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
2020-06-08黄淑燕
黄淑燕
摘 要:由于世界一体化趋势的不断推进,国际理解教育逐渐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全面融合,这对于高中英语教师而言,必然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所以,英语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深挖教材,促使自身的专业水平不断升级,真正地将国际理解教育与高中英语阅读课程全面融合。接下来,我们着重探讨了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国际理解教育
引言:
国际理解教育是指培养广大年轻学生对本民族主体文化的认同感,同时引导其尊重、理解其他国家及民族文化的基本内涵及风俗习惯的一种教育行为。其目的是为了让处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人们能够互相尊重、互助扶持、互相理解,加强合作,以便于为解决世界性问题作铺垫,确保每个人能够由此来了解自己及他人,由互相依赖逐渐转化为互帮互助,最终实现共赢。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具体路径。
一、以教材为介质,选材需要遵循贴切性、相关性、多元性等原则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入整合课本教材中的内容,将一些与全球性相关的问题融合在一起,鼓励学生进行阅读与学习。例如:在高中英语剑桥雅思教材中,有一些与中文文化对比的内容,有利于学生更全面地掌握中外文化的异同性。对此,教师在设置教學目标的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掌握快读与深读的方法,以便于准确地对文章的内容进行了解。同时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对其进行各个层次的划分,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从中筛选出一些重要的语篇内容,把握主题思想。由此来看,在整个选材过程中,一定要与日常生活相贴近、与国际教育相关联,最重要的是要体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兴趣,不断深入推进[1]。
二、课前自主阅读不可少,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高中英语剑桥雅思教材中,有很多与世界各国民俗、环境、经济、文化等相关的文章。例如在探讨澳洲、中国、北美等沙尘暴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从中筛选出一篇例文,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阅读,并提出问题。“Whats a sandstorm?”教师需要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进行课前自主阅读,帮助学生对单元主题有一个全面的把握,以便于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其能够在课堂中进行自由交流,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当然,在进行课前阅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针对性地搜集一些与教材相关的资料,探讨各国沙尘暴治理的原则及方法,然后从中进行对比,明确其存在的差异性。
三、开展讨论交流,渗透国际理解教育观念
在结合高中英语剑桥雅思教材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选择一些主题内容鼓励学生进行讨论,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具有很大的帮助。当然,在进行课堂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个性化分组,以便于能够让兴趣类同、认知能力类同的学生整合在一起,共同讨论,从而迸发出思想的火花。例如,教师在设计主题活动的时候,可以通过“Daily Report”的形式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互动,也可以通过组织英文阅读比赛、制作海报、开展英语阅读周等方式,鼓励学生进行口语表达,使学生从中了解到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自然风貌、政治文化等之间的差异性,由此能够促使学生自主钻研,深入地学习下去,这对于促进国际理解教育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全面融合,帮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国外文化及风土人情的魅力与特色,并进一步形成跨国际意识,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互动,从而达到增长阅历、开拓视野等目的[2]。
四、将英语阅读教学与课外活动相融合,多途径引入国际理解教育
在课堂学习中,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学习活动。而在课下,则需要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对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理解能力等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在高中英语剑桥雅思教材某一文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对学生分组之后,为其设计不同的主题,安排学生在结合课本教材的基础上进行资源搜集,从中整理出更多的内容与素材[3],然后可以安排一些课外阅读活动,鼓励学生进行积极演示与表现。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而且也能够帮助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真正地认识到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性,并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
五、结束语
总之,国际理解教育与高中阅读教学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意识、跨文化交流能力等具有很大的帮助。对此,高中英语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为学生打造各种交流、互动、讨论等平台创建良好的条件与基础。唯有如此,才能够带领学生了解世界、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杜军,朱文英. 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J]. 中小学外语教学,2018(4):33-37.
[2]胡晓玲. 浅析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J]. 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4):174-174.
[3]邹秋萍,周琳. 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国际理解教育——基于美国两例教学实例的分析[J]. 教学研究,2014,37(2):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