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胃肠激素以及胃肠动力的影响
2020-06-09江海涛
江海涛
(佛山市禅城区人民医院,广东佛山528000)
消化性溃疡作为临床常见且多发性疾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存在极为密切的关联性[1],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2],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对患者胃肠动力和胃肠激素带来影响,但具体影响尚不明确。因此,本实验研究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胃肠激素以及胃肠动力的影响进行探讨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人民医院2018 年6 月至10 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的门诊病人共计50 例,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门诊病人24 例,将其设置为阳性组,幽门螺杆菌感染阴性门诊病人26 例,将其设置为阴性组,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消化道溃疡,选取同期门诊检查健康人50名,将其设为参照组,经医院伦理委员会认证知情同意。研究组男性29 例,女性21 例,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38.46 岁,最短病程1 年,最长病程6年,平均病程2.84 年,参照组男25 例,女25 例,年龄18~65 岁,平均年龄37.95 岁。
1.2 方法:所有入选的门诊病人均行生长抑素与血浆胃动力素检测和胃十二指肠动力检测,生长抑素与血浆胃动力素检测时患者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5mL,将其送至实验室进行放射免疫法检测并记录检测结果。胃十二指肠动力检测时患者需在检测前7 日停止服用或注射影响消化系统运动功能类药物,确保检测前12h 禁食禁水、禁烟禁酒。正常情况下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可分为三期,1 期代表静止期,持续时间为40~50min,2 期代表收缩期,持续时间不规则,3 期代表强力规则收缩期,持续时间为3~18min。
1.3 观察指标:详细记录患者在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1 期、2 期、3 期的生长抑素指标水平和变化情况[3]。
1.4 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比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和阴性者在1 期、2 期、3期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血浆生长抑素水平在消化期间呈周期性变化,1 期为增高,2期和3 期降低,而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浆生长抑素水平无正常变化,1 期、2 期、3 期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发病因素多集中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大量分泌、胃肠运动异常、胃肠激素增多等[4-5],其中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病症关系最为密切,当前临床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排空关系不大,正常情况下,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在消化间期不同时会出现不同的周期性变化[6],健康人随着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的增加而敏感性逐渐减低,但消化性溃疡患者对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敏感性却不高。本研究结果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和阴性者1 期、2 期、3 期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见生长抑素水平并不影响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阴阳性,但是,参照组患者血浆生长抑素水平在消化期间呈周期性变化,1 期、2 期、3 期降低,而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浆生长抑素水平无正常变化,1 期、2期、3 期明显低于参照组,由此可见,幽门螺杆菌感染下患者体内生长抑素水平与健康人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
表1 不同组别患者血浆生长抑素指标对比 (±s)
表1 不同组别患者血浆生长抑素指标对比 (±s)
注: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P>0.05,阳性组与参照组相比,*P<0.05,阴性组与参照组相比,#P<0.05
组别 n 1 期 2 期 3 期阳性组 24 46.52±21.52 47.58±20.16 53.25±16.79阴性组 26 47.15±21.49 46.11±20.19 49.62±20.19参照组 50 102.25±55.72 65.14±23.48 62.96±19.45 t 值 - 0.103 0.257 0.693 P 值 - 0.918 0.798 0.491*t 值 - 4.719 3.146 2.097*P 值 - 0.000 0.002 0.039#t 值 - 4.845 3.510 2.800#P 值 - 0.000 0.000 0.006
综上所述,消化性溃疡患者均伴随一定胃肠激素和胃肠动力障碍,致使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浆生长抑素水平降低因素与炎症和胃黏膜损伤有关,而幽门螺杆菌感染可通过产生尿素酶方式碱化肠黏膜、增加胃酸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