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外科患者术后鼻饲管口径与院内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2020-06-09邓少玲江妙玲谢翠芬
邓少玲 江妙玲 谢翠芬
广东省广州市惠爱医院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510370
颅脑外科手术是临床上常见的术式之一,但是由于手术部位比较特殊,对患者创伤较大,且术后患者易出现吞咽功能障碍,故临床上常应用鼻饲对患者进行干预[1]。然而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2],颅脑外科术后鼻饲患者常并发其他感染疾病,严重者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临床上常用普通口径胃管进行鼻饲,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且院内感染发病率较高[3]。同时有研究报道[4],鼻饲管口径大小是否与院内感染具有相关性,意见仍不统一,鉴于此,本文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82例颅脑外科患者进行相关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82例颅脑外科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行颅脑外科手术指征者;(2)吞咽困难者;(3)生命体征稳定者;(4)了解、知情并同意本次研究者。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肾功能不全者;(2)已发生院内感染者;(3)精神障碍或意识障碍者。我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本次研究的认证。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常规口径组和小口径组,各91例。常规口径组91例,男60例,女31例;年龄47~64岁,平均年龄(55.19±6.38)岁;饮水试验分级:Ⅳ级/Ⅴ级=61例/30例。小口径组91例,男61例,女30例。年龄46~65岁,平均年龄(55.22±6.41)岁;饮水试验分级:Ⅳ级/Ⅴ级=62例/29例。两组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口径组给予普通18号胃管留管进行鼻饲;小口径组给予小口径10号胃管留管进行鼻饲。两组患者均抬高床头30°,采用M175395型鼻饲泵(北京海富达科技有限公司)持续输注进行喂养,每次喂养200ml营养科按25kcal/(kg·d)配置的匀浆汤液,4次/d(8:00、12:00、17:00、21:00),每次鼻饲前后均输注少量温水,共干预4周。
1.3 观察指标 (1)胃内容物反流:胃内容物反流发生率=发生胃内容物反流病例数/总例数×100%。(2)肺部感染:符合以下①~④中任一项和⑤者即被判定为肺部感染,除肺结核、肺栓塞等疾病,①发热;②出现咳嗽、咳痰临床症状,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③肺湿性啰音;④白细胞计数>10×109/L或<4×109/L;⑤胸部X 线检查结果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阴影。(3)鼻饲管近咽腔段细菌培养情况:每日清晨由护士经清洁患者口咽后深部咳痰,对不咳嗽患者用一次性密闭吸痰管吸出痰液,送检进行测试。
2 结果
2.1 两组胃内容物反流比较 小口径组胃内容物反流发生率为3.30%(3/91),显著低于常规口径组的18.68%(17/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10,P=0.001<0.05)。
2.2 两组肺部感染情况比较 小口径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5.49%(5/91),低于常规口径组的25.27%(23/91),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75,P=0.000<0.05)。
2.3 两组鼻饲管近咽腔段细菌培养情况比较 小口径组细菌感染率(5.49%)低于常规口径组(25.27%),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75,P=0.000<0.05)。详见表1。
表1 鼻饲管近咽腔段细菌培养情况比较[n(%)]
3 讨论
颅脑外科患者术后出现吞咽困难极为常见,常见的原因为患者术后并发胃出血、脑干或双侧大脑半球发生病变。目前临床上针对颅脑外科术后出现吞咽困难患者常留置胃管对患者进行鼻饲来维持其营养支持,但是大量研究表明[5-6],患者在鼻饲过程中常出现肺部感染,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病情,而且有甚者会危及生命安全。故如何减少颅脑外科患者术后鼻饲过程中院内感染发生率成为新的研究热点[7]。
随着近年来临床针对上述问题的深入研究,有研究发现[8],颅脑外科患者术后鼻饲过程中应用的鼻饲管口径对患者院内感染情况有一定的影响。鉴于此,本文为了分析颅脑外科患者术后鼻饲管口径与院内感染的相关性,选取182例颅脑外科患者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应用小口径10号胃管鼻饲患者的胃内容物反流发生率低于普通18号胃管鼻饲患者。这是由于小口径10号胃管口径小且柔软、易弯曲,对患者刺激性小,普通18号胃管刺激括约肌出现功能障碍,增加胃内容物反流发生率。
另外,大口径鼻饲会导致声门关闭不全、咽缩肌和声带麻痹等症状,患者会因食管下端括约肌松弛发生误吸,提高肺部感染和细菌感染风险。本文结果显示,应用小口径10号胃管鼻饲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和细菌感染率均低于普通18号胃管鼻饲患者。
综上所述,相比应用普通18号胃管鼻饲,应用小口径10号胃管鼻饲可显著降低颅脑外科患者术后胃内容物反流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和细菌感染率,值得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