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危及75亿人的灾难要来了?
2020-06-08张峰
张峰
气候变暖造成的南极“西瓜雪”
2月24日,乌克兰教育和科学部发布了一组南极地区研究基地附近的照片,照片中基地附近的冰雪像是被鲜血染红了,给人以极强的视觉冲击。
研究人员称其为“树莓雪”或“西瓜雪”,其实这是由一种南极地区的藻类快速繁殖导致的。这种藻类是绿藻家族的一员,通常生长在寒冷的水中,而在陆地的冰雪中则处于休眠状态。
但是近期南极大陆靠近南美洲的西摩岛气温一度达到 20.75℃。这是有观测记录以来,南极洲首次测得气温值超过 20℃ 。
当气温升高时,“西瓜雪”中的藻类细胞会发生变化,产生大量的类胡萝卜素,从而呈现出鲜红的颜色,这可以吸收热量并保护藻类免受紫外线的照射。
其实这种现象之前就被报道过。短期来看,这种“西瓜雪”的产生对人类并无明显的影响,但从长远考虑,随着全球气温不断升高,南极地区冰盖融化,会对全球的洋流、大气循环和气候变化产生不可预知的影响。
有可能引发饥荒的蝗灾
最近,东非和印度地区爆发蝗灾,涉及国家已经超过60个,仅肯尼亚东北部的蝗虫群覆盖面积就达到了2400平方千米。
那么,是什么导致蝗灾大爆发呢?
在东非爆发的蝗虫主要是沙漠蝗,因其快速繁殖的能力和可以随风进行远距离迁徙而闻名。通常情况下,它们只会安静地生活在沙漠里,但是几次异常的天气事件打破了这份宁静。
2018年年中的时候,来自印度洋的气旋风暴袭击了阿拉伯半岛一个被称为“空白之地”的偏僻地区,异常的气旋降水使得这片沙漠地区变得水源充足。沙漠蝗的繁殖能力极强,每3个月产卵一次,在气旋带来的多水的有利条件下,6个月内其数目可以增加400倍。
前后袭击东非的几场气旋风暴的影响,最终造成了席卷东非和亚洲部分地区的灾难性的蝗灾。
虽然蝗虫群对人和动物都没有直接伤害,但它们对农作物的破坏力是惊人的,1平方千米规模的蝗群一天就可以消耗掉约3.5万人一天的进食量,可以说所到之处寸草不留也不为过。
一旦这些贫困地区的粮食被蝗虫啃食殆尽,会引发饥荒等灾害,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全球变暖将会加剧极端天气的增加
南极变暖、蝗灾爆发,难道全球气候真的正在恶化吗?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在2019年公布的数据,2015~2019年已经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5年,而这种变暖的趋势丝毫没有减弱的迹象。
同时,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存在增加的趋势,如暴雨日数增加、干旱区面积扩大、强台风数增加等。而这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增加,会导致不同地区降水量的分布更加不均,从而帶来更多的干旱,加剧这些地区水资源的短缺程度,造成更多的天灾人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