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题意”的教学
2020-06-08刘美李强
刘美 李强
摘 要:指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不是分析数量关系而是理解题意。引导学生说题意,它不仅能帮助学生理清数量关系,正确解题,还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数学思维,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够向更深、更广、更新处发展。
关键词:说题意;理解题意;发展数学思维
“说题意”指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将题目信息进行加工,进入情境,将题上信息转化为自己内部语言,再经组织,用语言将自己的理解进行有条理的解说。使题目内容转化为鲜明的表象,从某种意义上说,“说题意”比“做题目”更难,更重要。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应怎么办呢?我有以下的思考。
一、“說题意”说什么
1.说题目的要求
每一道数学题目,每一个学生在下笔前必须明白题目要求学生做什么。如:计算题目,是要求口算、估算、用竖式计算还是脱式计算;填空题中是填大于小于符号还是填运算符号;操作题是画平移后的图形、旋转后的图形还是画出对称轴等。
在平时作业中,教师要求学生不忙于答题,而是先说明要求,再下笔。长期坚持这样要求,有助于学生养成按题目要求答题的好习惯,有效提高答题的正确性。
2.说信息加工的过程
不管是文字应用题,还是图文结合的解决问题,学生都需要对这些材料进行再加工。学生先说明自己从资料中、图片上获得了哪些信息,再说清要求解决什么问题,或是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最后引导学生将有用的信息和问题串起来说清题意。
3.说题目的实质。
数学题目有的离学生生活较远,有的数字太大,还有的题目是有学生不熟悉、不常用的字、词、数等,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题目。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将它们转化成数学课上常用的字词,或换个常用的数,用熟悉、简单的语言描述信息、问题,以达到化生为熟,化难为易,轻松解答题目的目的。
二、怎样教学“说题意”
1.教“说题意”的方法
教师课堂讲解、提问、交流的语言,要精炼、准确,为孩子提供样板。数学课上简单的“是不是”、“对不对”、“懂了没有”等无效、低效的提问要少提。多提既简捷又有针对性,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如:
题目中呈现的信息是无序的。“一个小孩要买13个文具盒”,“他拿一张100元的人民币给售货阿姨”,“文具盒7元1个”,“他应找回多少元”?当学生说题上的信息和问题的条理不清时。教师进行启发:谁能将信息再整理整理,更方便我们思考?学生积极思考整理后交流:“文具盒7元1个,一个小朋友买13个文具盒,他给售货员阿姨100元钱,阿姨应该找给他多少钱。”在几个学生解说之后,教师继续追问:“你们对比一下谁说得更好?你也照样子说一遍。”
2.创“说题意”的时空
新课程改革以来,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合作交流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形式。教学中,数学教师要摒弃 “题海战术”的思想,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将课堂还给学生,坚持自己少讲,学生多说,少做。教师抛出一个题目后,给学生留下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真正理解题意。再通过学生交流题意,彼此分享各自的想法。同桌互讲,小组里讲,全班集体交流讲,课堂成为“你说,我说,大家说”的会所。
3.激“说题意”的自信
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当一个人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时,他就不会害怕,无须处于防御状态,从而保持心理的自由。”要消除学生紧张、恐惧的心理,激发他们敢于说的热情,需要教师尊重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热情鼓励学生发言。当学生说题意遇到困难时,教师不要急于解决,应以积极肯定,耐心引导:“我相信你会做,也一定会说。”“慢慢说,别紧张。”“坐下再想想,组织好语言再说。”……
教学数学题意的理解,应变老师讲为鼓励学生多“说”。这样既能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树立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听说能力,激发学生创新的灵感,迸发创造的火花,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够向更深、更广、更新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