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0-06-08宁航炜
宁航炜
【摘 要】众所周知,教师的知识讲授属于知识传播阶段,问题导学属于知识实践阶段。问题导向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问题为抓手,将探究数学的权利还给学生,使学生自主思考、探究数学知识,锻炼学生数学思维,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基于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本文将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具体分析问题导学法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导学法;问题设计;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35-0026-02
The Application of Question Guidance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No. 20 Middle School of Nanning Ci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China) NING Hangwei
【Abstract】As we all know, the teacher's knowledge teaching belongs to the knowledge dissemination stage, and the problem guidance belongs to the knowledge practice stag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oblem-oriented method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can use the problem as a starting point to return the right to explore mathematics to students, enable students to think independently, explore mathematical knowledge, exercise students' mathematical thinking, and improve mathematics teaching efficiency. Based on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the problem-based learning method in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this article will combine the author's own teaching experience to specifically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strategies of the problem-based learning method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class.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Problem-oriented method;Problem design;Application strategy
教师和学生是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二者之间的积极互动决定了课堂教学效率。传统的基于知识传播的数学教学难以实现师生互动,教师要以数学实践为载体,为学生设计多样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地与教师交流。问题导学法是探究教学理念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应用数学教学中便于实现师生互动。问题导学,从其字面上可以看出,问题是引导学生与教师实现互动的基础。师生互动是贯穿于数学教学始终的。因此,教师要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等环节精心地为学生设计问题。
一、課前,分层导学
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因材施教,立足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分层教学,保证各层级的学生都能获得有效发展。基于此,在课前应用问题导学法,我会立足执教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教材内容为基础,为学优生直接展现问题;为学困生设计其他较为简单的问题。
以“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为例,教材中为我们展现了这样一道问题:某商店在某一时间段内以60元每件的价钱,卖出了两件衣服,其中,一件盈利25%,一件亏损25%,请问卖这两件衣服,商家是盈利了呢?还是亏损了呢?这样的问题符合学优生的学习水平,因此,我直接将此问题展现给学优生。
立足中等生和学困生的学习水平,我以此问题为切入点,设计其他较为简单的问题,如“一件商品原来400元,打九折出售,现价多少?”“商店单价60元购进一批商品,80元卖出,请问利润是多少?”“某件商品原本的零售价是a元,现在降价15%,请问降价后的价格是多少?”如此问题的设计,不仅可以使原有的问题变得简单化,还可以使中等生和学困生获得思考机会,建立对新知的认知,为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打好基础。
二、课中,多样导学
(一)创设问题情境
在参与新知教学活动之前,学生早已储备了数学知识,也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因此,要想有效地应用问题导学法,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之初,首先要引导学生在问题的辅助下迁移所学。
以“平移”为例,该节课教学重难点是平移的内涵和平移的性质。在小学阶段,学生早已学习了平移图形,且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接触到了多种多样的平移图形。对此,组织课堂导入活动的时候,我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现电梯升降、汽车直线运动等图像,借此创设直观情境。在学生体验情境的时候,我围绕情境素材设计了如此问题:观察图像,你们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呢?如此问题较为简单,便于全体学生思考。学生思考之后,我先选择学困生回答,中等生和学优生补充。如此不仅实现了学生互动,便于提升课堂学习积极性,还可以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为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信息技术辅助
将信息技术手段与问题导学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将数学问题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还可以辅助学生分析数学现象,探寻问题答案,真正地发挥自主性。因此,我在组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展现数学问题。
以“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为例,“圆外切、内切与两圆圆心距d、半径R和r的数量关系的联系”是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也是学生的理解难点。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为了使学生弄清楚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我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先为学生展现了处于不同位置的两个圆,然后移动一个圆,在圆的位置发生变化的时候,向学生提出问题:“观察圆的移动,你发现了什么呢?”如此问题的提出给予了学生观察的方向,也使学生明确了探究任务。在直观画面的辅助下,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可以轻松地建构出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如此教学,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在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之后,我立足课前搜集到的内容,为学生呈现了一道例題:已知圆P的半径是5cm,圆O的半径是8cm。据此,延伸出基础问题和拓展问题。基础问题为:如果这两个圆外切,那么两个圆的圆心距是多少?拓展问题:如果圆O的半径是3cm,圆P到圆O圆心的距离是5cm,且这两个圆内切,请问圆P的半径是多少。如此问题的设计,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对可以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便于深刻理解所学。
三、课后,生活导学
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理念中提出生活是应用知识的主要场所。因此,在新知教学活动之后,教师可以学生设计极具生活性的问题,驱动学生建构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
以“相似三角形”为例,在参与该节课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立足学生的学习所获,我在课后设计了如此问题:以小组为形式,合作探究本校旗杆的高度。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我要求各个小组中的学困生先发表意见,呈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再由中等生和学优生补充。之后,小组成员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选择简单的一种进行操作,验证答案。如此完成作业,不仅使学生碰撞思维,获取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还使学生加深了对相似三角形性质的认知,对提升学习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
四、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师生互动,要想实现这一点,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导学法,在课前设计分层问题,驱动每一学生思考,建构对新知的感性认知;在课中运用多样方式设计问题,驱动学生主动探究,理解所学知识;在课后设计生活问题,驱动学生回归生活,在问题贯穿于教学始终的过程,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李阿美.关于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运用与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7).
[2]施勇.浅析初中数学课堂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技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06).
[3]王超.“问题-分析-解决”的运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导学法[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9).
[4]卞桂林.问题导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7).
[5]叶晨.问题导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大世界(小学五六年级版),2019(05).
(责任编辑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