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推广模式研究
2020-06-08张婉钰苏涛
张婉钰 苏涛
摘要:将安庆方言作为戏曲语言的黄梅戏是安徽地方戏曲的代表,同时也是中国传统的五大剧种之一。目前,在全国较有影响的几大剧种中,黄梅戏是年轻而有朝气的,保持了较为纯粹的民间审美文化特质。但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和娱乐产业的飞速发展,黄梅戏陷入了听众大幅减少的尴尬境地,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形势下我国传统文化的生存现状。在当今“全球化”与“信息化”浪潮席卷而来之际,利用新媒体技术,以互联网为媒介,做好新媒体语境下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推广也变得迫在眉睫。
关键词:新媒体;黄梅戏;传统文化;继承与推广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10-0227-02
1黄梅戏发展的现状及相关原因的探究
长期以来,黄梅戏的传播推广主要依靠舞台。电视普及后,戏曲艺术的传播推广进入了新时代。如今,已进入了新媒体、自媒体时代,但黄梅戏的传播推广却没有跟上时代步伐。近年来,真人秀、网络剧、脱口秀等新兴娱乐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迅猛。相比之下,戏曲、相声这些传统的表演艺术形式却都面临着生存危机。
1.1黄梅戏的选材、剧本缺乏创新
许多黄梅戏从业人员一味追求戏曲剧目的“精英化”方向,把戏曲过分“神圣化”“殿堂化”,结果令黄梅戏越来越背离广大观众的审美需要。如《告经承》《告坝费》《大辞店》《过界岭》等黄梅曲目,都过分强调政治教化作用,不断向观众灌输反对阶级压迫和向往美好生活的观念,导致观众出现视听疲劳和审美疲劳。观众认为黄梅戏缺少具有现代意识的戏曲作品,传统戏曲的道德观、价值观太落后了,故事也过于陈旧。从发展的角度看,传统戏曲确实缺少创新且节奏过于拖沓,思想也不太符合当代标准。因此革新、发展是完全需要的。戏剧从业人员需要有敏锐的目光和与时俱进的思想,要看到人类的审美有随时代变化的一面,但也有很稳定的一面,推动戏曲新剧目的创编随时代渐进,而并非和传统彻底剥离。
1.2宣传推广方式老套
很多地方对新创剧目没有完整的营销方案,致使喜爱戏曲艺术的观众,对一些院团里水准很高的戏曲作品知晓度、关注度不高,许多精品剧目“养在深闺人未识”。此外,不同于当代传媒社会传播方式,戏曲和曲艺艺术仍采用“口传心授”的传统模式,当代传播趋势大环境中,戏曲传承人在自身推广方式方法中也有许多不足。以下乡演出和接演零散商演为主要演出形式的黄梅戏缺乏自己独特完整的运营体系,运营管理的不合理就催生了宣传模式创新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黄梅戏传承缺少规范化与系统化的教授,也就缺少了对专业从事人员的吸引力,导致黄梅戏因人才匮乏而无法成功转型与进一步继承。
1.3信息化时代对传统审美观念的影响
过去人们的娱乐方式很少,而最受大众欢迎的娱乐方式之一就是听戏。那时的戏园子总是挤满了人,茶杯的碰撞声、清脆的瓜子声、寒暄的嬉笑声、哄闹的叫好声充盈着其间牌楼,观众与表演者能在这样充满人间烟火气息的氛围中充分地沉浸到戏曲所呈现的故事里,达到一种心灵上的共鸣。但是今天的我们处在一个信息发展迅速、娱乐方式多远的时代,以“快”为主的娱乐方式,如:玩电子游戏、看电影、网上冲浪等,极大地冲击了以“慢”为主的传统娱乐方式,不断地将人们从戏园子拽到更加新鲜刺激的现代化娱乐场所中,戏曲近几年的衰落正是这一现象典型的印证。
2新媒体对黄梅戏发展的继承与推广模式
2.1利用互联网实现双向互动
在新媒体时代到来之前,戏曲与受众之间的唯一联系就是戏曲表演者。艺术家在台上表演,戏迷在台下饮茶听曲,这种单向的传播形式一直在维持,也正是这种现象导致了黄梅戏的传播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戏曲制作团队和观众缺少应有的沟通,而观众的审美观念和兴趣倾向又是处于一个不断在变化的动态过程中,所以很多戏曲创作者很难跟上时代的变化,也很难满足观众的口味,久而久之,戏曲与时代的脱节现象越来越严重,也就最终导致了在各式各样新兴娱乐项目兴起的新媒体时代下,戏曲的生存空间被大大压缩的现状。
但是,从积极的角度看,戏曲也可以同直播、网游等娱乐项目一样借新媒体之势实现自身转型,整合传统和新媒体资源,利用电视、网络、微信、微博等,多维度发布演出信息、院团动态,与戏迷、粉丝开展互动,改变过去单向推送、信息不對称问题,实现戏曲与受众的双向互动。例如,直播在戏曲演出中的使用,弹幕在戏曲视频传播中的使用,就抓住了90后、00后喜欢观看幕后花絮、追求自我表达的心理特征,能够让观众更加了解戏曲的台前幕后,是对传统戏曲行业所做的一次创新。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消除长期以来存在的戏曲行业内外的隔阂以及专业与业余的界限,让每一位观众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而这种细节的追求与满足感的营造,正是基于互联网对受众的尊重发展起来的通过在与不同听众的对话以及对娱乐市场的现状调查,发挥制作团队的专业优势,开创黄梅戏传播的新形式。通过这种集思广益的方式,创作者就能准确把握大众喜好,结合时代主题,创作出真正的好作品,黄梅戏的知名度也能大大提高,从而达到更好地推广效果。与此同时,戏曲从业者也会得到更多肯定,从而吸引更多的戏曲表演者和创作者,不断给黄梅戏注入新鲜的血液,让其以鲜活的样子更频繁地出现在大众视野。
2.2利用VR技术突破舞台限制
传统的黄梅戏表演都是在固定的舞台上进行的,不管是管理较为正式的剧场还是下乡演出搭建的临时戏台,在舞台搭建与舞美布置上都需要一定的时间与人力,而戏曲对舞台的依赖性又十分高,因此黄梅戏的传播常常受空间限制。中国戏曲有着程式性与虚拟性的特点主要,通过高度虚拟的动作与完整的表演系统来演绎一个个经典故事,而舞台效果便是这表演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绚烂的全息影像、扑朔迷离的舞台灯光、成组升降的LED大屏幕、逼真震撼的舞台效果能够带给观众饱满又热烈的视听感受,让戏曲表演焕发新的活力。
除了在舞美方面的独特贡献,新媒体再利用VR技术创建虚拟舞台方面更是极大地创新了戏曲的表演方式。在新媒体时代,利用信息科技采用声画分离技术,结合传统戏曲的经典元素,实现戏曲的舞台突破,可以极大地提高黄梅戏的演出频率扩展黄梅戏的演出范围。中国戏曲是一种高度融合的艺术,其中包括多种元素,例如音乐、滑稽表演、杂技与美术等,诸多的戏曲原来被合成在戏剧舞台的歌舞表演中,通过新媒体的先进方法与技术能够实现对诸多元素的单独剥离,而且也可以将其进行逐一的合成。
虚拟舞台就是借助VR技术,将虚拟的演员设人数字舞台画面,借助戏曲的程式性,让虚拟演员按照该套表演形式进行艺术演出。现如今许多3D动画的都是借助这一原理,通过3D真人动作捕捉技术,结合真实演员的表演,如肢体动作及微表情变化,利用3D技术进行建模,从而带给观众前所未有体验。在演唱方面,能够参照一些流派名家的唱腔,借助于电脑程序的操控,从而创作出电子的唱腔,如此一来,可以有效解决唱腔以及表演等诸多问题,创作出虚拟的道具以及舞台。威尔士国家歌剧院今年夏天已经做了两个VR场景,供那些刚刚接触歌剧的新人使用。其中,“魔法蝴蝶”是基于著名歌剧《蝴蝶夫人》和《魔笛》改编的VR体验,观众在其中指挥和编排角色、沉浸在音乐和歌剧场景中。虽然VR技术在舞台制作方面还仅处于试验阶段,但这也似乎预示着未来趋势。如今,剧院早已不再只是为了模仿舞台上不同的场景而服务的了,相反更多的是一种表现方式。VR技术的可交互性仿佛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在这其中观众不再只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观众也具有了塑造演员戏剧性的行为的权利。而对于一个不断探索新应用方式的新兴技术来说,VR提供了无限的可能。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在虚拟剧场进行演出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将会不断增长。所以,新媒体能够帮助黄梅戏的演出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讓大众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黄梅戏,从而使黄梅戏能够得到更多传承与推广的空间。
2.3利用数字技术保留戏曲资料
原始的戏曲资料往往是以文本记录的形式保存并流传下来的,但是由于书籍易破损、丢失,且在过去戏曲话本的价值并不高,鲜有人愿意出资收藏或修复破损的戏曲书籍,这也导致了许多珍贵戏曲文献的流失。在新媒体时代,这些令人痛心疾首的事件的发生概率会大大降低。与以前不同,现在音像资料成了戏曲资料保存的主要形式,通过整合与归纳优秀的戏曲资源,将其进行数字化管理,整理出可供大众在网上浏览和下载的服务。这些资料可以被大众拷贝进优盘里、刻进光盘中,以多种形式得到保留和传播,同时音像资料又具有无可比拟的真实性与完整性,这一点对于后世研究今时的戏曲有极大的助推作用。
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戏曲的演出现场资料能够得到完整真实的保存,便于戏曲表演者反复观看,去正确评估自己的演出质量,从而利于他们正确地看待自我,不断改善演唱技巧、提高自我,从而给观众带来更加精湛完美的表演。在完整的黄梅戏表演收录完成后,就可以借助互联网将视频发布到网上,在视频的多次发布与转载中让更多的人了解专业的戏曲知识、感受戏曲的独特魅力。
2.4利用新兴娱乐产业挖掘青年粉丝
为了吸收挖掘潜在的青年观众,可以新创剧目、大型传统剧目的营销方式,借鉴电视电影的推广模式,召开新闻发布会,将剧目生产期间台前幕后的情况、主创人员的访谈等制作成宣传短片在新媒体、自媒体播放,如近几年比较受青年人欢迎的抖音、快手等短视频APP,赋予传统戏曲以新朝气,以吸引80后、90后乃至00后受众。之前抖音发起“谁说戏曲不抖音”活动就吸引了许多戏曲从业者和年轻观众的加入,以更加符合年轻人话语表达的新方式,展现戏曲之美,提升年轻受众对于戏曲及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与关注。通过这些推广平台,让越来越多的年轻用户有机会与传统文化面对面,直观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之美。
近几年,黄梅戏也在不断吸收说唱、现代舞蹈、动漫、网游等潮流元素,在保留自身特色的前提下实现时尚转型,比如前几年依照黄梅戏曲《天仙配》改编而成的同名动漫作品,一经播出就受到了广泛好评,收获了一大批青年粉丝。此外,最近火爆国内并在国际拥有一片赞誉的手游王者荣耀也和戏曲有着一定渊源。王者荣耀是根据中华传统文化改编的一款mobo手游,里面的大部分英雄角色的原型都来自历史和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王者荣耀曾上线了四款戏曲皮肤,分别联动了京剧、川剧、昆曲。《霸王别姬》是京剧中比较著名的戏码之一,而且该剧中的主人公项羽与虞姬也是王者荣耀中英雄的原型。原创英雄梦奇也有一款联动川剧制作的皮肤,在出场动作中,它还融人了川剧中著名的喷火与变脸元素。《游园惊梦》是昆曲《牡丹亭》的一个曲目,甄姬的游园惊梦皮肤便是与昆曲联动创造出来的一款戏曲皮肤。传统文化与游戏角色的结合的确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既拓宽了戏曲和网游的经济市场,也在传播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体现了黄梅戏发展的时代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