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2020-06-08李新

商情 2020年20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思考

【摘要】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核心是人才。乡村振兴首先是人才的振兴,乡村人力资源开发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要务。本文就如何打造一支让党和人民满意的“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铁军队伍提出一些浅层次观点。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思考

写好乡村振兴大文章,人才是关键。人才振兴是必备要素和重要资源,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的推动力量和重要保障。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努力打造一支让党和人民满意的“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铁军队伍。

一、人才资源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资源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从根本上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

(一)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之首要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未来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农业农村发展的总战略,涉及面广,头绪繁杂,需要解决的难题多,但其中首要的是“人”。

首先,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其次,振兴需要人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需要党的领导、政府的支持、市场的推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但更需要农民的参与,让农民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谋划者、实施者和参与者,让广大农民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将乡村振兴变成广大农民共同的责任和要求,乡村振兴才能行稳致远。最后,振兴成果属于人民。乡村振兴20字方针中,共同富裕是根本,农民必须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最终受益者。

(二)乡村振兴五个具体路径中都离不开人才的重要作用

乡村振兴五个具体路径中,人才振兴占据重要地位。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每一个方面,都离不开人才的重要作用。

在产业兴旺方面,最重要的人才,是农业经营管理人才(农业职业经理人)、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电商人才。农业经营管理人才,是产业兴旺最迫切需要的人才。农业经营管理人才,要求视野开阔,有独到的眼光,有高度的三农情怀,爱农业,懂农业。新型职业农民,其主要特征,就是总书记定义的“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农业科技人才,包括生产一线的技术应用人才和提供科技支撑的科研人员。

农村电商人才,也是亟须的特殊人才。在生态宜居方面,最重要的人才,是环境治理人才和景观设计人才。在乡风文明方面,最重要的人才,是文化传播人才。在治理有效方面,最重要的人才,是乡村管理人才。其中的核心,是村支委和村委会干部队伍。尤其是主要负责人,要具备较好的自治、法治、德治觉悟和能力。在生活富裕方面,最重要的人才,是教育方面和医疗方面的人才。

农村是整个社会的一个部分,所需要的各个方面的人才类型很多。以上十个方面的人才,应该是最主要的和最基本的。其中有些人才,是要根植于农业农村内部,而另外一些人才,则不可能来自于农业农村内部,而主要是来自于农业农村外部的支持,例如科研人员、环境治理人员、景观设计人员等。

(三)乡村振兴必须正视人力困境

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人才从哪里来?目前,我国人口城镇化率还在以每年1个百分点左右上升。但是,即使到2030年城镇化率达到70%,我国农村也还有4亿多人。似乎乡村不缺人。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以及社会行业比较受益的差距,当前的现实是“70后不愿种田,80后不会种田,90后不谈种田”、“老人农业”现象严重。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国目前有1500余万名新型职业农民,2017年,全国培育了新型职业农民100万人以上。但是,总体而言,助推乡村振兴的农村优质人才仍然不足。

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对策和建议

各级政府务必在抓关键、兴产业、聚人气、建机制、定政策上下功夫,着力从用才、育才、惜才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努力打造“三农”铁军队伍,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的内在支撑力。

(一)抓关键,选优建强用好乡村干部队伍

1.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一是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坚持“从一线选拔”的用人导向,优先考虑长期在乡镇工作、政治素质好、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合理年龄结构。二是坚持按编制员额及时补充人员。在辖区乡镇范围内对乡镇编制实行动态管理、调剂使用。新招录人员时注重结构优化,可以设置专业限制,实现由重管理型人才向管理型和技术型并重的转变。对艰苦边远乡镇可降低进入門槛。三是建立关爱激励机制。关注乡镇干部的成长进步,落实职务与职级并行,建立交通、通讯补贴,使他们在政治上有奔头、经济上有甜头、工作上有干头。

2.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首先要在选好“村官”上下工夫。加强村级人才队伍建设,乡、村应成立实用人才、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干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完善村级人才队伍建设机制,以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为基本标准,按照“两推一选”和“公推直选”的办法,把熟悉党务工作和懂经济会管理的优秀青年吸收到村级班子中,推行村级班子年轻化和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提倡交叉任职。拓展选人范围,鼓励本地乡土人才和外出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和离退休干部中优秀人才回村任职。从县、乡机关中选派德才兼备、工作经验丰富的优秀青年干部到基层担任村副书记或村主任助理,为“村官”队伍输入新鲜血液,加快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其次要在育好“村官”上下工夫。注重学以致用,自觉服务群众。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把群众评判作为推进工作的动力、改进工作的方向、树立形象的标尺。第三要在用好“村官”上下工夫。积极完善村干部激励机制,努力提高“村官”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激发村干部工作活力。建立“村官”工资制。将村干部工资与县、乡国家正式干部工资一样按月及时发放,并逐步予以晋升。一是建立“村官”晋级制。二是建立卸任干部补贴制。在解决好现任村干部待遇的同时,要认真摸底,严格核实,对卸任村干部给予适当的补贴,解除现任村干部的后顾之忧。

(二)兴产业,积极引导培育致富带头人

一是大力实施“领头雁”工程。依托本地的优势资源,用好用足国家各项优惠政策,动员优秀大学生、经济能人、致富能手返乡创业。二是发挥合作社作用。鼓励和支持致富能人成立专业合作社,加快土地流转,采取“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基地”等形式吸收农户入社,实现村集体、村民、合作社多赢的局面。三是加大教育培训力度。结合农村党员大培训、党员集中活动日、致富带头人培训等培训,提高农村党员、致富能人的实用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引领致富能力。

(三)聚人气,建好保障型人才队伍

加强乡村教育、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教育、卫生事业质量,是乡村引得进、留得住人才的重要保障。

1.建好医疗人才队伍。落实高校毕业生到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特岗计划;每年在高校毕业生毕业之际,主动组团到高等院校联系引进乡村急需专业人才,特别是全科医生;定期组织乡村医疗人才提供到县级以上卫生医疗机构学习实训,提高他们的医疗水平。同时,强化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乡村卫生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村卫生医疗硬件环境。支持和引导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按规定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进一步提高老年乡村医生养老生活补贴标准。解决村医的养老、医疗保险。同时要建立医疗风险分担机制,化解乡村医生执业风险,不断改善乡村医生从业环境。

2.建好教育人才队伍。实现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为乡村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落实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特岗计划;通过考核招聘等方式引进乡村教育所需的全科教师。落实乡村教师享受乡镇工作补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生活补助和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等政策,并适当提高补助标准。深化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按照生师比与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编制。

(四)建机制,鼓励人才积极服务乡村振兴

1.增强县级涉农人才服务乡村的动力。一是优化人员结构。要严把人员进入关,确保在一线工作的农业技术人员不低于县区农业技术人员总编制的2/3,专业农业技术人员占总编制的比例不低于80%。二是建立健全激勵机制。增加涉农部门经费投入,让农技人员有钱从事专业工作。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对农技推广实行合同制管理,根据承担任务的情况以及后期评估的成效给予专门资助;同时,建立农技人员服务乡村目标责任制。

2.从制度上体现基层导向。一是从职称上体现。对乡村人才评定专业技术职务放宽结构比例和岗位数额限制,评审时以实际业绩为主,放宽论文、论著、成果等条件要求。坚持评聘分离,保持职称的持续激励作用。二是从发展上体现。市、县部门补充新人原则上面向乡村有三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遴选,让乡村人才看到希望,定期安排乡村人才提供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上级对口单位学习实训,提升职业成就感和获得感。

3.实施乡村人才专项计划。一是整合人社、教育、农口、商务等部门培训资源。实施乡村领军人才培育计划,培育一批各类人才,实现特色农业干起来、群众带起来、乡村富起来的目标。二是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科技人员到乡村兼职挂职、技术指导、项目合作、基地共建和离岗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支持专家教授、企业家、技能人才等为乡村提供精准服务。三是开展教育、卫生、科技和文化人才下乡。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三区人才计划,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科技特派员服务三农行动计划,促进人才向乡村、向艰苦地区流动。

4.解决乡村人才的实际困难。加大投入,改善乡村生活、工作条件。建设人才周转房,适当发放交通补贴、生活补贴,帮助乡村人才降低生活、工作成本。提高评先评优指标分配比例,增加乡村人才评先评优机会。建立市、县、乡领导联系乡村人才制度,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中困难,让其增强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

(五)优制度,确保书记发挥引领作用

完善和优化农村第一书记制度,是开发乡村人力资源的“火种”,也为乡村治理核心力量提供了后备人才资源的“活水”。

第一,要优化基层治理环境。当地基层政府要积极做好配合工作,提供条件,确保他们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增强他们的担当意识和合作意识,为书记发挥第一个人能力和派出单位的资源优势打下基础。

第二,要因地制宜。选派第一书记时,除考虑候选人的个人能力和素质外,更要考虑所派村庄的短板和需求,以确定派出单位的资源优势、书记的个人优势更适合哪种类型的村庄。

第三,要处理好权力关系。第一书记作为外来领导权力,其工作的开展迫切需要得到村庄内生权力的配合与支持,“指导不领导、参与不干预、支持不包办”,双方应多沟通协商,尽量达成共识,密切协作配合,有效促进乡村的全面振兴。

第四,要整合乡村内外人才结构。第一书记应扬长避短,带领村官发挥建强基层组织、完善“两委”工作制度的作用,有责任成为发挥新乡贤作用的引领者,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促进乡村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基金项目:

阜阳市2019年社科规划课题,项目编号:FSK2019052。

作者简介:

李新(1972-),男,安徽界首人,高级讲师,中共安徽界首市委党校,研究方向:社会学、领导学、社会保障学等。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