多坐公交地铁,进而让学生形成生态环保意识及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3]。

二、健康生活,远离传染病

传染病防控一直以来都非常受国家的重视及社会的持续关注。国家制定和贯彻实施《传染病防治法》,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套有效的制度对传染病进行严格防控。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传染病的有效防控进行整合,对学生的生命健康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例如,在“免疫调节”的教学中,可以问题串导入:什么是“中国第一病”?(慢性传染病乙型肝炎)在中国共有多少人是乙肝携带者?(超过一个亿)哪个省份的乙肝携带者人数最多?(广东省)乙肝的传播途径有哪些?(与艾滋病传播途径相同)接着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科学·技术·社会”栏目中的“艾滋病——威胁人类的免疫缺陷病”资料明确艾滋病传播的三大途径。同时提示学生:广东地区是乙肝传染病的重灾区,同时也是艾滋病的四大重灾区之一。这样,学生必然会感到震惊,进而对本节知识的学习更加重视。

又如,在讲到“二次免疫”和“免疫预防”时,教师可结合疫苗接种进行教学。首先,呈现《广州市儿童预防接种证》的实物或图片,提问:这个证是不是咱们从出生就有的一个证?待学生思考、讨论后,告知学生:这个证可重要了,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每个人必须从小进行多种疫苗的接种注册登记,然后才能入园、入学、入伍、出国等,這是国家预防、控制传染病最主要的手段,为每一位中国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了重要保障。这样,让学生认识到接种疫苗对自己的健康成长的重要性。然后,再以每位学生都接种过乙肝疫苗为例,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都是注射三次(出生后0、1、6月)呢?注射一次还不够吗?为什么还要注射二次甚至三次?学生展开讨论。在师生共同分析原因的过程中,学生对疫苗的作用原理和二次免疫的特点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时深刻意识到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对我们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最后,可开展传染病防控的专题知识讲座或主题班会课,列举广东乙肝传染病和艾滋病防控发展现状,同时提问:为什么广州会是2003年非典疫情的重灾区?2014年广州为什么会爆发登革热疫情?学生分享观点,讨论总结,最后得出结论:广州市人口密集,外来流动人口多,人源复杂,传染病易扩散流行;同时该地区气候相对较热,雨水较多,蚊虫多,蚊媒传播疾病概率增大。这样,学生就很清楚,要远离传染病,就应该注意少去人口密集、空气污染的场所,尽量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养成勤洗手、爱卫生的良好生活习惯,提高预防传染病的意识,进而达到健康生活的日的。

三、珍爱生命,抵制毒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毒品的危害妇孺皆知。2018年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就禁毒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强调禁毒工作事关国家安危、民族兴衰、人民福祉,毒品一日不除,禁毒斗争就一日不能松懈。近年来,青少年吸毒已成为一个触日惊心的严重问题。在廣州,青少年中存在抽烟、喝酒、沉溺手机游戏和淫秽色情网站、熬夜、不健康饮食等诸多不良生活习惯。在教学中,笔者结合这些问题,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吸食毒品和不良生活习惯对身心健康造成的严重危害,从而促进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会自觉抵制毒品和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例如,在结合“科学·技术·社会”栏目中的“拒绝毒品,慎用心理药物”小专题进行教学时,笔者首先通过短视频介绍国家2013年对广东省“中国第一制毒村”——制贩冰毒极为严重的陆丰博社村的大清剿,接着呈现习近平主席的禁毒工作重要指示,让学生深知国家对禁毒工作的高度重视;接着给学生展示多张触日惊心的吸毒者的照片,让学生认识毒品的危害,然后在已学的“神经调节”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过程来给学生解释毒品与心理药物成瘾的神经机制,让学生认识到一旦吸食毒品,将会坠入自我毁灭的深渊,并领悟到要远离吸毒人员,不轻信和盲从他人,改变各种不良生活习惯,养成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习惯,崇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同时能积极参与禁毒宣传教育活动;最后师生共同朗读禁毒宣传口号“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作为总结,再次强化拒绝毒品的信念。

除了上述社会热点以外,还有非法代孕问题、基因编辑婴儿事件、非洲猪瘟等很多社会热点,都与生物学知识高度相关。作为一线教师,要善于留心和发掘社会热点问题,多开发和利用当地的生活实际案例,并在生物课堂中进行深度整合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分析讨论,做出理性的判断,逐步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形成造福人类的态度和价值观,不断加强社会责任感,做生态中国、健康中国的促进者、实践者[4]。

[参考文献]

[1]徐月明.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生物学教学,2019(3):12-13.

[2]王景通,林建华.“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关系的逻辑理路[J].学习与探索,2019(6):28-32.

[3]刘洪来.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J].生物学教学,2015(2):71-72.

[4]谭永平.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外延与整体性[J].课程·教材·教法,2018(8):86-91.

(责任编辑 黄春香)

[基金项目]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17年度课题“数字化的环境下高中生物进行翻转课堂的尝试”(项目编号:1201731570)。

猜你喜欢

社会热点生活实际社会责任
社会热点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新时代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深究
激发兴趣, 成就精彩小学数学课堂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