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学习视角下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2020-06-08秦银桂

中国学校体育 2020年3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深度育人

秦银桂

深度学习是学生围绕挑战性的学习主题,主动理解、建构、迁移、应用知识的高阶思维学习过程。通过问题任务驱动,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关联,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复杂情境中的新问题,深入掌握学科知识,把握学科本质,做到知识融会贯通。学生在理解、运用、创生知识的过程中,感知觉、思维、情感、价值观交互融合,思维深化,能力得到提升。深度学习要求体育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深度解读课程标准、学科知识整合、设计挑战性学习任务、学习过程师生深度互动和持续性学习评价等教学能力水平。

但在体育课改深化的今天,课堂教学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体育教师对学科知识、技能内在逻辑结构不清、深度认知思考不足,单元设计知识“碎片化”“单一化”“浅显化”;深度学习任务、学习方法、学习评价设计缺少整体性、逻辑性、开放性和创新性;学习过程缺少引发师生思考、对话、论争的深度问题,学习依旧处在“浅层化”,就知识教知识,难以激发学生思维的深度,忽视了学科育人的本真。基于课程改革深化育人目标及深度学习课堂转型的发展需求,更新体育教师教育理念、转变教师教学行为、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更新教育理念,回归学科育人本真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主宰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深度学习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指向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培养,体育深度学习需要教师深度教学。首先,体育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摆脱传统知识观的束缚,从单一传授运动知识、技能的教学中转向学生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多元发展。其次,加深对体育学科本质和过程的理解,用新的育人理念设计、实施、评价学生深度学习的过程、参与体验与情感表达,真正从“学科本位”转向“学生本位”,最终回归体育学科的育人本位。

二、深入学科本质,提升学科整合能力

深度学习关注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知识整合能力的培养,体育教师要提升学科整合的能力。首先,要深入学科本质,把握学科知识的内在体系结构、思想方法,将碎片化的知识进行有联系、有序列、有梯度的整合,构建完整的单元学习主题。其次,要增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打破学科壁垒,进行多学科纵向发展和横向整合,丰富、完善学科知识结构体系。然后,根据不同的学习主题和教学对象,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学练方法和评价标准,形成目标、内容、过程、方法、评价相统一的实践学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个体的多元智能发展。以水平三(六年级)《展示舞蹈动作创编》主题单元设计为例(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本案例是舞蹈动作创编的主题单元设计,共5课时,从课时学习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安排、学习方法的组织等由易到难,层层深化,从单个到两个到三个动作创编与组合,再到成套动作的设计与创新,遵循了舞蹈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和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教师基于学生已有跑、跳、移动知识经验,设计梯度的导学单、任务卡,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通过问题驱动,学习内容层层深化,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美术、音乐等知识经验进行有效的关联、迁移、组合、运用,从舞蹈动作、方向、位置、重心、队形、造型、顺序等巧妙创编单个、组合、成套舞蹈动作,进行了多元知识的融合,学练中同伴间友好合作、交流、探究、表达、展示,学生的言语表达、人际交往等多元智能得到发展。因此,提高教师深入学科本质,研读课程标准、研究教材、了解学情、设计教法、学科知识整合的教学能力,是开展有意义、有深度体育学习的关键。

三、巧设学习过程,提高问题解决和师生深度互动能力

深度学习需要师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度互动才能实现,体育教师巧设学习过程,创设基于生活经验的情境、设计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构建深度研讨的场域,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由点到线,再到面,提升了学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深度互动的课堂,师生、生生之间交互对话、思维碰撞,学生与知识、能力培养与情感需求相融并生。课堂是一个生命场,充满着生机与活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和指导者。因此,体育教师要加强学习过程的优化设计,提高问题解决和师生深度互动的能力,以学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参与、思维和交往状态,才能使体育深度学习真正发生,才能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1.以情导学,关注学生参与状态

深度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以情导学,创设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情境,能够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程度、深度和广度,深化学习的效果。例如:二年级“立定跳远”教学中,创设小青蛙学本领的故事情境导入,在音乐的伴奏下,学生分8组,借助体操垫进行跑、绕、跳的练习,激趣热身。接着,引导学生运用双脚向前跳的知识经验跳过折叠的体操垫,设置一定远度的体操垫和搭建一定高度的坡垫,从远度和高度设置学练目标,情境延伸,梯度推进,学练赛结合,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借助已有经验,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导学,促进学生认知、行为、情感的多维参与,教师角色发生转变,学生主体性凸显,学习效果显著。

2.以问导学,关注学生思维状态

深度学习是基于挑战性项目的学习,具有联想与结构、活动与体验、本质与变式、迁移与应用显著特征。围绕学习主题,问题导引,任务驱动,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水平二(三年级)《单双脚连续向前跳》一课的教学中,以“怎样双脚连续向前跳—尝试单脚连续跳—利用标志盘设置不同的距离双脚、单脚连续向前跳—挑战双脚跳接单脚连续跳—怎样跳得轻落地稳—听音乐有节奏地跳—尝试多人合作跳—挑战多人有节奏的快速跳”为问题主线,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联想、体验、迁移、运用,问题设计融体育、数学、音乐知识于一体,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深入问题的本质,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巧妙地迁移运用,高阶思维能力、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3.以研促学,关注学生交往状态

深度学习是师生、生生之间针对问题深度研讨、交流、交往、对话的过程。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表现,如针对问题,学生能够发表各自的见解、提出假设、建立新旧知识的连接,能与同伴探讨疑难问题、对同伴观点提出疑问、与同伴合作解决新问题等。教师引导学生对复杂问题展开对话与论争,积极求索,及时回应学生的疑惑,启发其深思考,自主解决问题,主动建构知识。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学习结果,给予准确、客观的评价。师生形成学习共同体,交往对话,使学习走向深化。

四、小结

深度学习是课堂师生共同行走的智慧之旅。深度学习需要体育教师具备先进的育人理念、精专的学科知识和跨学科知识整合的能力,需要具备深入学科本质、优化教学过程设计、巧妙师生深度互动、挖掘学科育人隐性价值的能力,需要具备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激活学生学习思维的能力。因此,转变教师的育人理念,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是深度体育学习落地的关键,也是课程改革深化、课堂转型、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立德树人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安富海.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4(11):57-62.

[2]刘月霞,郭华.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73.

[3]唐瑛,李銀芬.促进小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10):2.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深度育人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缺口与配强提升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