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血压监测在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2020-06-09刘成文陈庆昭邓新霞
刘成文 陈庆昭 邓新霞
(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全科医疗科,广东 佛山528000)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在社区覆盖加快,动态血压检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ABPM)成为一种新兴的高血压患者监测手段[1]。本文为研究ABPM 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的效果,特选取在我市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中登记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对比试验,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7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在佛山市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中登记管理的高血压患者300 例,将患者按照奇偶次序分成两组,每组各150 例,设定奇数组作为对照组,偶数组为观察组。对照组男性80 名,女性70 名,年龄30~65 岁,平均年龄(52.18±4.17)岁;观察组男性78名,女性72 名,年龄32~64 岁,平均年龄(52.38±4.20)岁。两组的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对照组以诊室血压为标准,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及《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要求进行常规降压治疗及健康管理[4],入组12 月后测量收缩压和舒张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进行ABPM 检查,根据动态血压监测判定血压是否达标。ABPM 检查具体方法[5]:①在患者的左上臂绑好袖带,袖带充气完成后,对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进行检测;②血压测量的时间分为白天和夜间,日间6:00-22:00,夜间22:00-次日06:00,日间每隔30min 测量一次,夜间每隔1h 测量一次。取24h 内的所有测量结果,计算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
1.3 统计方法:使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入组前后血压对比:两组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12 月后,观察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入组前后血压对比 (±s)
表1 两组患者入组前后血压对比 (±s)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入组前 入组12 月后 入组前 入组12 月后观察组 150.26±16.18 126.23±8.24 102.12±8.24 84.14±10.22对照组 150.78±16.32 132.08±8.27 101.26±8.08 92.88±10.28 t 值 0.277 6.137 0.912 7.384 P 值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的心肌梗死、心绞痛、脑卒中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入组前,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3月、6 月、12 月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 讨论
动态血压监测是指连续24h 监测血压,同时又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的检测方法。动态血压监测的具体指标包括24h 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脉压、基础血压等,可以反映血压在24h 内的动态变化情况。当白天血压高于140/90mmHg,且连续6h 以上时,血压会给心脏造成很大的压力,同时,各种高危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也大大增加,如中风、心绞痛、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等,给患者的生命造成极大威胁,严重时可直接导致患者的死亡。因此,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当患者血压出现连续时段的高位时,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对于保护患者的身体健康,降低患者死亡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本研究结果显示,入组前,两组的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组12 月后,观察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的机制是,动态血压监测促进了患者对自身血压的关注度,患者会随时随地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在饮食、运动、生活作息、心理健康等方面都会多加注意,从而减少了高血压水平提升的危险因素[2-3]。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的心肌梗死、心绞痛、脑卒中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这可能的机制是,动态血压监测增密了患者血压的检测频率,当患者血压出现异常升高,或在血压高位维持时间过长时,医疗人员可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避免等到患者出现急性并发症时再应对,可以降低患者的高危并发症发生机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4]。
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延长生命年限,提升生活质量,是控制血压的根本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入组3 月、6 月、12 月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究其原因,是观察组实行动态血压监测后,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其生理健康状态得到保障,日常运动、社交活动得以进行,从而提高了其生活质量;同时,动态血压监测让医护人员可以经常与患者沟通,让患者得到被关心感,从心理上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5]。
综上所述,对于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动态血压监测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采取相关措施,保障高血压患者的日常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