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紫砂壶“闻道”的工艺之美和文化内涵

2020-06-09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4期
关键词:宜兴紫砂壶紫砂

储 敏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图1

宜兴位于江苏省的南部,太湖之滨。大小湖泊众多,条条水网密布。生产紫砂的南部丁蜀镇一带,又位于江浙皖三省的交界之处,属于天目山余脉的延伸,正是在这种山水相宜、过渡融合的地带,为紫砂泥原矿的产生提供了自然条件。在本地人之间,流传着一位外地的僧人来到丁蜀镇黄龙山附近,喊出“这里有富贵土”之后就悄然消失,等到人们去挖掘的时候,发现黄龙山及其附近的泥土区别于他们过去使用的陶土,烧成的紫砂壶有一种介于陶和瓷的形态,具有很好的透气性和吸水性,不仅仅在冲泡茶叶的过程中不夺茶香味,没有熟汤气,而且在长期的把玩过程中会形成一定的包浆,散发出幽幽暗光,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发地让人爱不释手。关于异僧的传说使得紫砂原矿的开采从一开始就具有某种神秘的色彩,也让宜兴之外的人们听之玄之又玄,特别是爱壶之人总想来宜兴实地考察探秘一番,但是紫砂泡茶的良好功效和实用价值却是货真价实的存在,其迷人的工艺之美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更是让人啧啧称赞、流连忘返。

紫砂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可谓是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从紫砂泥料本身的材质来看,采之于地下质朴自然,烧成之后色泽温润,区别于金属器和瓷器的大放异彩,而是一种低调含蓄、内敛不事张扬的美,特别符合我们国人的文化审美特征和情感表达。再从紫砂壶的造型来看,其手工成型的特点区别于手拉坯、模具成型的方式,最大程度地释放了紫砂艺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能够把自己的思考和观察融入其中,从而引起大家的共鸣。还有紫砂艺人赋予紫砂壶的内在意蕴,使其注入了灵魂,焕发了生命的活力,形成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更加促进了紫砂艺术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紫砂作品“闻道壶”(见图1)采用了现代的设计语言,运用紫砂材质本真自然的特性和良好的可塑性,演绎出心目中对于紫砂艺术的未来之道。此壶壶身宛如远古时期的陶罐一般,线条流畅、器型饱满,微微收紧的底部平整,更加端庄稳重,尽显简洁明了之风格特征;壶嘴的处理和“西施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自然而然之间小巧可爱,出水干净利索,没有半点的拖沓之感;壶盖边缘微微凹下,中间鼓起,如同斗笠一般,和壶口贴合严丝合缝,绝妙精巧之中流露出丝丝的气定神闲;壶盖顶端点缀一颗圆形壶钮,提神聚气、拿捏舒适,既实用又美观;壶把的设计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扁型圈把自壶口向上弯转,高过壶钮一截,然后转折向下,收于壶身上端,把手的设计可握可提,似乎还原了茶器最开始的提梁功能,这一抽象的设计匠心独运,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在构思和设计此壶的时候,就是想通过其来阐述紫砂艺术最根本的理念。在这件紫砂作品“闻道壶”中,紫砂的简约古朴、传统之美才是现代紫砂艺术需要追寻和探究的根源,而不是一味地去求新求变,去追求过多的装饰和繁复的工艺,而是要用现代的艺术审美理念和设计语言来深入发现和挖掘紫砂的工艺之美和文化内涵。唯有如此,才能抓住现代人生活节奏飞快,同时希望在喝茶放松、把玩紫砂的过程中,寻找到往日岁月中宁静自然的这一渴求。

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道”可谓是规则、真理之解。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是一种中华智慧的结晶。《论语·里仁》有云:“朝闻道,夕死可矣。”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也在《师说》中写到:“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其中所表达出来的都是对于道理、知识的渴求和热爱。紫砂之道又是什么呢?仁者见者,智者见智,尤其是在如今百放齐放的紫砂艺苑,大家都在殊途同归的寻找紫砂之道。这件作品“闻道壶”就是用流畅简洁的造型设计、炉火纯青的紫砂技艺、内涵宏大的文化意蕴,试图用自己多年对于紫砂艺术的实践和领悟,来阐释心目中的紫砂之道,也希望广大的壶友能够从中体悟到简约而不简单的境界。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中,紫砂艺术短短的几百年时间不是很久远,但是却能在朝代的更迭和历史的洪流之中不断地延续下来,体现了坚韧的艺术魅力,折射出紫砂艺人不屈不挠的可贵品格。于是,紫砂从一开始就被打下了笃定和从容的艺术底色,这也是在几百年后的今天,我们紫砂艺人还需要去复原过去的特质,在历史的经验之中寻找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前辈们的足迹之上走出属于我们自己的艺术之路。

猜你喜欢

宜兴紫砂壶紫砂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无相
宜兴釉陶
刘少白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购买紫砂壶4忌
购买紫砂壶忌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