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读者意识,发挥语篇功能

2020-06-08韦伟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奥林匹克运动演讲者演讲稿

韦伟

引导学生在行文时心怀读者意识,能够激活表达欲望,理清写作思路,发挥语篇功能,培养写作素养。下面以“演讲稿的阅读与写作”为例,谈谈笔者的浅陋认识,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读者意识:针对性是演讲稿的第一要义

读者意识,是指作者用较长时间思考文章作用于读者的效果,怎样把自己的想法呈现给读者,读者需要什么样的背景知识等。在演讲稿中,演讲者总是将心思花费在演讲效果上,即“该用怎样的口气、语言和思路等将自己内心想法直接明了地呈现在听众面前,是否考虑到听众的心理需要和知识背景等”。这便是演讲者心中的读者意识。

成功的演讲总有着强烈鲜明的读者意识,原因在于演讲稿这一文学样式的特殊性使然,即“针对性”。演讲词极注重对象感和现场感,时刻考虑听众的理解水平和即时反应,并对内容和表达做有针对性的及时调整。譬如,顾拜旦在做“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的演讲中,面对大会来宾,他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立足高位阐述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奥林匹克精神的本質。

由此观之,演讲稿的文体特征要求演讲者心怀读者意识,演讲稿的第一要义是面对读者和交际意图的针对性。

二、语篇功能:读者意识对演讲稿的塑造作用

真正懂得写作不仅要懂得为读者而写,而且还要学会选择,即“预想读者对文本的建构,学会考虑读者是如何从特定的线索中建构意义”。简言之,强化读者意识对语篇主题、文体、语言和表达效果具有重要的导向、选择和塑造的积极作用。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读者意识(交际对象)→语篇形体(话题、文体、语言)→语篇功能(交际效果)

基于此,笔者以统编语文八下活动·探究单元中的习题为例,阐述读者意识对语篇塑造的作用。为阐述方面,现将题目摘录如下:

假设学校组织竞聘学生会主席、团支部书记、校刊主编、校广播站总监、志愿者服务团团长等,你准备竞聘其中某个职务。试撰写一篇演讲稿,阐述你的竞聘主张。

1.明确语篇观点,呈现清晰思路。

亲临现场演讲和阅读演讲文稿很是不同,听众是无法像阅读者那样反复咂摸,不断翻阅和慢慢思考的。因为,演讲者在演讲时就不得不提高表达观点和演说思路的“辨识度”。举例而言,学贯中西的丁肇中先生在《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先从《大学》中引出“格物”和“致知”并指出其含义,再举例(王阳明“格”竹)说明我国古代未理解和重视“格物致知”,接着阐述“格物致知”的重要性,最后论证其真正意义并对中国学子发出殷切期盼。其讲演的逻辑结构如下:

引论(提出论点)→本论(阐明道理)→结论(解决问题)

作者面对现实状况和交际对象,巧妙围绕“格物致知”的含义嬗变和当代价值一语中的地剖析中国学生缺乏实践操作能力的根源,以此号召青年一代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可见,为了让听众更容易获得演讲内容,减轻听众的接受难度,精选话题和明确观点能更直接地将内在思路外化。那么,上述“演讲稿”,我们该如何选择话题并呈现话题呢?

竞选职务关键在于获得投票者的认可,“竞聘演讲稿”的主题就该呈现出竞聘者对职务的十足胜任。想要在短时间内赢得更多的票数,清晰呈现讲演思路,是演讲者亟需解决的问题。借鉴丁肇中演讲的思路,我们可以先提出“能够适合某职位”论点,再阐明“为何适合某职位”的道理,最后得出“一定适合某职位”的结论。在“阐明道理”的部分,需要分条缕析,多点阐述,不能以偏概全或多点杂糅。例如有学生从“普通话高度标准”“有相关工作经验”“团队合作精神”“严于律己品质”等多方面说明自己竞聘“校广播站总监”的   原因。

2.设计语篇开头,吸引听众关注。

演讲开头可从一句问候或感谢语开始,拉近与听众的心理距离;也可由演讲状态、演讲缘由、现场氛围等引入正题,让听众第一时间获得主要讯息;还可以抛出问题,激发听众兴趣,调动演讲氛围,引发听众思考等。在《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中,作者顾拜旦在讲演开头用“5年前”和“5年过去了”简要地回顾了5年的历史,即“世界政治格局剧变,但奥林匹克运动却继续发展,凸显了奥林匹克运动的特殊意义”,进而提出复兴奥林匹克运动的愿望。作者审时度势,回眸历史发展,巧用对比手法,从听众最熟悉的领域谈起,牢牢调动起听众的注意力和兴趣点。那么,上述“演讲稿”我们该如何选择开头并呈现开头呢?

以竞选“志愿者服务团团长”为例,志愿者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所以演讲稿的开头可以亲切的问候开始,获得听众的信任和支持。如:

大家还好吗?不知道你们是否记得那个身穿迷彩服,顶着烈日,组织马拉松比赛和爱心义卖的我?也不知你们对我之前的志愿者工作是否满意?一直在努力路上的我,今天来竞选志愿者服务团团      长啦!

3.翻新语篇结语,提升演讲效果。

演讲的结尾可重申观点,实现加深印象之效果;也可提出号召,起鼓舞人心的作用;还可来一句调侃,博听众一乐。在《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的结尾中,演讲者用“破晓的黎明”“湛蓝的天空”“沉甸甸的金黄麦穗”等自然景象比喻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确信奥林匹克精神必将如阳光普照大地般发展,必将拥有沉甸甸的丰硕收获。顾拜旦跳出思维枷锁,翻新结尾表达,成功将听众引入对美好前景的畅想之中,奥林匹克的光辉前景仿佛就在眼前。那么,上述“演讲稿”我们该如何选择结语并呈现结语呢?

以竞选“校刊主编”为例,主编以举办高质量刊物为工作目标,所以演讲稿的结尾可用矢志不渝的职业追求取得听众的认可。如:

我们校刊以“新实深精”为选稿原则,争办高质量刊物。同学们,加油啊,“常学才能机敏,多思方可善论”,正所谓“炼点滴之感可行千秋之作,发一时之悟可成万古之文”。

4.锤炼语篇语言,凸显语体风格。

典雅的文言词汇等只适合书面表达,而口语表达特征显著的演讲还是青睐短句等易于理解的言语形式。尽管口语化和大众化是演讲稿该有的语体特征,但正是有交际对象的存在,演讲者就格外在意自己的语言组织和语言表现,有的庄重严肃,有的活泼轻松,还有的温柔抒情。《最后一次讲演》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一方面,文中“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这种问句与叹句的交织呈现使演讲者的感情喷薄而出,愤怒之情呼之欲出,视死如归的精神跃然纸上。另一方面,“你们完了,快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是作者把“我们”和“你们”相连相对使用的典范,体现出坚定的立场。闻一多先生面对特务在李公朴追悼会上的破坏举动拍案而起,语言慷慨激昂,情感爱憎分明,深深感染着在场的所有生命体,极富号召力。

可见,再口语化的语言也要经过精心雕琢以实现艺术呈现。有意识地锤炼高能“金句”,能够给听众以深刻的印象。那么,上述“演讲稿”我们该如何选择语言并呈现语言呢?

合乎语境和表达意图的言语才是好的、正确的语言。如果竞选学生会主席一职,面对竞争对手,语言要气势恢宏,如多用句式整齐的排比和繁复华丽的铺陈;演讲对象为普通学生,语言要温暖亲和,如多用发自肺腑的抒情和自由灵动的短句;面对主管老师,语言要周密严谨,如多用谦逊沉稳的口吻和正确合适的书面语。有学生在面对竞争对手时这样表达:

马,只有驰骋千里,才知是否为良驹;人,只有竞争成功,才知是否为栋梁。我享受拼搏的愉悦,而不是等待机遇的垂青;我怀有坚定的信仰,而不是崇拜所谓的英雄。

一言以蔽之,演讲者只有在心怀“读者意识”的前提下发表演讲,演讲稿的交际功能才能淋漓尽致地显现出来,从而收获完美演讲。

(江苏省无锡市梅里中学;214112)

猜你喜欢

奥林匹克运动演讲者演讲稿
我国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历程、挑战及应对
找准演讲稿的三个靶心
如何写好一篇高考作文演讲稿
怎样写好演讲稿
我国对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研究的热点与发展特征
消失的演讲稿
会计时的话筒
会计时的话筒
浅析未来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展望
生日快乐等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