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生的种植栽培特点及病虫害防治

2020-06-08张秀红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21期
关键词:种植花生防治

张秀红

摘 要:花生是坚果界的平民,花生相对于其它坚果类价格低,产量高。便于种植,易于收获,用途广泛。不仅出油率高,而且种植条件不苛刻,被广泛种植。世界上种植花生的亚洲国家有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非洲国家有尼日利亚,南美州和北美洲的国家有美国和阿根廷。我国种植花生的省份有14个,其中山东省是种植大省。

关键词:花生;种植;防治

土壤选择

花生对土壤的选择,是中性土境的沙壤地,渗透性好,花生避免重茬,重茬易减产。播种期深耕土壤,耕深50cm,防止烂根,防止肥料直接接触种子导致烂种。花生生长周期一般为140天,早熟品种120天,晚熟品种170一180天,春茬播种时间在4月底至5月上旬,夏茬在小麦收割后或未收割期间,间作种植。夏茬产量低于春茬。

播种密度与方式

起垄播种,垄距50Cm,穴距13-17cm,每穴播两粒,不起垄播种行距30- 40cm,穴距20cm,每穴播两粒。起垄种植不起垄都可以地膜覆盖,地膜覆盖可早出苗3-5天。如果想提前收获时间,可地膜覆盖。在鲁西北地区有提前卖鲜果的习惯。

选种

选种至关重要,种子分普通型、多粒型,肥力较好地块应选多粒型。如重茬应选抗重茬种子。《花生高产栽培技术》一书提到,播前晒果,晒果能增加种子的后熟,打破种子的休眠性,促进酶的活动,有利于种子内的养分的转化,提高种子活力,晒果还可以达到杀菌作用。花生剥壳不能早,剥壳后的种子消耗大量的养分,降低了发芽能力,应在播种前3-5天为好。发芽实验,取100粒种子,进行发芽实验,如果发芽率低,可提前换种子,或者是每穴加播1粒,这样提高出苗率,降低损失。

抗重茬方法

一、在冬前深耕,或春耕、早耕,减少地下害虫。

二、深耕前撒施有机肥,每亩应2000千克到5000千克,肥料以牛、羊、猪粪为好。

三、选耐重茬的品种,施用重茬肥。

四、做好病虫害防治,重茬病病虫害多于新茬。

五、科学浇水

花生是耐旱植物,正常年份不需要浇水,如果是极旱天气,尤其是花针期缺水要进行灌溉。如遇雨水较多年份,应及时排涝,防出烂根。

病毒防治

播种时拌种可防根腐病,再者苗齐后50%多菌灵1000倍液喷于叶面,开花前再喷一次,花生生长期主要防治蚜虫,有条件可以生物防治,每亩布置20 -30块涂有黄

色机油的小黄板,黄板5-6天清虫一次,并重新刷油一次,生长中期主要防治叶斑病,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70公斤倍液15天喷一次共喷2次。

田间管理.

查苗补苗.缺苗严重及时补苗,最好移苗.备苗可在大地进行,也可在播种大地的时候,用营养杯育苗,选择阴雨天或傍晚移栽。

除草松土,有条件的进行,除草可以减轻病虫害,地膜覆盖化学除草:播种盖土后,每亩用50%乙草胺250克或90%乙草胺200克,对水50公斤,喷匀地面。土壤干旱可适当增加药、水量。出芽后,喷药时配合芽后除草剂或灭生性除草剂。喷洒除草剂后立即盖膜。《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第02期中提到,地膜覆盖促进生长保温、保墒,杀死病菌杂草,可提早播种,比露地种植增产25%—40%,增产幅度畝产高达350—500公斤,而且上市早价格高,经济效益高。盖膜以机械最好,省工省时效果好。

花生的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花生病害有褐斑病、黑斑病、网斑病

褐斑病、黑斑病、网斑病、叶斑病发病部位在花生叶片,也通称作花生叶斑病。花生叶斑病是危害花生的常发性病害,病菌通过风和雨传播,遇到适宜的温度和水滴,侵入到叶子内部,繁殖危害,在叶片上形成很多不规则的病斑,破坏绿色组织,影响光合作用,发病严重的地块,一般减产10%~20%,甚至更高。

发病条件:连作地易发病,病菌生长条件高温、高湿,少雨干旱的年份发病清。叶斑病的

防治方法:在花生生育期内,自始花起每10~15天喷1次药,连续喷几次,根据病情而定,能达到预防和控制病害发展的预控效果。

防治叶斑病可用40%丁香·戊唑醇悬浮剂2000-2500倍液喷雾,开花中期1000-1500倍液喷雾。

花生锈病在花生整个生育阶段都可以发生,但以结荚期以后发生更为严重,花生锈病是指花生叶片染病初在叶片正面或背面出现针尖大小淡黄色病斑,后扩大为淡红色突起斑,表皮破裂露出红褐色粉末状物。因为侵染叶片,所以收获时降低产量。发病病因,多年重茬,土壤贫瘠,不精耕细作,不松土除草的地块,发病重,再者就是透光通风不好,植株间间隙小,行距间距小,有的是因为上年遗留残体带有病菌,或者是有机肥中有未腐熟的成分。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高湿、多雨、高温、温差大,容易得病,锈病的农业防治方法:选抗病品种,选包衣的种子或者用拌种剂侵种灭菌,或者在易发病地区,在幼苗时喷一次除虫灭菌剂和非本科植物轮作。播种前深翻地灭茬,减少虫卵和病菌。土壤病菌多或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在播种前撒施或沟施杀虫的药土。

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加强培育壮苗田间管理,增强植株抗病力,有利于减轻病害。

地膜覆盖栽培,可防治土中病菌危害地上部植株。发病时及时清除病叶、病株,病穴施药或生石灰。及时防害虫,减少植株病残根,对病残株及时拔除。高温干旱时应灌水,适度灌水,过旱有蚜虫、灰飞虱危害,过湿容易得叶斑病、锈病,发生锈病,也可以用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施,或者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施。根腐病、茎腐病发病原因:苗期多阴雨,湿度大发病重,重茬、土层浅、沙质地易发病,地势低洼,连续低温阴雨或大雨骤停,随即晴天,也容易发病。茎腐病,当潮湿环境时,病部产生黑色小凸起,病部纤维组织露出,这时当环境干燥时约10-30天左右全株苗枯死,有时也出现部分枯死现象。防治方法,先进行种子处理,用41%唑醚.甲菌灵悬浮种衣剂,按照1:3药对水比例进行拌种。当田间发病时,可用灌根处理,在花生齐苗后和开花前后各喷一到两次,还可以选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500倍液灌根喷雾处理。

青枯病的发病在花生整个生育期 都有发病的可能。症状为青叶急剧凋萎,病株从发病后7-20天后死亡,造成减产。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用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等进行灌根处理,每10天1次,连续灌2~3次,每株灌对好的药液250ml。

花生根结线虫病

花生根结线虫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几乎所有种植花生的国家和地区都有发生。我国最早发现于山东省,目前以山东发病最为普遍。花生发病后症状为植株矮小发黄,结果少而稀。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可减产70%以上,防治也是不重茬,轮作倒茬2-3年为一周期。

二、花生的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花生虫害主要有:地老虎、蛴螬、金针虫、蚜虫、金龟子等。

地老虎蛴螬的农业防治:合理轮作,避免重茬。

药剂防治:6月下旬和7月下旬可用50%辛硫磷乳油或9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灌根处理。

花生蚜虫

早播春花生顶土尚未出苗时,蚜虫就能钻入幼嫩枝芽上危害。使花生植株矮小,叶片卷缩,影响开花下针和正常结实。严重时,蚜虫排出大量蜜汁,引起霉菌寄生,使茎叶变黑,能致全株枯死。一般减产20%~30%,甚至更为严重。蚜虫是花生病毒病的重要传播媒介,除自身危害外,往往带来暴发性的病毒病害。

防治方法:

常用杀虫剂:

有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5000-7500倍;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2500倍;12%溴氰·噻虫嗪悬浮剂1450倍-2400倍液进行喷雾;

花生蚜虫的天敌种类很多,应注意保护和利用。

猜你喜欢

种植花生防治
多少堆花生
浅谈有机农业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的原则和方法
到底埋在哪棵树下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花生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