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文化下派员的故事
2020-06-09陈超君
陈超君
二〇一四年我大学毕业后进入海盐县文化馆,正式成为一名文化下派员。刚刚开始工作的时候真的是一筹莫展,因为大学时主修的是音乐剧,到了基层感觉自己毫无用武之地。要说经典的音乐剧剧目,大多都是学院派,在群众文化这块阵地上完全不接地气,群众看不懂也不喜欢;想要自己原创,我既不具备这个创作的实力,也几乎找不到在唱、跳、演三个领域同样出色的群众。所幸有一帮特别有爱的领导和同事,在大家的帮助下,我慢慢地找到了自己的工作方式,将自己的专业拆分成三个部分,分别从唱、跳、演三个领域去辅导不同喜好、擅长不同领域的群众。
慢慢解决了刚踏入工作的尴尬问题,进入乡镇又遇到了另一个令人烦心的问题——无法处理好与文化站、村级文化管理员的关系,导致工作时经常产生矛盾,以至于工作无法顺利进行。
记得二〇一六年初,在进行第一轮下派员乡镇轮换时,我去了一个全新的乡镇,那一年可以说我的工作进入了冰山期。刚到这个乡镇的时候,整个文化站加上我只有三个人,然而工作却一点也没少,自然每个人分摊的工作也就多了。我在文化站被分配的工作是组建业余文艺团队并进行业务能力培训,编创大型节目参加各项比赛,编创小型节目参与各类演出,策划组织各类镇级文艺演出,撰写各类活动信息并完成统计上报,带领村级文化管理员团队定期进行培训指导和为她们编创新的节目,要去每个村进行业务辅导,定期帮助非遗文保员进行巡查,等等,一时间忙得不可开交,一个月加班都在二十五天以上。于是,馆里需要我参加的排练我只能请假,馆里需要我参加的演出我也只能拒绝,甚至馆里需要我帮忙完成工作的时候我都很少出现。这一年,馆里交给我的工作我几乎都没有完成,即使是这样,也依然来不及完成站里的任务。用表演课老师的话来说,矛盾冲突到达了顶端必定会爆发,是的,在八月份的时候终于彻底爆发了战争。每年的八、九、十月份,都是全馆人最忙的时候,大量的节目需要复排,大量的文艺演出需要大家一起齐心协力完成,然而在这个时候我却拖起了后腿。连续两个月断断续续的高烧,烧到每天昏昏沉沉,同时站里又要举办村级文艺团队展演,要求我与站里的另一位业务干部一人负责五个村,在一个半月之内为每个村排一个十二人以上的节目。在这个时候,我已经无法协调馆里的工作和站里的工作了,于是我第一次对站里提出了拒绝,我实在是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完成如此庞大的一项工作。我与站里沟通,节目由各村的村级文化管理员自己排练,我会去做好提高工作,但是站里不同意,要求我必须去排,于是吵崩了。这件事后来在局里、馆里、镇里的各方协调下最后圆满解决了。现在回想了一下,当时确实自己的问题非常大,刚刚加入工作没多久,整个人心气太高,说话做事各方面都不太注意,与站里、馆里的沟通也不到位,心态没有放平,才会导致这样的事情发生。
经过这两年一边工作,一边反思,我慢慢地找到了自己的工作方式,也学会了沟通方式。在这之中,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找到自己的定位,我们首先服务于文化馆,其次是乡镇文化站,最后才是村级文化管理员以及各行政村。对于文化馆,我们应完成一个业务干部的工作职责,积极参加馆里编创的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节目,参与上级组织的比赛、演出,配合馆里完成各项演出活动,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还应该开展相关的公益培训,编创新节目丰富馆里的各项演出活动;对于文化站,我们应完成下派员对乡镇的辅助工作,再围绕自身年度考核的相关指标,辅助乡镇挖掘当地有文艺特长的群众以组建业余文艺团队,对其进行业务知识培训以提高乡镇业余文艺骨干的专业能力,并定期编创文艺节目,让业余文艺骨干有机会参与到各类演出活动中,以丰富乡镇群众的业余文艺生活,辅助乡镇策划组织各类大型演出以及下乡巡演。在能力范围内还应了解本乡镇的非遗情况,这对自己日常编创节目也有极大的帮助。对于村级文化管理员和各行政村,我们应做到定期对村级文化管理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和业务能力指导,对他们每年为村里重点打造的精品节目进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排练中遇到的问题,尽量提高节目的质量。
梳理清楚自己的定位以及自己的工作內容,就应该好好思考如何在几个角色间自如地转换,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作者单位: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文化馆)
(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