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知识点,透视新维度
2020-06-08金海英
金海英
【摘 要】2011版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的“知识点教学”依然举足轻重,只不过在时间的控制上有所区别。新课标背景下,教师的“知识点教学”逐漸由“面面俱到”演变为“以点带面”,学生在课堂上享有了更多的时间和自主权。语文学科的目标和实践性的特点,决定了“语文知识点”的教学应该在具体的语言实例和学生学习的案例中进行。将“语文知识点”应用在具体的语言实例和学习案例中,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与感悟。
【关键词】教学知识点;阅读理解;课堂拓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35-0100-02
Clever Use of Knowledge Points, Perspective New Dimensions
(Zhongyun Central Primary School, Lianyungang City, Jiangsu Province,China) JIN Haiying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2011 version of the curriculum standard, the "knowledge point teaching" in the primary school Chinese classroom is still very important, but there is a difference in time contro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teachers "knowledge point teaching" has gradually evolved from "extensive" to "point-to-face", and students have more time and autonomy in the classroom. The goals and prac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inese subject determine that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knowledge points"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specific language examples and student learning cases. Applying "Chinese knowledge points" to specific language examples and learning cases can improve students' core Chinese literacy and deepen students' understanding and perception of language.
【Keywords】Teaching knowledge;Reading comprehension;Classroom development
课程改革以来,教师用生动活泼的导入替代了以往干巴巴的讲课,某些知识点的导入花费的时间过多,反而会有头重脚轻的味道;课堂教学中,脱离教师“知识点教学”的引导,学生发问回答的基础丧失,缺乏了目的性、挑战性。教师一讲到底,忽视了学生的自读自悟,学生只是一味地跟着教师转,不能在读中学,不能在读中悟,丧失了基本的思考力、创造力。面对这些令人困惑的现实,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策略?首先,必须以必要为基础、且以必要为上限,也就是“适度”原则。教师在知识点的教学中,应该力求让学生知晓,强调“必要”二字,而“不必进行系统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些知识”。在阅读与阅读教学中,一味追求把课文“讲深讲透”并不合适,“理解、听懂、记住”只能是语文教学目的的一部分,“必要的语文知识”也是对读、写有促进作用的知识。对于文本思想情感内容的讨论和“必要的语文知识”的学习应该和文本中的语言文字联系在一起,从具体的语言文字运用现象入手,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品味、咀嚼,探索文本的意蕴,认识语言运用的规律,掌握语言文字这种工具。其次,必须以学生认知水平为基础、且以认知水平为上限,即“适量”原则。语文知识基本技能训练要适量,要有利于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运用这些知识。教师要针对学情精心处理教材,有效整合相关信息文本,形成信息模块,学生一旦触及其中某个点,其他语句就会随即浮现于脑海中,进而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学会整体感悟全文。最后,必须以学生系统学习为基础、且以接受水平为上限,即“适时”原则。语文学科的目标和实践性的特点,决定了“语文知识点”的教学应该在具体的语言实例和学生学习的案例中进行。
一、在阅读理解中咬文嚼字,彰显“词语知识点”的魅力
(一)扣住关键字,感受“涌”出来的精彩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当今的阅读观指出,一般含义上的阅读,是查阅整理文本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人物文本时,当学生已经熟悉文本,学生质疑“涌”这个关键词的使用,教师顺势将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学生在思考中、在交流中感悟“涌”,让“涌”字在学生心里变得更立体了,感受了人物可贵的精神,也走进了人物心灵世界,语言文字的魅力转化成奔流在学生血液之中的物质。师生在宽松、和谐、互动合作的空间里展开心灵的对话,感悟“涌”出来的精彩。
(二)理解关键词语,体验“美”的音符
文本中的语言仅仅依靠教师干巴巴的讲解,学生是无法体会到其中魅力的。但是如果我们巧妙地将语言符号转化成生动活泼的画面与形象,就可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内化语言,加深理解和体会,在悟与思的过程中享受美的乐趣。在自然美文教学时,当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教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当反馈交流时,根据学生的回答,相继出示美丽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感悟语言的特殊魅力。图文对照,让学生反复读、细细品、深深悟,使学生在情感上与文本产生共鸣,真正感受到中国优美的景色,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深深的爱。
二、抓好“空白知识点”,找准品读文本的落脚点
(一)利用文本空白,感悟文本的深厚意蕴
文本是一个召唤读者参与的留白结构,是作者在有意和无意间留下的。这些空白,是学生驰骋想象力的空间,教学时就要捕捉住这些留白结构中的有效教学点,以触动学生的真实情感。在教学《庐山的云雾》一课时,我抓住我在教学“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时机,请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并将云雾的姿态在黑板上画出来。学生边读边画。学生画好后,说清分别画的是什么地方的云雾,为什么这样画,学生说完后,教师再加以引导、交流。在这样的互动中,教师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在学习中全方位地提升自己。
(二)利用标点符号,体验文本的价值取向
标点符号里所包含的信息,实际上已经远远超出了标点符号自身的范畴。一个看似平常的标点符号,教师如果运用恰当,可以增强表达效果,延伸出文本的未尽之意。在教学很多文章,文中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呢?让学生带着疑问再次投入地读起来,在朗读交流中找到了答案。学生在读中质疑,缘疑再读,结尾处补白省略,使学生在读中感悟文本,进一步体会到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运用“拓展知识点”,提升课堂时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拓展“练习点”,从文本走向生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开放式学习方式应该无痕化地融于教学的全部过程中。在教学《九寨沟》的过程中,可充分借助网络,让学生参与收集资料、发现问题,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美的熏陶。如在学完整篇课文后可布置如下一道研究性习题:爱画画的你,描绘美景;爱文学的你,搜集美文佳句;爱旅游的你,设计新颖独特的广告语……课上,学生学习热情高,精彩不断,从而真正实现了开放式学习在教学中的巧妙结合。课外让学生进行了手抄报、读书笔记、绘画等评比活动中文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文本走向生活,让教学成为生活的阐释。
(二)拓展“情感點”,拨动情感之弦
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呼唤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靠近清泉,心灵就会湿润;走进心灵,生命就会舞蹈”。教师要利用好“知识点教学”这根弦,由点及面,深度挖掘文本内涵,给学生一个“支点”,“撬”起他们的学习热情、求知欲望、创新潜能,让学生用心体验文本,用情感悟文本,用个性化阐释文本,用创造性拓展文本,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筑,使语言文字与精神熏陶和谐共存。教师还要经常用新课程理念审视自己的语文课堂,随时捕捉课堂的“动态生成”,使每一个生成都转化为课堂上亮丽的风景线,真正实现新课标与课堂维度的高度融合。我想,当教育涌动着生命的自然、自由、自在时,我们的课堂才会因此充满生机与活力,才是一个灵动的课堂。
参考文献:
[1]韩雪屏.从创作空白处与文本对话[J].语文教学通讯,2003(33).
(责任编辑 王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