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获胜重要,成长更重要

2020-06-08付传勇

中国学校体育 2020年3期
关键词:点球体育精神立德

付传勇

一、案例背景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國教育大会上说:“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从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的讲话中不难发现,立德树人已经成为中国教育的主旋律,那么作为体育教师的我们,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这个要求呢?大家都在摸索着前行。

大连金普新区2016年成为国家级的校园足球示范区,为了能更好地开展足球课堂教学,我申请了省规划办关于校园足球的科研课题,旨在通过校内足球联赛与课堂教学整合,来提高学生对足球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就在这样一场普通的足球比赛中,让我对“如何在体育学科教学中‘立德树人”有了更深层的理解。

二、案例描述

2018年5月的一个中午,我在区一所课题实验学校组织校内足球联赛,比赛的规则与以往的比赛完全不同:将整个足球场地划分出4个小比赛场地,对抗的两个班级同时出4个队(2男队2女队)进行对抗比赛,按照“五人制”比赛的要求,各场地的进球数之和和失球数之和算作班级对抗赛的最终成绩,同时还要求各队的上下半场的上场人员要完全不同。这样的比赛规则就要求,每场比赛的比分都将决定班级的最终成绩,班级的足球比赛成绩就会与每一名参赛学生相关,这种校内足球联赛模式大大提升了学生在足球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当天比赛的裁判安排中,实验校的一名体育教师因临时有事外出,八年级(1)班和(3)班的一场比赛中,少一名裁判,我主动申请,担任了这场比赛的裁判。比赛进行得非常激烈,(3)班虽然有一名校足球队的核心球员小A,但其他位置的球员水平很一般,(1)班虽然没有校队成员,但相对水平比较平均,因此,两队的比赛过程比较胶着,但(3)班依然占据场上的主动权,压着(1)班进行围攻。足球比赛之所以吸引人,其魅力就在其不确定性,随着比赛的进程,比赛接近尾声,(3)班围攻(1)班“只开花不结果”,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在(1)班一次无意识的解围时,足球竟然鬼使神差地高空吊进(3)班的球门,1∶0,(1)班领先,这时作为(3)班队长的小A再也忍不住了,先是训斥了守门员无能,然后开始了“单打独斗”,由于他个人能力出色,在连续过了3个人之后,(1)班的中后卫在禁区前沿采用了犯规战术,延缓了小A的进攻,“犯规!”小A冲着我大喊道。根据比赛规则,我及时鸣哨判定直接任意球,并走到小A面前,说道:“场上一切要听裁判的哨音,不要告诉裁判应该怎么做,请相信你的老师,我看到了……”此时我已经看到,想赢怕输的焦急情绪已经影响到了小A。(1)班队员马上站好了人墙,禁区内的(3)班人员也被盯得死死的,由于“五人制”比赛的场地小,小A的射门空间已经被堵得死死的,根本没有直接射门得分的可能。测量好人墙距离,观看了一下场上球员之间的位置,回过头,我看到了眉头紧锁的小A露出诡异的笑容……“嘟”的一声,哨音响起,小A快速地助跑、起脚,足球像炮弹一样直接冲向了人墙,直接砸到了(1)班人墙中一名球员护档的手臂上,随着“啊”的一声,(1)班那名球员痛苦倒地。“点球!!!”小A冲着我再次大声喊道。我没有理会小A,鸣哨叫停比赛,直接奔向那名痛苦倒地的学生,经过仔细检查,球是直接砸在了这名学生的小腹处,手臂与小腹相近的位置已经殷红一片,虽然没有伤及内脏,但这一记势大力沉的球还是给那名学生带来了伤害,巨大的疼痛让那名学生瞬间泪流满面。队友的受伤,让(1)班学生开始指责小A对人不对球的肮脏踢法,而小A则是满不在乎地找到我,大声说:“老师,这是禁区内的手球,应该判点球!”按照规则,这个点球可判可不判,可判是因为的确是禁区内的手球,可不判则是因为这是球打手,而非手打球,防守队员并没有扩大防守范围,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被动行为。同时,根据之前的判断,我认为这是小A为了赢得比赛的故意行为。因此,我对小A摇摇头说:“这是球打手,不是手打球,不是点球!”正当我准备“坠球”恢复比赛时,也许是比分落后,让小A失去了理智,他冲着我喊道:“这明明是禁区内的手球,应该判点球,你为什么不判?黑哨!”他的这句话极大地侮辱了我,从一开始冲我喊犯规开始,他对我这个裁判、这个老师一直缺乏尊重,我不允许学生对老师有这样的行为,于是我冲向小A直接一张红牌将他罚下场……恢复比赛,几分钟之后,(3)班不出意料地输掉了比赛。

比赛结束之后,我发现小A坐在看台上班主任老师的旁边哭了起来,委屈地向老师哭诉着他被我罚下的过程。没过多长时间,班主任老师带着小A和学校体育老师一起找到我。于是,我将小A被罚下的整个过程,当着小A的面详细地说了出来。听了我的叙述,班主任老师当即表态,说老师做得没有错,并要求小A向我道歉。虽然小A给我道歉了,但我在小A的眼神中依然看到了不服。我该怎么办?不能让小A这样的想法依然存在,该如何教育他呢?我陷入苦思冥想之中……

两天之后,我在学校的阶梯教室,专门为八年级(1)班和(3)班安排了一节大课,题目就叫《赢得比赛不是体育的全部》,首先我先从比赛规则入手,详细介绍了直接任意球和点球的判罚规则,并通过视频录像,着重介绍了国际比赛中的球打手和手打球的判罚,然后,我将央视体育频道《天下足球》栏目里的《足球制造:公平竞赛集锦》视频播放给全体学生看,通过福乐、迪马尼奥、内德维德等球星的事例,告诉学生们什么是体育、什么是体育精神。作为一名球员,应该学会理智地看待输赢,赢得比赛不是体育的全部……

可以说这节课上得非常成功,课后,小A主动找到了我,先立正郑重地给我鞠了一躬,然后对我说:“老师,对不起,我错了!”我笑着说:“小A,其实你真正应该道歉的不是我,而是你的队友和(3)班的那名同学。”小A茫然地看着我,然后笑着跟我重重地点了点头,跑了出去……

三、案例反思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高峰期,他们对于自己不知道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也喜欢对这些新生事物产生质疑,凡事一定要搞得明明白白才算罢休,要想让他们改变原有的认知,就必须要告诉他们自己错在哪儿了、为什么错了,让他们“明理”才是改变他们最好的教育方式。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这个育人任务,是目前体育教师面临的最大困惑,对于体育核心素养中体育品格的各个要点,我们不能将它们分割开来,说哪个项目可以培养哪个品质,因为所有的体育项目通过比赛、练习、游戏等形式都可以培养学生相关的体育品质,他们是融合在一起,不可分割的。因此,我认为“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应该从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小事入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体育教学比赛时,对课堂中发生的即时事实进行即时教育,用事实说话,让学生在事实教育的过程中自我反思、自我认识,最终形成自我教育,达到育人的目的,这才是体育教学中实现“立德树人”育人任务的根本途径。

百度百科对体育精神有这样的定义:“体育精神是指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着的对人的发展具有启迪和影响作用的有价值的思想作风和意识。体育精神是由体育运动所孕育出来的意识形态,它超出了体育运动本身,内化为人类心中的信念和追求。”我想,这种体育精神才是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过程中追求的终极目标!

校对有感:教育要基于教学更要高于教学,体育精神的传承、体育品质的内化看起来是虚无缥缈的并让人不知所措,但从付老师的教育智慧中不难看出,体育核心素养的习得就是在教师一次次潜移默化的教学中,一次次润物细无声的引导下实现的。

猜你喜欢

点球体育精神立德
Stories about labor education家校劳动,立德树人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拼搏热血的灵动之美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Ice Hockey Requires Teamwork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又是点球,又靠视频
精神
点球胆小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