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鸿章翁同龢往来信札考释

2020-06-09

安徽史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信札光绪李鸿章

(故宫博物院 故宫学研究所,北京 100009)

李鸿章与翁同龢均为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关于他们的交游以及对近代历史进程的影响,前贤多有论及。(1)比较重要的有曾士莪 :《书翁、李相倾事》,《国闻周报》第12卷第27期(1935年7月15日);庄练(苏同炳) :《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一书中翁同龢传记中的相关部分,《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中册,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110—115页; 翁飞 :《翁同龢、李鸿章关系探源》,《安徽史学》1994年第4期;翁飞 :《乙未至戊戌年间的翁同龢与李鸿章》,翁同龢纪念馆 :《二十世纪翁同龢研究》,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09—650页;夏冬 :《中日甲午战争中的李鸿章与翁同龢》,《北方论丛》1984年第1期;朱育礼 :《翁李交谊与政见异同》,《安徽史学》1996年第2期;翁以钧 :《冤乎冤哉 :〈西行寄弟函〉揭示“翁李交恶”的臆测谬误》,王忠良主编 :《翁同龢研究2017》,广陵书社2017年版,第247—250页;谢俊美 :《翁同龢人际交往与晚清政局》,上海书店出版社2018年版,第416—434页。这些研究分别从不同角度,按不同时段,对李、翁关系进行了细致详尽的剖析,得出了比较中肯的结论。但这些研究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对信札材料运用得比较少。李鸿章与翁同龢均留下了大量信札,研究两人的关系,若从信札入手,是一个独特的角度。作为第一手材料的私人信札,能细致地反映出写信者当时的心态,这是其他材料所不具备的。国家清史编纂编委会先后组织编纂的《李鸿章全集》(2)顾廷龙、戴逸主编 :《李鸿章全集》,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与《翁同龢集》(3)谢俊美整理 :《翁同龢集》,中华书局2005年版。二书中,就收录有很多信札。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曾国藩等书札册》内,收录有李鸿章致翁同龢信札5通;《清翁同龢尺牍册》内,有翁同龢致李鸿章信札1通。这些信札,均系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由国家文物局划拨至故宫博物院收藏,此前从未公开发布,一直不为学界所知,也未能收入《李鸿章全集》与《翁同龢集》中。现以时间为序,结合《翁同龢日记》《李鸿章年谱长编》等文献材料,将这些信札进行简单的整理考订,以期为李鸿章、翁同龢研究提供一份基础材料。

中堂钧坐 :

叔平世叔老夫子大人钧右 :

前奉环翰,猥蒙齿谢。顷复读廿八日手教,以舍季弟之变,重荷矜念,慰勉殷肫,感深次骨。敬审餐卫胜常,春韶多福,欣颂无量。季弟前随鸿章转战珂乡,驰驱前敌,贼平后归田奉母,遽先化去,患难手足,益觉怆然。以视谢傅之中年,哀乐正有同情耳。时事艰棘,不才无可为役,家国两无所裨,徒自疚叹。直境叠获小雪,麦根少苏,仍盼三月雨也。手肃复敬道履,摹璧尊谦,不一一。

通家世愚侄期李鸿章顿首

二月初十日

此信作于光绪七年(1881年)二月初十日,是李鸿章对翁同龢慰问函的回复。光绪六年十二月,李鸿章三弟李鹤章在合肥病逝。(10)刘忆江 :《李鸿章年谱长编》,河北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86、97,260页。光绪七年正月廿八日,翁同龢作《慰李荃相失弟函》(11)翁万戈编 :《翁同龢日记》,中西书局2012年版,第947、950、960、957、1584页。, 此信就是对翁氏慰问信的感谢之辞。李鹤章,字季荃,在李氏六兄弟中,排行第三,早年曾随李鸿章与太平军转战于翁同龢的家乡苏州一带,这就是信中提到的“珂乡”。李鹤章后来解甲归田,退归合肥终老。

光绪七年五月十一日,翁同龢好友曾纪泽撰联挽李鹤章曰 :“四万里乖违云海,鹏路迢遥,未能白袷素冠,如期哭送张元伯;十馀年退隐江湖,鸱夷寂寞,自有青编绿字,纪绩揄扬范会稽。”(12)刘志惠整理 :《曾纪泽日记》,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1137页。信的结尾提到直隶境内“叠获小雪”,也可与《翁同龢日记》等进行印证。光绪七年正月廿九日 :“辰巳间雪作,虽小而绥绥不断,至临卧时仍霏微,就石上视之约五六分,计融化必寸许矣”;(13)翁万戈编 :《翁同龢日记》,第1584,1586,2537—2538,2545,2549,2523、2526、2530,2551页。“自朝至暮,得雪二寸许,虽未透沾渥泽,亦聊胜于无矣。”(14)袁英光、胡逢祥整理 :《王文韶日记》,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551页。二月初九日 :“三更雪,五更止,明星满天,庭除间得三四分,晨雾旋晴。”(15)翁万戈编 :《翁同龢日记》,第1584,1586,2537—2538,2545,2549,2523、2526、2530,2551页。

此信中,李鸿章称翁同龢为“世叔”,自己为“通家世愚侄”。李鸿章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进士,是科会试,正考官为潘世恩,李鸿章的房师为浙江瑞安人孙锵鸣。而孙锵鸣为道光二十一年进士,乡试出自翁同龢之父翁心存门下,故李鸿章应为翁心存的小门生,所以在信中,李鸿章尊称翁同龢为“世叔”,自己以“世愚侄”谦称。(16)翁飞 :《翁同龢、李鸿章关系探源》,《安徽史学》1994年第4期。因兄弟之间的丧服,属于“期服”,故李鸿章在自称前加“期”字。

叔平世叔老夫子大人阁下 :

弁回奉廿九手示,知琐事奉恳,已荷允行,感甚。月前进儿之殇,适值宾筵之后,情怀不无抑郁,猥蒙慰诲殷肫,喻以物变盈虚之义,鸿虽瞀惑,尚见及此,诵公至言,不觉收悲以忻矣。臂痛宜及早疗治。来翰字画,稳劲似不甚剧,当易为切。伯硕穷老,为赴引之谋,不日可莅都矣。春寒逼人,惟慎护起居,不一一。

侄李鸿章顿呈

二月五日

此信作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二月初五日,是李鸿章对翁同龢安慰其失子一函的回复。本年正月初五日,是李鸿章七十寿辰。前一年腊月廿一日,翁同龢为其亲笔写“壮猷为国重,元气得春先”的寿联。(17)翁万戈编 :《翁同龢日记》,第1584,1586,2537—2538,2545,2549,2523、2526、2530,2551页。正月初六日,李鸿章的幼子李经进病卒,年仅十五岁。李经进行五,为鸿章侧室莫氏所生。(18)刘忆江 :《李鸿章年谱长编》,第433页。正月十三日,《翁同龢日记》云 :“闻合肥相国之幼子(颂阁之婿,今年十五,极聪慧。)于初六病卒,三日病耳。相国初五日寿,将吏云集,致祝之物争奇竞异,亦已泰矣。倚伏之理可畏哉。”(19)翁万戈编 :《翁同龢日记》,第1584,1586,2537—2538,2545,2549,2523、2526、2530,2551页。据此,李经进已与翁同龢好友、在南书房行走的状元徐郙之女定亲。正月廿九日,翁同龢写信给李鸿章,对其失子从“物变盈虚”角度予以安慰,信交由杨姓军官(杨弁)带到天津(20)翁万戈编 :《翁同龢日记》,第1584,1586,2537—2538,2545,2549,2523、2526、2530,2551页。, 这就是信中开始提到的“弁回奉廿九手示”。此信除了对翁氏的慰问表示谢意之外,李鸿章还从两个方面对翁同龢表示了关心。第一是关心翁氏的“臂痛”,第二是关心翁氏的亲戚“伯硕”其人。从翁氏《日记》记载来看,从光绪十七年十月初开始,翁氏的右臂开始麻木,严重的时候,只能用左手写字。翁氏先后采取了按摩、针灸、艾灼、敷药等治疗方式,到年底,臂痛的情况才有所好转。(21)翁万戈编 :《翁同龢日记》,第1584,1586,2537—2538,2545,2549,2523、2526、2530,2551页。伯硕,即汤纪尚,字伯述,浙江萧山人,是翁同龢的妻弟。汤纪尚屡试不第,翁同龢托李鸿章的关系,将其安排在直隶总督署作幕宾。(22)谢俊美 :《翁同龢人际交往与晚清政局》,第663—664页。信中提到汤氏将赴京,二月十三日汤氏进京,到翁府拜访,寻求进一步升迁的门路。(23)翁万戈编 :《翁同龢日记》,第1584,1586,2537—2538,2545,2549,2523、2526、2530,2551页。

叔平世叔老夫子大人阁下 :

顷奉手示,猥以室人之丧,重承矜念,远盼素幛,感泐莫名。鸿章向不能理家事,自吾妇来归后,仰事俯畜,全赖经营。兹以暮龄,遽失内助,能无腐心?然点数中外同僚,尠偕老者,人匪金石,岂能长存?又不觉破涕为笑。辱蒙挚爱,敢不勉自达观?方儿俟汪芝房到后,交替北旋,计在中秋。述儿拟百日后回里勘度葬地,再来扶榇南返。承注并及,内忧未已,水患复来,遍地汪洋。亟筹拯救,余生多难,殊不堪为长者告也,手肃复谢。敬颂摄卫,不一一。

通家世愚侄期李鸿章顿首

闰月七日

再前奉赐书,敬承一一。伯述文词峻洁可爱,眷累颇重,饬仍领双俸,以赡其私。候补拥挤,须养望积资以待之。清卿到京,当已谒晤。前事痕迹,能融化否?载敬钧祉。

侄又顿

此信作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闰六月初七日,是李鸿章对翁同龢慰问其夫人病逝的复函。光绪十八年六月初十日,李鸿章之继配夫人赵氏病卒于天津,享年五十六岁。(24)刘忆江 :《李鸿章年谱长编》,第436、443页。六月十一日,在北京的翁同龢就得知此消息。(25)翁万戈编 :《翁同龢日记》,第2575,2579,2580,2613,2483、2610,3401页。闰六月初三日,翁同龢“写信吊李相断弦,缎幛一”。(26)翁万戈编 :《翁同龢日记》,第2575,2579,2580,2613,2483、2610,3401页。此信即是李鸿章对翁氏慰问信的回复。信中谈及赵夫人多年来治家有方,使李鸿章无后顾之忧,可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方儿指李经方,李鸿章长子,时为驻日公使。汪芝房名凤藻,字云章,号芝房,江苏元和(今苏州)人,翰林院编修,曾在上海广方言馆,京师同文馆学习。李经方丁忧后,六月十一日,汪凤藻接替其充任出使日本国钦差大臣。(27)刘忆江 :《李鸿章年谱长编》,第436、443页。述儿指李经述,李鸿章次子,赵氏夫人所出,当时跟随李鸿章在天津。本年华北地区降水极多,形成水患。“永定北三工于(六月)廿一日亥刻决口三四百丈,冲永清、东安,达武清,入凤河。水来一丈高,死者数万。”(28)翁万戈编 :《翁同龢日记》,第2575,2579,2580,2613,2483、2610,3401页。李鸿章作为直隶总督,直接负责京畿地区的救灾赈济事务,故对翁氏发出感慨。

伯述即前文提及的汤纪尚,看在翁同龢的情面,李鸿章破例让其领取双倍薪俸,以使其积资捐官的想法早日兑现。清卿指翁同龢同乡兼好友吴大澂,光绪十八年六月廿三日,吴大澂丁忧期满,从家乡苏州返回京城,闰六月十二日补授为湖南巡抚。(29)吴大澂 :《愙斋自订年谱》,印晓峰点校 :《愙斋诗存》,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33页。因夫妻之间的丧服,属于“期服”,故李鸿章在自称前加“期”字。

叔翁世叔老夫子大人阁下 :

久未奉书,顷得手教,敬审颐福康娱为慰。津铅已由陆起运。卢沟迤下石堤工阑紧要,承允分年拨款兴筑,鸿章当督率员司,核实赶办,仰副德意。都中木厂,习为浮冒,不敢收用。赵员牧谨饬可取,竢有相当之处,究为留意。伯远又失内助,臂疾未愈,如何支持?鄙状衰惫日增,畏风尤甚。龙马精神,闻犹健旺。来春倘有事西陵,或得再捧袂耶?手肃复敬起居,敬璧尊谦。

侄期李鸿章顿首

冬月廿四日

此信作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十一月廿四日,是李鸿章就户部拨款,修建永定河堤坝一事,对户部尚书翁同龢的致谢函。十一月十一日,翁同龢“致李傅相函,为赵仲嘏(执诒)”。(30)翁万戈编 :《翁同龢日记》,第2575,2579,2580,2613,2483、2610,3401页。李鸿章接翁信后,以此函回复。本年夏秋多雨,顺直地区水患严重,永定河一度决口。在直隶总督李鸿章的主持下,十一月份,河堤工程顺利合龙。但因户部经费吃紧,不能一次性拨款解决问题,需要逐年拨款,逐年完善工程。对此情形,李鸿章在致荣禄的信中抱怨道 :“永定河克期合龙,事机尚顺,惟全河受病已甚,限于经费,未得大修,年年补苴,殊非长策。”(31)顾廷龙、戴逸主编 :《李鸿章全集》第35册,第449页。信中提及的“赵员”,即翁同龢向李鸿章推荐的赵执诒,字仲固,一作仲嘏,江苏阳湖(今常州)人,同治六年(1867年)举人。(32)王其淦、汤成烈等 :《(光绪)武进阳湖县志》卷19《选举》,清光绪五年刻本,第41页。赵执诒是赵翼的后人,也是现代语言学家赵元任的祖父。光绪十七年三月,赵执诒以户部主事就直牧,以候补知州分发直隶。(33)翁万戈编 :《翁同龢日记》,第2575,2579,2580,2613,2483、2610,3401页。直隶为李鸿章辖区,故翁同龢给其说项。分发直隶后,赵执诒先后担任磁州、祁州(今安国)知州,冀州知州。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卒于冀州任上。翁同龢撰联挽之曰 :“群言淆乱,景教流行,独播仁风驯猛虎;三世渊源,一官憔悴,犹分斗水活穷鱼。”挽幛曰“儒林循吏”。(34)翁万戈编 :《翁同龢日记》,第2575,2579,2580,2613,2483、2610,3401页。

李鸿章信中提及的伯远,指赵曾重。赵曾重,字伯远,安徽太湖人,同治九年(1870年)举人,他与翁同龢、李鸿章均有亲戚关系。赵曾重与翁同龢为连襟,他们的岳父,就是浙江萧山人汤金钊之子汤修。汤修有三女二子,长女适翁同龢,次女适赵曾重,三女生于同治元年,早卒。长子即前文提及的汤纪尚,小名文昌保;次子汤学乔,小名关圣保,生于咸丰七年(1857年)(35)翁万戈编 :《翁同龢日记》,第682,858,2607、2608、2613,2635、2903,2858,2993页。, 后汤修数月卒。(36)冯桂芬 :《资政大夫太常寺卿萧山汤公墓志铭》,《续修四库全书》第1535册《显志堂稿》卷7,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643页。《日记》同治十年正月初三日 :“赵曾重(伯远),余亚婿也。岵存先生孙,其父名继元。”(37)翁万戈编 :《翁同龢日记》,第682,858,2607、2608、2613,2635、2903,2858,2993页。赵曾重之父为赵继元,字梓芳,同治七年进士,江苏特用道。赵继元之父为赵畇,字岵存,号遂园,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进士,官至广东惠嘉潮道。李鸿章的夫人赵氏,就是赵畇之女,赵继元之妹,赵曾重之姑母。由此,则赵曾重为李鸿章的内侄。汤纪尚又是赵曾重的妻弟,前文提及李鸿章给汤纪尚发双份薪俸,除了考虑推荐人翁同龢的情面之外,应该也有内侄赵曾重的因素。光绪十八年十月十四日,“赵伯远断弦”,翁同龢前去吊唁。(38)翁万戈编 :《翁同龢日记》,第682,858,2607、2608、2613,2635、2903,2858,2993页。此即信中所说“伯远又失内助”。

信末尾提及“来春倘有事西陵”,指光绪帝清明节赴西陵祭祀活动,因西陵在直隶易州境内,光绪帝若祭拜西陵,作为地方官的李鸿章,需提前整修道路桥梁,届时前往迎驾;翁同龢作为天子近臣,一般会随扈祭陵,故两人会有机会见面。光绪十八年十一月廿一日,李鸿章致函军机大臣,询问来年是否谒陵。(39)顾廷龙、戴逸主编 :《李鸿章全集》第35册,第455页。不过,光绪十九年清明,光绪帝并未谒陵,翁、李二人也没有见面。

顷接德税司廿五晚来电,仍申前请,自是巴兰德所属。林董前称,近来德意少陵,或经巴怂恿,冀更助力,亦多方备之之策。樵野在假,未便转达,特以送阅,祈酌办。敬颂勋福。

侄鸿章顿首

廿六午

此札作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十一月廿六日,是李鸿章写给在总理衙门行走的翁同龢,主要谈及就偿日战债,向西方各国借款之事。在对华借款中,英德为一方,俄法为一方,相互竞争。(40)李国祁 :《一八九五年列强对中国偿日战债借款的竞争》,《“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研究集刊》1971年第2期,第151—175页。德税司指海关总税司英国人赫德,积极为英国贷款奔走。巴兰德为德国前驻华公使,光绪十九年二月离任,为向中国放款事,光绪二十一年十月廿八日返回北京活动。(41)翁万戈编 :《翁同龢日记》,第682,858,2607、2608、2613,2635、2903,2858,2993页。林董为日本驻华公使,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廿九日任命(42)顾廷龙、戴逸主编 :《李鸿章全集》第26册,第161页。,五月三十日到京。(43)翁万戈编 :《翁同龢日记》,第682,858,2607、2608、2613,2635、2903,2858,2993页。光绪二十二年九月卸任。(44)翁万戈编 :《翁同龢日记》,第682,858,2607、2608、2613,2635、2903,2858,2993页。樵野指张荫桓,当时与翁同龢一起在总理衙门任职。

结 语

学界对李、翁关系的论述,主流观点是说二人关系不融洽。个别学者,如朱育礼、翁飞等,言二人关系正常,并无隔阂。李、翁往来的6通信札,有5通是人情往来,1通谈及公事。这些信札的发布,为研究二人的关系供了一份新材料,但要据此下结论,还为时尚早。无论如何,李鸿章、翁同龢,一个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地方大员中最显赫者;一个是皇帝的师傅,朝中大臣最尊贵者,即使彼此心存芥蒂,至少在表面上维持了和好相处的局面,婚丧嫁娶,人情往来频繁。更有甚者,从赵曾重的角度来看,两人是某种程度上的姻亲;从孙锵鸣的角度看,李鸿章又是翁同龢的年侄。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把二人编织起来,成为晚清官场人际关系的一个缩影。

按常理推断,私人亲笔信札是一手材料,对相关历史研究推动明显,但对留下37册《全集》与一大部《日记》的李鸿章与翁同龢而言,《李鸿章全集》与《翁同龢日记》包含的信息,要比一般信札丰富的多。故宫所藏的李鸿章与翁同龢往来信札,内容简单,避实就虚,以礼节问候为主,信息量有限。加上李、翁二人有一定的隔阂,并非无话不谈的密友,要从其信札中发现《全集》《日记》之外的重要信息或新线索,可能性也不大。但李与翁毕竟是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们的交游互动,对了解晚近中国的政治运作、上层士大夫的社会生活与心理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李、翁二人均留下大量信札,除过已公开出版者之外,还有不少散布在各大图书馆、博物馆,甚至是私人藏家手中。希望通过不断披露这些信札,能对李、翁二人交往的情形提供更多详实而确切的第一手材料。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丰富我们固有的认知,推动晚清史研究的进步。

猜你喜欢

信札光绪李鸿章
李鸿章的尴尬
李鸿章
爱在人间
——弘一法师、丰子恺大师书画、信札手稿展
收藏界的“绝后”之作
毓庆宫光绪书房的使用与陈设
旧时信札
李鸿章的崛起
致卫东先生(信札)
陈莲舫曲线救光绪
李鸿章挨一枪,中国少赔一亿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