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的“石头岛”
2020-06-08
2012年8月1日,一名新西兰飞行员在距离新西兰海岸线800千米远的南太平洋海域发现一座面积巨大的岛屿。奇怪的是,就在发现该岛的前一天,同一片海域还什么都没有。不仅如此,这座岛屿还在缓慢移动。
科学家抵达现场后发现,这并不是一座岛屿,而是漂浮在水面上的巨大的浅色浮石群,也被称为“浮石筏”。进一步研究表明这个浮石筏只是一个超大浮石筏的一部分,这个超大浮石筏覆盖的海洋面积超过1.6万平方千米,比加勒比海岛国牙买加的国土总面积还大。实时卫星照片显示浮石筏产生的原因是汤加附近一座海底火山喷发。
浮石是一种具有多孔结构的岩石。浮石内部充满孔洞,整体密度很低,因此浮石可以浮于海面上。浮石来自海底火山喷发。海底火山口汩汩喷涌而岀的熔岩将周围海水迅速加热至沸腾,并产生大量气泡。熔岩在冷却凝固过程中困住这些气泡,就形成多孔的浮石。一些内部气泡较多的浮石会在浮力作用下上升到海面。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浮石会一直随着洋流漂流。
浮石为什么能够漂浮在海面上?科学家认为,这是因为其内部的大量细微孔洞中充满空气,所以水无法渗入。但很长一段时间里,科学家并不清楚浮石的孔洞是如何长期困住空气的。2017年,美国科學家终于找到了浮石漂浮的真正原因。科学家使用“同步加速器”(一种环形加速器,可用于成像)对几块浮石样本的内部结构进行成像。成像结果显示,浮石内部的孔洞大部分是开放的,而且孔洞之间彼此相连。这个发现非常不可思议,因为这就好像把一个没有密封的玻璃饮料瓶丢进大海,而它居然还能一直浮在海面上。
更奇怪的是,实验室中的一些浮石明明晚上已沉入水底,可白天却又浮上水面。这是为什么呢?为了弄清浮石内部到底发生了什么,研究人员用蜡涂抹一些泡过水的浮石的部分表面,并将这些浮石分成两组:一组预先加热,另一组保持室温。然后,科学家再次用同步加速器对这些浮石进行内部结构成像。
结果显示,浮石能长期将空气锁在孔洞中靠的是极细微的表面张力。表面张力是一种能让液体表面维持一定形状的作用力,常见于液体和气体交界的表面层。表面张力可以让液体表面收缩,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维持表面的形状。浮石和水接触后,水只能进入浮石中的一些孔洞。在一些直径和头发丝直径差不多的微小孔洞中,空气和水的交界表面形状主要受表面张力影响。这些小孔中的液体表面不容易变形,因此可以很好地困住孔洞中的空气。
那么,为什么实验室里的浮石夜晚下沉,白天浮起?这是因为浮石内部空气在白天温度高体积膨胀,浮力增大,而在夜晚温度低时体积收缩,浮力减小。
(摘自《天下奇闻》 2020年5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