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系统康复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余腰腿痛的影响

2020-06-09麦国钊易钊浩戚华均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11期
关键词:上下肢腰腿痛康复训练

麦国钊 易钊浩 戚华均

广东省鹤山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部 529700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指的是纤维环破裂后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所致以腰腿疼痛为表现的疾病,久坐、缺乏运动锻炼是引发LDH的一个重要的诱因。在当前人们生活方式及工作方式不断改变的背景下,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1]。临床中针对LDH主要是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然而术后随访发现多数患者会发生残余腰腿痛这一并发症,该并发症常会延长患者的康复时间及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因此针对行手术治疗的LDH患者,术后需加强对残余腰腿痛的预防[2]。近年来,本院针对手术治疗的LDH患者,术后实施早期系统康复训练以预防残余腰腿痛,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LDH患者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腰椎X线平片、CT及MRI等影像学技术检查确诊[3]。(2)所有患者均无手术禁忌证,且临床资料完整。(3)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心、肝、肾等脏器功能疾病的患者。(2)患恶性肿瘤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及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研究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24~66岁,平均年龄(45.2±2.4)岁;腰椎间盘突出部位:L3~46例,L4~514例,L5~S110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4.9±2.5)岁;L3~45例,L4~516例,L5~S19例。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由同一手术团队进行手术,术后对照组采取常规术后康复方式,主要包括术后3~4周内指导患者卧床静养,卧床期间可开展“三点式”“五点式”腰背肌锻炼,4周后可在腰围保护下进行起床及下地活动。研究组在术后予以早期系统康复训练,具体如下:(1)麻醉清醒至术后2d,主要是指导患者进行上肢运动,下肢仅进行少量运动以促进体力的恢复。上肢运动可进行交替击拳、双上肢屈肘搭肩、展臂呼吸等,各组均锻炼8个节拍,5~8次/d。(2)术后3d进行直腿抬高练习,主要是取仰卧位,进行屈髋90°伸膝练习、伸髋伸膝、直腿抬高,各组均训练20次,5~8次/d。(3)术后7d开展腰背肌锻炼,主要取仰卧位进行三点式或五点式腰背肌锻炼;俯卧位下开展俯卧撑、飞燕点水式练习,以此对椎旁肌背伸肌肉进行训练,5~8次/d,初次训练5组,之后可逐渐增加训练频率[4]。(4)术后2~3周开展腰椎屈曲锻炼,具体是先在立位的时候进行腰椎侧屈练习,50~100次/d;之后在作为进行腰椎屈曲练习,50~100次/d。切除两节及以上椎板者适当推迟练习时间,训练量需循序渐进。(5)术后4~8周,重复(2)、(3)、(4)的训练内容,但训练幅度上需逐渐增加,通过训练以使腰椎、下肢功能接近正常生理活动范围。

1.3 观察指标 (1)对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由同一名门诊骨科医师对患者进行复查,客观评价患者腰痛、腿痛的发生情况。(2)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均对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价,具体是使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分)评价,评分包括上下肢两项内容,其中上肢总分为66分,下肢总分为34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运动功能越佳。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残余腰腿痛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术后残余腰腿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发生残余腰腿痛的情况比较[n(%)]

2.2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上下肢FMA评分变化比较 术前两组上下肢FMA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个月与6个月两组评分均较术前提高,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上下肢FMA评分变化比较分)

3 讨论

针对LDH的治疗主要是通过后路开展手术,将突出的髓核摘除,对部分患者实施开窗减压操作[5]。虽然使用手术治疗可以改善LDH患者的椎间盘功能,让前后纵韧带可以得到松弛,重建脊柱间的关系,但是因手术会对LDH患者的腰部组织结构造成损伤,这使得患者支配肌肉的神经也会受损,因此常会导致患者术后发生脊柱失稳[6]。随着时间的延长,脊柱失稳会逐渐加重,进而引起残余腰腿痛这一并发症。

对LDH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加强术后参与腰腿痛的预防成为临床中关注的重点。研究显示在术后早期开展下肢直腿抬高运动能够对坐骨神经造成反骨牵拉,改变坐骨神经所支配的腰骶神经根,扩大神经在椎管内活动空间,减轻血肿机化后瘢痕组织压迫,此外还可改善腰椎周围血液循环及减轻局部炎症反应,预防神经粘连[7]。此外,针对手术治疗的LDH患者,早期系统康复训练时考虑到患者普遍存在腰腹肌无力及腰椎稳定性降低,提倡在消除神经根受压的同时,还应加强腰部屈伸肌的训练,主要是加强腰伸肌训练,通过训练以改善腰椎屈伸功能、肌力恢复,这样可增强腰椎稳定性,同时避免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且早期系统康复训练还强调训练过程,随着腰椎肌力的增加,需加大对背伸肌的主动锻炼以及脊柱屈伸练习幅度,在训练的过程选择在功能状态下进行躯干、下肢运动范围练习,如下躺、仰卧及站立功能位训练。通过早期的功能位锻炼降低术后腰腿痛发生,并改善患者的上下肢运动功能,这样可加快患者肢体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8]。本文探讨了对手术治疗的LDH患者,分别采取常规术后康复护理、术后早期系统康复训练方法的干预效果,结果显示随访6个月,研究组腰痛及腿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在术后3个月及6个月的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上,研究组评分较术前的升高幅度显著较对高于对照组,这提示对手术治疗的LDH患者,术后早期进行系统性康复训练可改善腰椎神经功能,使腰腿痛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同时还能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

综上所述,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治疗后,予以早期系统康复训练,可显著降低术后腰腿痛的发生率,提高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促进患者康复,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上下肢腰腿痛康复训练
Trendelenburg体位不同通气模式对直肠癌患者上下肢动脉血PaO2及乳酸的影响
医针灸综合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临床效果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中药透皮技术治疗颈肩腰腿痛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治疗腰腿痛验方
基本力量 上、下肢的教学与练习方法
跳绳运动提高小学生上下肢协调能力的研究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