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剑英:如果不搞军事就可能学中医
2020-06-08罗元生
罗元生
叶剑英的故乡在广东梅县,中医药在广东百姓中有深厚的基础。叶剑英在中学读书时就十分喜爱中医方面的书籍,对医学有浓厚的兴趣。参加革命后,也对中医药留意关注。他还经常用中草药为自己、亲人和部属治病。
叶剑英之女凌孜(原名叶向真)回忆说:“父亲喜欢给身边的人推荐看中医,还常常自己开方。”一次,叶剑英在广东考察工作时,听说凌孜在北京患了鼻窦炎,他根据自己的医学积累,专门在广东挖了一些“鹅不食草”的秧苗,种在两个花盆里,千里迢迢带回北京,哪知道女儿患的不是鼻窦炎,而是一般的过敏性鼻炎。虽然不对症,但父亲的细心关爱让凌孜感动不已。
上世纪50年代,叶剑英在武汉出差的时候,看到有中医大夫在筷子上用线捆扎一簇针进行治疗,当地称为梅花针,疗效很好。他非常感兴趣,回到北京后,很快推荐给卫生部,让其在全国推广,后来进行改良,变成了现在这种塑料柄的梅花针,广泛应用于临床。
有一次,叶剑英住在长沙市蓉园宾馆。当时,宾馆一个炊事员的妻子患了严重的哮喘病,叶剑英知道后,亲自为这位炊事员的妻子开处方、采药,很快就治愈了。
而叶剑英自己也多次受益于中医药。凌孜听父亲讲过,他年轻的时候,有一次患肠炎,住进一家法国医院,好几天不见好,腹泻得快虚脱了。后来他不知从哪儿找到一个中藥方子,托朋友给煮了一暖壶,其中有菊花、金银花、甘草等药,还加入了蜂蜜。一暖壶药喝下去,父亲的腹泻就基本止住了,可以说是“死里逃生”。
1970年,叶剑英在湖南患了肺病,经过治疗有好转,但还是咳嗽。后来,住地所在的部队医院听说叶帅钟情中医,便请了一位老中医,用“矮地草”等草药,治愈了咳嗽。叶剑英高兴地对身边的人说:“中药很重要,长征时没有西医和西药,就全靠中药治病。我自己有个小本本,记有好多重要偏方,如果不搞军事,我就可能学中医当医生了。” (摘自《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