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紫砂壶“锦竹”的人文意蕴
2020-06-09俞立娟
俞立娟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随着茶文化的普及和人们对于健康的追求,喝茶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流行的休闲方式,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之中,静下心来品一杯茗茶,和三五好友叙叙闲话,已经是难能可贵的奢求了,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之下,茶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宜兴紫砂壶凭借着独特的双透气性结构,泡茶具有先天的优势,茶汤原汁原味而没有熟汤气,而且紫砂壶中还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打动着每一位观赏之人,在长期的把玩之中还会形成自然而然的包浆,焕发出如同玉石一般的光泽,不仅仅是茶座上耀眼的明星,也是寄托了茶人长时间的心血和细心的呵护,具有非同一般的情感体验。正是因为如此,紫砂壶成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沟通的纽带和桥梁,从认同壶的设计理念、工艺制作到认同作者的审美观念和思想感情,一把小小的紫砂壶中藏着大大的神奇世界。
紫砂壶的产地在江苏宜兴,是因为只有这里才出产真正的紫砂矿料,究其原因还是地理位置决定的。宜兴南部丁蜀镇是紫砂的主要产区和集散地,这里位于长江三角洲、太湖流域和天目山余脉丘陵山地的过渡地带,各种土质、水文环境在长期的地壳运动过程之中形成了独特的紫砂矿料,于是宜兴的紫砂艺人们用自己的双手牢牢地抓住了上天赐予的珍宝,把他们的才华和汗水都倾注其中,形成了陶瓷艺术之中的一朵奇葩。区别于其他的工艺品类,紫砂成型方式与众不同,采用了手工拍打和镶接泥条的方式完成,给了紫砂艺人充分的自主权,于是各种题材被广泛地运用到紫砂艺术之中,形成了分门别类的器型样式,为我们打开了视觉审美的另一重享受。
紫砂作品“锦竹壶”(见图1)就是一件以竹为题材的紫砂器。在紫砂的历史上,竹器也是最为普遍的一类,这得益于江南宜兴遍地都是竹林的先天自然环境和竹文化对于宜兴地域的熏陶,使得竹子的形象和精神深入人心,更是深深地影响了紫砂艺人的创作灵感和理念。在设计和创作的过程中,多次研究锦竹的形态和特点,发现其相较于一般的竹子更加清瘦,叶子也更加稀落,于是采用了具有典型个人风格的紫砂语言。此壶壶身呈现经典的三角形态,线条流畅、壶底收拢、端庄稳重、挺拔隽永;壶嘴则采用了竹节造型,从粗到细微微上扬,二节竹段的设计细致入微,出水也是非常流畅爽利,从中间延伸出来的一截竹枝直到壶身,点缀的三四片竹叶纹理清晰,仿佛随风摇曳,把人们带入了凉风习习的清凉世界,令人心驰神往;壶把采用了三节竹段自然圈卷成型,近似圆形的端把手感非常舒适;壶盖微微凸起,嵌入壶口,严丝合缝,通转流畅;壶钮呈现为竹型桥钮,把江南的代表小桥和竹子都融合起来,更显风韵。从整体上来看“锦竹壶”区别于一般的竹器造型,这件作品更多地强调了一种清矍淡雅的风骨来搭配整体的壶型风格。无论是形体的构建、竹元素的装饰,还是线条的运用、气韵的表达等方面,都希望把和谐统一、卓尔不凡的气质彰显出来,从而表达出其中非常浓郁的人文意蕴。
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可谓是明星级别的存在,竹文化更是江南地域影响最为广泛和深刻的,尤其是江南园林中讲究无竹不雅的风格特征,一直延续至今。现在宜兴的丘陵山区、田间屋后种植最为普遍的就是竹子,竹子的四季常青、中空外干、高耸入云、不畏严寒的特点让人们无比佩服,其中“咬定青山、自强不息”的精神更是感天动地,甚至发出了“不可一日无此君”的感叹。这件“锦竹”紫砂作品就是感慨于宜兴陶、竹共舞的历史渊源和人文环境,传承经典的紫砂竹器,再加上个人对于紫砂艺术的理解,共同演绎出紫砂艺术的工艺之美和深刻内涵,让广大的爱壶之人体会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境界。
在几百年的紫砂历史之中,朴实无华的紫砂泥经过宜兴紫砂艺人的演化和水与火的淬炼,再加上文人雅士的陶刻装饰和诗文传颂之后,终于迎来了全新的艺术呈现。紫砂从普通的实用器慢慢地演变成为富有文化内涵的品味之选,博得了爱茶之人关注的目光,也激起了心灵共鸣的浪花。这也正是紫砂艺术经久不衰、日益繁荣的根本之所在,紫砂艺人的不忘初心、匠心守正,广大壶友的不离不弃、默默支持,共同把紫砂技艺推向了一个又一个的高潮,让我们共同期待在新时代的征途中,紫砂艺术的明天更加精彩绝伦。
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