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导向

2020-06-08朱凤娟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小学

朱凤娟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准确把握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导向的内容,并将其心理导向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文章主要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导向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心理导向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3-041-001

小学教育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小学语文教学承担着为学生传授语文基础知识与听说读写看能力的重要职责,同时也要正确认识到小学语文教学的心理导向作用,着力于对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

1.把握学生的心理趋向

1.1学生心理趋向及其原因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更多的处于主动地位,学生只有自觉停止一切无关紧要的心理活动,排除外在因素、内在因素的干扰,才能专心致志地去欣赏和领悟课文,从而获得学习效果的提高。学生上好一堂语文课的过程,追根究底是一个从形成到展开乃至强化的动态心理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学生在课前的心理状态也有一定的差异。一部分学生的性格比较内向、课前心境比较平和,或者是有着较强的自控能力,因此,在教师喊“上课”的时候,这些学生的主体心理活动便即刻被调动起来,并迅速地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氛围之中。也有一部分学生,性格比较外向,或者是课前情绪波动较大、自控能力较差,因此,在教师喊“上课”之后,无法马上投入到学习中去,心猿意马,很容易被教室内外的突发、偶发事件所吸引,产生无关心理活动,减弱了其对语文课的注意,导致了学习效果的降低。

1.2学生心理趋向的正确引导

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使全体学生均可以在上课开始便对课堂教学产生注意,教师应注重课堂导入,采取新颖的、趣味性的课堂导入,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注意。例如在对《北大荒的秋天》进行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PPT展示秋天硕果累累的图片,然后问学生:想不想知道怎样将这样美丽的场景用优美的语句表现出来?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由“要我学”的心理转变为“我要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产生自主学习的行为。

与此同时,学生产生心理动力之后,教师也要采取各种方法来排除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心理杂念,从而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力,促使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为做到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对课文进行讲析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课文的字、词、句、章,明确其内涵,实现感性理解到理性经验的转变,培养欣赏心理。第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把握学生的潜在心理态势,对教学进程进行合理设计。小学生对新奇、富有趣味的事物,会充满期待。面对这样的情况,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把握住可以引起学生期待与关注的“点”,适当设置提问,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领域课文的内涵。第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从而使学生如沐春风,敢于表达,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

2.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化,学生心理结构的完善

2.1教学方法

为了实现学生心理结构的完善,教师应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相同的前提下,采取新颖生动的教学方法,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对《小松鼠找花生果》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问学生:小松鼠找不到花生果,同学们可以帮小松鼠想一想怎么才能找到花生果?让学生主動思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优势。同时,在角色转换中,也提高了学生探索的欲望。除此之外,在实际开展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之间互换角色。例如,某一学生发现了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则可以让他来担任“小老师”,来指导其他学生;或者是一位学生的课文朗读情感饱满,则课堂上可以由他进行范读。采取这样的角色转换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激励学生不断创新。

2.2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中诸多课文蕴含着崇高的理想、道德、精神生活,这些一旦被学生的心理接受,便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正确的道德理想。例如在对《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对课文的字、词、句、章进行讲析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通过感受谈迁在逆境中坚定不移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意志,来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从而形成正确的心理定势。

2.3教学反馈

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有着较强的思想性特征,有利于对学生道德观念的培养。基于此,小学语文学科可以对学生的心理结构产生较大的影响。一方面,教师应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包含的艺术美、社会美,并充分发挥其对学生心理结构的影响,实现对学生心灵的净化。另一方面,应高度重视学生在教学反馈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动向,从而引导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应用教学反馈对学生心理结构进行完善的时候,应认识到这一点: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尤其是在说、写环节,不可避免地会表现出消极、积极两种不同心态;同一个命题,学生可能写出颓废、健康两种不同境界的文章。教师应当及时根据教学反馈,来对学生的心理动态进行了解与掌握,引导学生逐渐摒弃消极的心态,促进心理结构的改善。

综上所述,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导向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及语文教学质量。基于这样的原因,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有机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把握学生的心理趋向,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合理调整,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教学的心理导向作用,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红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J]学周刊,2019(27):137

[2]陈璐.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9(30):68-69

[3]吕秋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心理培养的策略[J]名师在线,2019(08):60-61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小学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