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儿童行为观察:困惑与思考
2020-06-08陈佳黎
摘 要:幼儿园教师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儿童,因此观察幼儿行为能力,理解幼儿行为的主要表达含义从而对儿童进行正确的指引和引导成为教师的工作重点。本文旨在针对目前幼儿教师针对儿童观察主体的认识缺陷,、观察方法选择的迷茫等问题的分析。结合新时代的社会具体实际,合理改善幼儿园教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根据具体问题对教师的日常工作提出合理建议,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 儿童行为 观察 困惑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01-0210-01
1 针对儿童问题幼儿园教师的困扰
1.1 观察角度差异性较大的困扰
新时代,幼儿园开始推行全面教育,不断更新教师队伍的学业能力,但随着年龄的增加,事物高速更新换代,对事物的行为认知产生巨大差异。因此幼儿教师的认知能力与儿童认知能力的差异性导致教师不能准确定位学生行为表达的具体含义,观察角度的不同产生困扰[1]。
1.2 形式各异的观察法引起的众多困惑
对儿童行为的观察法类来源于教育观察法。由于受观察环境、被观察者的参与程度、所观察对象的分类等各种条件集中影响,产生了形式各异观察方法。比如:集体观察、抽样观察法、试验观察法等。在众多方法中寻找适合可行方法存在巨大挑战。
1.3 观察对象的片面性、单一性造成的困扰
幼儿行为表面单一明了,但其实质蕴含着巨大的奥秘,与身边的人、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2]。面对儿童行为观察不够充分全面导致对于儿童认知的片面性、单一性,给观察者带来巨大困扰
1.4 幼儿教师对于儿童行为观察低效性的困惑
由于儿童年年龄较小,对社会好坏的区分度较小,对于儿童行为的分析认为毫无意义。因此,血多幼儿教师会忽视对于儿童行为观察能力的分析记录,这一错误观念导致儿童观察效能比较低下,导致幼儿园教师工作不能顺利开展,陷入深深的困扰[3]。
2 教师对于幼儿观察能力的认知水平
2.1 关注儿童的一举一动是幼儿教师的基本认知
幼儿园教师在教授基础启蒙知识、指导基本技能、观察儿童行为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其中,对于儿童行为观察是教师的基本认知,仔细观察幼儿进入学校的所有行为,包括吃饭、洗脸、睡觉、语言、情绪等各个方面。分析各方面的具体作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2.2 观察儿童行为举止反作用于幼师发展
对于幼儿行为观察评价作为教师评价的重要部分,幼师在教育教学中注重观察学生的具体行为方式,总结学生认知差异,进行自我反思,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这一发展最终作用于学生的日常行为,良性循环,改善教育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4]。
3 幼儿教师在日常工作的改进倡议
3.1 深刻认识观察主体的区别
目前,幼儿教育广受社会关注,许多家庭不惜高价提高孩子的学前教育质量,幼儿在技能、成绩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但对于无形的日常行为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教师应该将自己的行为观察角度与学生放到同等高度,切实体会学生行为索要表达的含义,深刻认识到自己与儿童观察能力的区别,时刻提醒自己,促进儿童高质量发展。
3.2 合理选择适合的观察方法,纵向分析各方法之间的联系
面对千变万化的社会,面对心思各异的儿童,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日常行为观察中根据具体实际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首先根据研究目的选择主体研究方法,对于研究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多种观察方法交叉使用,从而得出最佳观察结果,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3.3 切合实际了解儿童观察的组成
有教育学家表明,儿童教育在初期受个人行为的影响较大,儿童个体的认知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制,因此,对于社会现象的观察成为儿童行为养成的关键环节。儿童行为观察与社会观察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有前期准备、观察具体开展、观察结果总结以及书面文字展现几部分构成。由于主体对象的可能性较多,因此只需记录结论制定相应的对策,不必找出具体发展规律。
3.4 及时、准确的记录观察结果
在幼儿行为观察的过程中观察记录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首先,幼师可以根据儿童不同的行为习惯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学生在适应的方法下进行生活学习,对幼儿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其次,根据幼儿行为情况的记录可以使幼儿教师与学生家长进行全面的沟通交流,这是对价家长的一种负责,也是对儿童的一种关心。最后,相关教育部门可根据具体的观察数据对幼儿发展相关政策的制定做到符合儿童发展实际要求,这也是验证幼儿园管理工作的重要数据。
4 结语
总之,就目前幼儿园的发展情况而言,幼儿教师对于儿童行为观察不充分,不及时是现实存在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要清晰认识到幼师与儿童认知水平的差异性,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结合具体实际上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昆.幼儿园教师的儿童行为观察与支持素养的提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
[2] 郭力平,蔣路易,吕雪.幼儿园教师“儿童观察能力”的情境判断测验——中国8省市幼儿园教师测评的实证研究[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8(10):26-33.
[3] 李琳,郭力平,鄢超云,苏贵民,彭琦凡,许冰灵.幼儿园自由活动中教师观察行为的有效性及其提升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8(03):25-34.
[4] 徐群.再议“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技能”——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14(34):50-54.
作者简介:陈佳黎(1992-),女,汉族,籍贯江苏昆山,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