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2020-06-08

文萃报·周五版 2020年22期
关键词:报告

“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听取意见和建议,与大家共商发展大计,为我们共克时艰、奋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增强了信心、鼓舞了干劲、指明了方向。“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在今年的特殊形勢下,“六保”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保证,“六稳”稳的是发展大局,稳的是经济基本盘,稳的是百姓生活和市场预期,这是我们无惧大风大浪的“定海神针”。

今年GDP增速为何不设具体目标

“今年不设经济增速具体目标!”5月22日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一出,这句话就在网上刷了屏。没错,GDP增速目标,这个历年最受关注的经济指标之一,没有出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综合研判形势,对疫情前考虑的预期目标作了适当调整。这个形势,主要是全球疫情蔓延、世界经贸形势带来的未来不确定性很大。

世界经贸形势带来的不确定性是其中主要一个因素。拿去年来说,世界经济增长低迷,国际经贸摩擦加剧,加上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结果如何呢?我们攻坚克难,完成全年主要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

但此次面对疫情与世界经贸等因素叠加,其不确定带来的影响将更大于以往。据一些国际机构的预测,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非同凡响。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表示,如果贸然设置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或者为了达成目标而采取不切实际的行动,由此可能造成的一系列副作用,更得不偿失。

不提GDP增速具体的量化指标,不代表没有目标,并不意味着不要经济增长,更不是踩着香蕉皮,滑到哪算哪。而是“对疫情前考虑的预期目标作了适当调整”。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后的首场“部长通道”上,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经济量化指标,没有提到GDP增长指标。客观上讲,GDP指标已经融入其他指标中,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

翻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今年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被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一个直观印象就是,稳就业保民生是首要任务的硬指标。

当下,不仅要继续加大“六稳”工作力度,还要落实好“六保”任务。中国经济的成色,决不会因GDP增速不设具体目标而“褪色”。

扩大内需战略明确路径图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作出重点部署。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内需潜力大,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民生导向,使提振消费与扩大投资有效结合、相互促进。

一系列重磅举措勾勒出今年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路径图。在推动消费回升方面,通过稳就业促增收保民生,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支持餐饮、商场、文化、旅游、家政等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养老、托幼服务。改造提升步行街。支持电商、快递进农村,拓展农村消费。

在扩大有效投资方面,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主要是: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以适应农民日益增加的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支持加装电梯,发展用餐、保洁等多样社区服务。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

值得关注的是,扩大内需战略突出民生导向,强调提振消费与扩大投资有效结合、相互促进。

新基建是促进高质量发展、满足群众消费升级的需要。新型城镇化的重点是县城,顺应越来越多的农民在县城安家落户趋势,需要支持县城强化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老旧小区改造也是需要的。传统的“铁公机”、水利、能源工程很多也都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两新一重”建设,实际上体现出一种以民生为导向支撑内需扩大的重大方略举措,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有一石多鸟之效。

扩大内需战略路径图绘就的同时,财政资金配套支持举措也已明晰。今年的预算报告显示,财政支持促进消费回暖方面,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2年底,平缓补贴退坡力度和节奏,加快城市公共交通等领域汽车电动化。

按照政府工作报告,除了国家层面的资金安排,健全市场化投融资机制,支持民营企业平等参与也是重要的资金来源。

1万亿元特别国债要来了!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上述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

什么是特别国债?顾名思义,抗疫特别国债不是一般国债,而是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由中央财政统一发行的特殊国债,是不计入财政赤字的。

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抗疫特别国债主要用于地方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抗疫相关支出。

这笔钱很重要。因为它要用来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包括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

而且,这笔钱的用法也有特别的要求。按照政府工作报告,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

也就是说,这1万亿元坐“直通车”全部转给地方,中央一点不留,省里也只做“过路财神”,企业和老百姓收到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特别国债具有安全性和收益性相结合的特征,收益率高于银行存款利率,是无风险的最高级别的债券,对于投资者来说,购买国债不仅安全,而且有相对较好的收益。

对外开放政策利好密集释放

两会期间,我国释放了扩大对外开放系列重磅信号。新形势下我国加快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施工蓝图正在形成,也為外资企业在华投资发展吃下了“定心丸”。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面对外部环境变化,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中国今年在困难的时候将继续扩大对外开放。”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在日前的国新办吹风会上说,面对困难,我们不是把开放的步伐放慢了、力度缩小了,恰恰相反,我们今年在扩大开放、引进外资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

疫情暴发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稳外资政策措施。既针对外资企业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针对性举措,包括精准解决外资企业复工复产难题,推动重大外资项目建设落地等;同时也着眼于全年稳定和扩大利用外资目标,提出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推进开放平台建设等一系列举措。

政策利好正在逐步显现。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我国实际使用外资703.6亿元,同比增长11.8%,实现逆势增长。

重大外资项目也在接连落地。近期,零售巨头Costco宣布在上海开设中国大陆第二家门店;4月1日沈阳宝马第三工厂项目举行开工建设仪式;4月22日惠州埃克森美孚石化综合体项目在两国三地同步举行“云开工”仪式……上海、广东、河北、山东等地还在接连传来好消息,一批批外资项目通过“云签约”陆续落地。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在5月24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透露,年内还将有一批重大外资项目陆续落地,涉及电子信息、新材料、先进制造等领域。在推进实施前三批18个重大外资项目基础上,今年要推出第四批重大外资项目。

商务部部长钟山在25日的“部长通道”采访活动上表示,稳外资既要扩大增量,又要稳住存量。“贯彻落实好外商投资法,营造公平、公正、透明的营商环境,保护外商合法权益,保护知识产权,让外商放心、安心,愿意在中国投资,在中国发展。”钟山说。

多重开放利好信号密集释放。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幅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出台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开放自主权,加快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在中西部地区增设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增加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营造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钟山指出,我们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放宽市场准入,缩减负面清单,还要搭建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平台,特别是要建设好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

宁吉喆指出,过去三年全国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已经从93条减到40条,今年将继续大幅压缩,进一步提升服务业、制造业、农业领域开放水平,继续在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全面落实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清单之外不得实行单独针对外资的限制。

负面清单在缩减,鼓励目录则在加长。宁吉喆说,今年还将出台2020年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继续增加鼓励类条目,重点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潜力。

分析指出,“一减”“一增”释放的是我国市场扩大开放的空间。同时,还要以进一步改善外商投资环境为保障,推动开放红利尽快落到实处。

(本版稿件综合新华社讯)

猜你喜欢

报告
报告
兵器重要编译报告
报告
兵器重要编译报告
报告
报告
报告
报告
报告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