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依托“1234”路径建立“党建+学生管理刀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2020-06-08姚娜

西部学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辅导员党员

姚娜

摘要:高職院校的基层党建和学生管理工作若要有效融合起来,必须依托一个平台、两支队伍、三个带动机制、四项培养管理机制,形成新的“党建+学生管理”的模式。这样可以解决基层党组织人员结构分配不合理、组织活动形式单一、对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创新能力不足、学生管理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学生主流价值受到多元价值冲击、学生干部思想培训和业务培训不能有效融合等诸多难题,开创党建和学生管理新局面。

关键词:高职院校:“1234”路径:“党建+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20)06-0017-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几年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当今中国,高等学校担任着培养青年的重要使命,随着职教二十一条的颁布和高等职业学校百万扩招计划的实施,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即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如何将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和学生管理这两项工作更好地融合,形成有效的“党建+学生管理”模式,是所有高校教育工作者一直探索的课题。

一、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工作的现状

(一)基层党组织人员结构分配合理性有待加强

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以各二级学院为单位形成二级学院的党总支,党总支下设教师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教师党支部的人员组成为二级学院负责人和专职教师。学生党支部的人员组成为二级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学生党员组成。在具体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各二级学院很多班主任是由专职教师兼任,专职教师归为教师党支部,导致学生党支部人员配备不足,党建工作能力亟待提高。

(二)党组织的制度建设有待加强

由于各二级学院教师和学生的人数不一致,部分基层党组织存在只重视总支和支部的建设,无暇顾及党小组的建设,导致党的制度落实不到位。使得上级党组织的决策不能及时传达到每一位党员,从而影响了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的开展。除此之外,对于学生党员的发展和评价,参与人员局限于支部书记、辅导员和班主任,代课教师很少参与其中,使得对学生的评价存在不能全面覆盖的情况,影响学生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

(三)党组织活动形式较为单一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基层党组织的活动较多的是通过座谈会、入党积极分子大会,入党积极分子听党课的形式进行,使得学生对于党组织活动的认识停留在坐一坐,开开会的层面。党建活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还不能完全贴合,不能围绕学生真正的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党组织活动。

(四)学生的党团工作缺乏理论武装

学生的党团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工作,(2)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3)学生党支部和班团组织建设。当前高职院校对于这三项工作基本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而大部分班级的班主任并没有经过严格的党团组织相关的培训,很多班主任是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和学习成绩进行普通的推优,并不能从思想政治、能力素质。道德品行和现实表现四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衡量和考察。

(五)对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创新能力不足

当前高职院校对于学生党员的管理依然停留在说教和开会,对于学生党员的管理缺乏创新性,对于学生党员活动的开展缺乏趣味性。影响了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

(一)高职院校学生结构发生变化

由于近年来高等学校扩招,使得高职院校学生生源在同等批次学生中处于靠后的位置。高职院校学生入学通道有三条,一条是通过普通高考进入学校,这一部分的学生处于高考最后一个批次;一条是通过综合素质评价招生,在高考前进行单独招生考试,这一部分学生生源素质参差不齐;一条是通过百万扩招考试,这一部分学生社会身份不一,有些年纪已经接近中年。高职院校还有一部分学生属于五年一贯制高职院校的生源情况加大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

(二)学生管理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当前高职院校虽然一直强调建立健全“三全育人”格局,但学生管理的任务依然绝大部分落在了辅导员和班主任的肩上。根据《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高校应按照师生比例不低于1:200的比例健全辅导员队伍,然而实际情况是很多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人员配比达不到既定标准。班主任很多是由任课教师担任,任课教师由于课程任务以及各大专业化大赛,对很多学生管理工作也是疲于应付,导致高职院校实际参加学生管理的人数少之又少。

(三)学生的主流价值受到多元价值冲击

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使互联网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学习、生活、甚至是思想政治状态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不再局限于书本以及教师的讲授,他们对于社会热点事件会给予更大的关注。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社会主流价值和多元价值在学生群体中并存,如何巩固我国主流思想意识形态在高职院校学生中的地位成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学生管理创新能力不足

由于各大高职院校不断在扩招,导致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发生了变化,一个学生可能在不同的地方学习、生活,这对学生管理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而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依然延续之前传统的教育模式,班级管理在学生管理中让然占据很大的比重,如何能在学生管理中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断改革创新学生管理方法,是需要我们不断思考的问题。

(五)学生干部思想培训和业务培训不能有效融合

当前高职院校非常重视学生干部的遴选、培养和激励工作,但在考察选拔时更加重视学生的工作能力和发展潜力,对于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的考察则较为轻视。在进行学生干部培训时也更加重视对学生工作业务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对学生干部思想政治方面的再提高。如何将学生干部的思想培训和业务培训有效融合也是学生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思考与解决思路一一基于“1234”基础上的党建+学生管理模式

在高职院校中,基层党建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体都是在校学生,二者的目标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创建并运行“党建+学生管理”模式,既可以落实和推进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又可以促进开创学生管理新局面。笔者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建立了基于“1234”基础上的“党建+学生管理”模式的初探。”1234”指的是建立一个工作平台,完善两支队伍建设,建立三个带动机制,完善四项培养管理机制。

(一)建立一个工作平台

工作平台的基本组成为: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为总负责人,学生工作办公室为工作主阵地,学生会、团总支、特色社团为一线阵地。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学生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先锋模范作用,将党建工作延伸,拓展学生党建工作的阵地;努力探索、多方借鉴,以学生党建为基点,实现以点带面,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为主体、学生为基础的基层党建+學生管理平台。

(二)完善两支队伍建设

1.学生管理队伍建设。在高职院校中,学生管理队伍主体是辅导员和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对辅导员和班主任进行各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提升活动。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定期召开辅导员和班主任例会,组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讲话等,用党的理论武装学生管理队伍。在业务提升方面,定期举办班主任擂台赛、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学生工作手册观摩和评比活动,增强学生管理队伍的业务的专业性。

2.学生骨干队伍建设以学生会、党总支、学生社团三大组织为依托,通过遴选、培养和激励学生干部的方式促进党建管理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高效运作。前期考察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工作能力和发展能力,激励学生更积极主动参与学生管理事务,将优秀学生干部培养为人党积极分子,将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为预备党员,实现优秀学生的双培养体系。

(三)建立三个带动机制

在“党建+学生管理”模式中,建立三个带动机制。三个带动机制分别是:党建带团建,党风带学风,党员带团员。通过三个带动机制实现党建工作和学生管理的高度融合。

1.党建带团建。党建带团建指的是党支部书记兼任团总支书记,依托班级团支部建立入党积极分子小组;将优秀团员经团总支推优发展为预备党员。在人学教育时开展入党启蒙教育,积极推进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通过“十九大精神”主题班会、“五四青年”习近平讲话、“学习马克思,做新时代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主题教育等活动不断激发学生向党组织靠拢的强烈进取意识。

2.党风带学风。党风带学风指的是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反思学风问题;建立积极分子结对帮扶后进生的管理制度,促进后进生的转化。通过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的形式,引导学生反思近期在学习方面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不断开展学风建设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通过建立积极分子和后进生的结对帮扶制度,帮助学生明确目标,选准参照物,不断积极进取。对后进生的思想认识、自我意识、信念信心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性的心智培养,促进学生整体全面提高。

3.党员带团员。党员带团员指的是党员为团员讲党课、团课;党员定期参加“主题团日”活动。这里的党员既可以是教师党员也可以是学生党员,通过党课进课堂、党课进公寓、党课进社团的方式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宣传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四)完善四项培养管理机制

四项培养管理机制分别是:先锋模范指数量化考核机制,党建四级联动工作机制,教师学生对接培养机制,“第二课堂”思想引领教育机制。

1.先锋模范指数量化考核机制。先锋模范指数量化考核机制指的是为了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建和学生管理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高职院校中对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都实行党员先锋指数管理。围绕理论学习、干事创业、志愿服务、清正廉洁等方面设置先锋基本指数,量化评价标准,加强对党员的日常管理。党员先锋指数由日常基本指数、正向加分指数和反向扣分指数组成。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根据党员考核得分,评出先锋党员(90分以上)、合格党员(60-89分)和警示党员(60分以下)三个层次。将先锋模范指数量化考核机制与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性基层党组织工作结合起来,全面提升学生管理工作。

2.党建四级联动工作机制。党建四级联动工作机制指的是:在“党建+学生管理”模式工作中,建立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学工办主任——辅导员和班主任——班级党支部书记四级联动工作机制。形成党总支书记全面统筹、学工办主任协调推动、辅导员和班主任推进实施、班级党支部书记具体落实的“党建+学生管理”模式格局。形成学生管理层面全员参与的育人格局。

3.教师学生对接培养机制。教师学生对接培养机制指的是专职教师,尤其是党员教师对接培养学生的管理机制。基本实现教师学生比例不低于1:8的对接比例,提高专职教师参与学生管理的参与度。专职教师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能教育、能力培养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四个方面对所对接的学生进行培养和管理。让专职教师参与到学生管理中来,彻底实现“三全育人”格局。

4.“第二课堂”思想引领教育机制。“第二课堂”思想引领教育机制指的是全面发挥第二课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通过把学生党建作为学生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管理的第二课堂,将党建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深度融合,实现大学生党员素质与学生管理工作双提升。依托学生会、党组织和学生社团的力量,举办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鼓励各个学生组织创建微信公众号、微博公众平台,及时发布相关活动信息和活动成效,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全面推进“党建+学生管理”模式的建设。

四、结语

党的建设重点在基层,高校基层党建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的青年学生就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青年一代的深切寄语。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高校作为青年人才集聚地,发挥着吸收新鲜血液的重要作用,把优秀青年发展成党员是高校基层党建的主要工作。

高职院校的学生有着自己的特点,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和党建工作有自己的难点和瓶颈。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和学生管理工作的高度融合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改革的必经之路,“1234”基础之上的党建+学生管理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改进了工作方法,创新了工作途径。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辅导员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浅谈做好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