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培育环境下的高职语文教学分析

2020-06-08曾小凌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20年5期
关键词:高职语文教学工匠精神必要性

曾小凌

【摘要】工匠精神的培育是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特征和灵魂。基于工匠精神培育环境下的高职语文教学,更应该紧贴时代发展需求,在加强师德建设中,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及时传道授业解惑,通过运用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从而实现专业化发展,确保教育质量效果的落实。

【关键词】工匠精神 高职语文教学 必要性

当前,随着国家的发展,政策的调整改革,教育理念的更新带动了人们对就业观念的转变,工匠精神进入了人们的视野里。而当前高职教育作为培养大学具有一定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地方,更应该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而语文作为高职教育中的重要学科,与工匠精神的内涵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也就是职业道德精神,代表着敬业、专注等优质职业道德理念。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工匠精神进行了多次强调,工匠精神之所以能在人们之中成为重点关注内容,并在高职教育中引起强烈共鸣,主要是工匠精神契合了现实需要。可以说,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特征和灵魂,也是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指导,更是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发展的人才需要。因此,高职教育中语文作为一科基础学科,有着文化传承与发展方面独特的优势,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教学中,更是顺应时代改革的需要。

二、基于工匠精神培育环境下高职语文教学的必要性

1.国家发展的需要

国家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建设时期,正在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在转型建设的关键时期,对于技术人员的要求相对较高,这就离不开对于工匠精神的发扬。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對于工匠精神的培育也至关重要,是提升产品质量的关键,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产品出口量也随之增加,更离不开工匠精神的发扬。而高职教育,正是培育工匠精神人才的关键,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摇篮,有利于工匠文化的传承,要想让工匠精神满足广大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就要在人才培育,提升产品质量的国际影响力上下功夫,从而适应国家发展建设需要。

2.企业发展的需要

新闻联播播出的工匠精神的代表,他们是工匠精神的践行者,也是工匠精神的传承者,他们都在各自领域都是杰出的代表。当前,随着华为、小米等手机的盛行,其中主要一点也就是国家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更离不开相关科研人员的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发扬,他们都立足于本身,追求完善,最终打造出享誉国内外的精美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信赖。当然,高职学校的毕业生想要获得更好的就业岗位,就必须具备相应的工匠精神,认真对待每一个人,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发挥个人无限潜能,把工作做到极致,才能获得大企业的青睐。

三、工匠精神培育环境下的高职语文教学分析

1.高职语文教育要基于工匠精神转变教学理念

对于高职的语文教学,不能单纯地停留在对语文知识的传授上,更应在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语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在实际教育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多取多样化的教育模式,把对书本知识的讲解转变为学生工作需要的实际运用等,并结合随后的工作实践,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探究意识,从而具备应有的终身学习能力。在语文的实际教学中,还应引导学生突破对学科本身的限制,并与自身专业课相结合,依据工厂或企业的用工需求,探计和阐述各个学科中蕴含的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放开视野限制,对语文的教学范围进行拓展,从而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

2.加强中华传统文化建设,在教学中传承工匠精神

五千年的悠悠岁月,留下了绵延不绝的历史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高职教育的教学中,选择文质兼美又体现时代性的内容,可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我们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对“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能使学生体悟到创新意识;通过对庄子的“庖丁解牛”,让学生领悟精益求精、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中国的汉字,每一个字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在实际学习应用中,对字词、语句、段进行推敲琢磨,从而领会其实质,这本身就是一丝不苟精神体现。在高职教育的教学中,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渗透,从而引导学生通过潜移默化的学习,增强思想认同,转化成为学生的精神追求,成为学习上的精神动力。

3.发挥语文学科优势,深化教学环节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可以选择一些体现工匠精神的作品,进行引导式、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对精彩的片断进行朗读,对精彩的内容进行摘抄,对精彩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强化所讲的主题,提炼文章内容的精神实质,让学生在对精彩内容的学习中引起思想共鸣,在体会执著拼搏、敬业诚信等精神内涵中升华思想认识,受到启发。在课后作业时,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布置与工匠精神相符合类型的文章作业等,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深化教学效果的落实。还要在实际的教学中,充分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把培育工匠精神与做好文化传承有机融合,在丰富教育资源的同时,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承,从而加强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体现文化自信,增强职业教育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多元化工匠精神培育,确保教育质量落实

在实际的中职教育中,教师要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融入到实际教学中,首先就要对工匠精神进行多元化。要加强同行之间的交流,高职语文教师在集体备课时,要加强互动交流,对一些知识点进行深刻探讨,让思想的火花进行碰撞,在互相交流中发挥群体优势的魅力所在,从而达到知识互补的结果。要与专业课的教师进行必要的沟通交流,进行相关知识的交叉学习,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学生的认同,从而提升教学的效果。还要与相关企业进行深入的交流,在对企业的了解掌握中,学习企业文化知识,把相关精神融入到实际的教学中,让工匠精神在实际教学中得到有效渗透。高职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应多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丰富自己,拓宽知识储备,从而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培育,让工匠精神在实际教学中得到有效传承,发挥高职教育的作用发挥。同时,还应加强对工匠精神的宣传力度,可以通过多媒体广播,引导学生感受“工匠精神”的魅力。可以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的办法,加强工匠精神宣传,让优秀的企业家走进学校为学生讲解企业文化,工匠精神的内涵等,也可以组织学生代表走进企业进行参观交流,登台谈感受等,让工匠精神深入骨髓,有效传承,从而确保教育效果的有效落实。

四、结束语

当代中国的全面发展,呼吁“工匠精神”,而高职院校教育是技术人才培育的基地。在实践中,要发挥高职教育的作用,让工匠精神在国家的发展建设中得到合理运用,让工匠精神成为技术人才发展的灵魂。从教师的自身素养出发,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提高专业素养,大力培育学生独立自主、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步入工作岗位后,更加爱岗敬业,专注执着,从而让中国制造走向世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国家的国际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夏龙.“工匠精神”培育背景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23) :26.

[2]张娟娟.高职语文教学中“大国工匠精神”渗透分析[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8,(04) :76.

猜你喜欢

高职语文教学工匠精神必要性
高职语文教学职业能力培养策略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