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二维码技术的中医药教材融合出版实践与思考

2020-06-09崔长存

科技传播 2020年10期
关键词:责任编辑纸质二维码

崔长存

2015年4月发布的《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出版融合发展的方向、任务、路径。自此,出版融合发展的任务、路径、模式,成为各出版机构积极探索的方向和课题。中医药学教材是传承中医思想、文化、知识、技术的载体[1]。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药教材建设一直担负着传承中医药精华、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任,在提高中医药教学和医疗质量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今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的学习阅读方式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传统的、单一的纸质教材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当代在校大学生的学习阅读需求。有鉴于此,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中医药中心,在启动“十三五”规划教材建设时,便决定采用基于二维码技术的融合出版形式。现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教育教材建设为例,就中医药教材融合出版中的探索与实践经验做一总结,希望能对同行有所裨益。

1 探索、重构、再造出版流程

传统纸质内容出版物的出版流程是单向循环的,各个环节之间相对独立、依次衔接,一个环节结束之后才可进入下一个环节。融合出版增加了一系列数字资源,流程趋向多媒体、立体化,在出版过程中,纸质内容与数字资源均需要编辑策划、审校,然后才能生产、制作,然而同一数字资源的呈现形式会有不同,尤其是融合出版的各环节之间亦无法相对独立且时常不是前后衔接的,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或需要同时开展工作,或需要次序颠倒。因此,策划编辑需要熟知融合出版各环节的具体情况,以便统筹整个出版流程,特别是精准把控各环节所需时间,做好各环节间的沟通协作,以使纸质内容与数字内容同步出版。

规划教材建设之初,笔者所在出版社,纸质内容与数字内容分属不同部门的纸书编辑和数字编辑负责,且当时的ERP管理系统并无与融合出版相关的流程,各环节之间的协作均通过线下进行沟通。因此,我们系统总结了传统出版的流程特点,结合数字编辑部门出版流程要求,充分研究、沟通、协商,拟定了融合出版的策划流程(教材立项至策划编辑转稿,图1)、审稿加工流程(策划编辑转稿至责任编辑发稿,图2)和生产流程(责任编辑发稿至融合教材出版,图3),以指导工作实际,顺利、圆满完成了教材出版工作。

图1 策划流程

图2 审稿加工流程

图3 生产流程

2 拓展编辑职能,优化角色定位

传统教材出版中,无论是选题策划,还是组稿、审稿、校对,编辑工作的核心归根结底囿于单一的文字、图片,仅仅考虑纸质内容的生产环节,不必关注上下游的联系和互动。进入融合出版后,编辑从选题立项开始就要做好充分的调研,捕捉相关素材信息,从读者所思所想入手,整合获取的有效信息进行系统性策划,兼顾纸质产品和数字资源的表现形式,从最终的产品层面系统审视融合出版流程的各个环节,并在具体工作中高效沟通,强化协作。

首先,编辑必须学习二维码技术相关知识及应用,调研融合出版的成功案例,学习相关政策,在宏观上有了一定的成熟设想后,再以请教学习的姿态与数字编辑充分沟通、探讨、协商,深入探求融合出版的各个环节,做到心中明了。

其次,编辑必须依据教材时效性强的特点,充分发扬跨部门、多主体的团结协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合理统筹各个环节的时间节点,运用立体化思维,明晰哪些环节可以同时开展、哪些环节必须优先进行、哪些环节之间是有交叉且互相影响的,以指导实际工作,精准把控出版进度。

3 制定相应要求,确保内容质量

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刘建生指出:“媒体融合解决的是产品多样化、快捷化、多渠道、多层次的问题,改变不了内容的本质属性。对于出版内容而言,数字化依然是外在的改变、形式的改变,非本质的改变。”[2]无论如何发展,内容质量终将是出版的核心价值所在。融合出版不是纸质教材内容的简单外在形式改变,还包括相关数字资源内容的编写与制作。因此,制定与融合出版匹配的适宜标准和制度非常重要。

3.1 数字资源制作和交稿要求

在主编人会、编写会上,策划编辑重点宣讲二维码素材的类型、编写原则、交稿要求等;数字编辑详细介绍各类型数字资源的具体制作要求,包括PPT课件格式、标题和段落的字体字号,以及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的大小、时长和清晰度,并向各位编者提供了PPT课件样张、视频小样,同时为了避免后期制作时的关联错误,特别强调了纸质内容与二维码素材之间的对应规则以及编排形式。在定稿会上,策划编辑依据相关标准和要求,对纸质内容和数字资源均进行细致审阅,以确保交稿质量。

3.2 纸数内容一致性审稿要求

为确保教材质量,在审稿安排上,要求数字内容的初审、一审由数字编辑完成,纸质内容的一审由社外编辑完成,而二审均由责任编辑完成,三审均由副编审、编审完成。将纸质内容、数字内容的二审工作集中于责任编辑一人,可以最大限度确保纸数内容的一致性,比如纸质内容有需要删减的,责任编辑便会了然于胸,在审读数字内容时,即可留意是否有相应内容而给予删减。制订了数字资源的初审、一审、二审、三审登记表,要求记录的内容有“章序号”“文件名”“类型(PPT、文档)”“数量(页数/字数)”“加工详情”,确保一一对应,同时对内容质量、文字质量、制作质量、美观度、体例等进行评价。数字编辑经过初审、一审后,需要发给责任编辑详细的“数字资源列表”,以便二审时与正文核对二维码的编排形式。二审时,责任编辑要认真查看一审登记表,对修改的错误内容及发现的问题要做到心中明了,使纸数内容同步修改,同时做好二审记录,将二审登记表和正文目录一并发给数字编辑三审。

3.3 清样审读与付型要求

在清样阶段,给予主编扫描二维码的权限,系统审校纸质内容与数字内容,同时发给主编“数字稿件勘误记录表”;校对人员三个校次负责审校纸质内容、二维码排版位置及标题内容;数字编辑负责审校数字内容与纸质内容的关联性。作者清样、数字编辑清样中所做改动,均由责任编辑誊抄到校对清样上,并确保修改无误,责任编辑、数字编辑分别签字后付型。

4 融合出版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本版教材在开口侧设有笔记栏,便于学习时做笔记,同时二维码也排在笔记栏内。现以笔者负责的12种教材为例,系统梳理相关数据并制成表1,以便分析优势与问题。

4.1 融合出版优势

1)拓展了纸质教材的承载空间与出版形式:将二维码技术引入教材建设中,极大解放了纸质教材在载体、版面、印张等方面的限制,拓展了教材承载有益信息知识的空间,同时与视频、音频的融合丰富了教材的出版形式。如表1所示,12种教材合计二维码781个,承载295个PPT课件的9 012页内容以及1 085千字(约为纸质内容字数的30%)的文字知识,极大地节省了纸质图书成本。其中,学生通过扫码观看“PPT课件”“扫一扫,知重点”,可以帮助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以便掌握各章节重点知识。“扫一扫,测一测”为每章的测试题,“复习思考题答案要点”呼应纸质教材章末的“复习思考题”,“模拟试卷”为针对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的自测试卷,通过扫码即可在移动终端自主学习、自我测试、自行考核。通过植入视频、音频、动画二维码,静态纸质教材拓展成了动态的立体化融合产品;通过扫码观看彩图,比如《中医诊断学》中的舌象、皮肤病皮损表现等6幅彩图,让学生可以直观感受病变征象,同时避免了彩色印刷的高定价。

表1 12种教材融合出版相关数据

2)有助于拓展营销范围:扫描教材封底左下方的圆标二维码之后,即可获得人卫积分,在“人卫图书增值服务激活平台”界面,可前往人卫积分商城获取相关服务。在教材的封底右下方,还配有关联“人卫健康”微信公众号的二维码,便于读者顺利进入微信公众号,及时了解出版社动态和新书信息,无形中为相关图书的裂变式传播和二次盈利提供了机会。

3)有助于版权保护:每本教材均在封底设置了激活码,且一书一码,只有购买正版图书才能享受与二维码关联的数字资源,如此则有效地避免了盗版和教材的大规模复印。

4.2 存在的问题

1)数字资源制作问题:通过表1可知,12种教材中仅有4个视频、4个音频、2个动画、6幅彩图等富媒体资源,不仅数量少,而且制作质量均一般。对于高质量的视频、音频等富媒体资源,编写团队在制作时,面对需要付出的巨大精力和财力,往往知难而退。比如针灸操作技法、穴位定位和局部解剖影像、中药炮制过程、推拿手法和技法、中医护理技术演示、中医诊疗技术演示、诗歌朗诵,以及西医诊疗技术演示等,均需要拍摄高水平的视频、音频或制作优良的动画才能很好地演示,作为没有相关技术的编写团队是无法完成的。如果出版社能够建立数字资源制作团队,或者与相关技术公司合作,建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资源库,将会大大助力融合出版的发展进程与质量,进而实现教材的全媒体出版。

2)纸数资源整合问题:当前,教材的数字资源仅限于教材内容本身,与出版社已有的数字资源没有很好地整合。比如,人民卫生出版社已经开发了“人卫中医助手”“3D系统解剖学”“人卫慕课”“题库”等数字产品,有必要将上述数字产品与教材相关内容实现精准对接、有效整合,实现教材与学术知识服务平台、中西医学之间相互促进发展。

3)编辑职能角色问题:当前,随着教材融合出版的需要,编辑的职能与角色虽然均有了改变,但是依然以编辑制定出版要求、设定融合内容为主,没有很好地与编写团队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更没有教材使用主体人群——大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在当今技术条件下,可以考虑建立一个由编辑、编写团队、学生共同参与的“三方平台”,其中编辑主要承担出版服务角色,编写团队主要负责出版内容,学生则充分表达自己诉求,三者之间形成良性互动,进而打造出编辑满意、专家认可、学生喜爱、学术过硬的精品教材。

5 结语

近年来,融合出版已经深入出版从业者的内心。作为教材,融合出版展现出的优势有目共睹,节约了出版资源,降低了盗版风险,既能充分培养广大学子的探索精神,又能激发广大学子的创新意识,还减轻了广大学子的经济负担,同时减少了教师的课业工作量,较好地满足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求。当然,教材融合出版之路仅仅是一个开始,出版人需要不断探索学习新的理念,怀抱新技术,拥抱新媒体,更好地重构、再造全新的融合出版模式,为广大教师和学子提供越来越优秀的精品教材和更加贴心的服务。

猜你喜欢

责任编辑纸质二维码
可以吃的二维码
二维码
English Abstracts
让严肃的二维码呆萌起来
纸质书与《北京是个好地方》
纸质读物的困境与出路
二维码,别想一扫了之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
English Abstracts
English Abstra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