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物理学英汉双语教学实践与探讨
2020-06-08邵姣婧
摘要:基于材料物理学双语教学实践,深入分析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同时借鉴国内外先进教学方法,探讨专业课双语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改革措施,为高等院校深入开展专业课双语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英汉双语教学;材料物理学;改革措施;拼图阅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22-0258-02
一、前言
目前,以英语为主、中文为辅的英汉双语课程逐步成了大学教育的热点,双语教学已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在增强学生国际交流能力的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是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一环。但目前双语教学除了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之外,比如缺乏完备的双语教学评价机制、学生能否掌握与母语教学相同的知识,还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在双语教学过程中,良好的教学方法是在确保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只有兼顾两方面才能产生良好的双语教学质量和效果。其次,开展双语教学的教师应该根据授课对象和授课内容随时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笔者首先分析了目前双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并基于自身在材料物理学英汉双语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分享与探讨了几种双语教学方法,提出了一些个人心得体会,希望为高校专业课英汉双语教学研究提供参考,促进双语教学改革和发展。材料物理学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大三学生,由于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偏低,因此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为渗透式双语教学,在不影响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前提下,通过引入相关专业英语词汇,中英文口语讲授,并通过英语课堂习题或课外作业等方式,完成课堂知识传授和学生英文综合能力培养。
二、现状和问题
有效进行英汉双语教学、充分发挥双语授课的优势的重要前提是必须确保授课对象具有良好的英语综合能力。实际上,实现英汉双语教学并非某一任课老师的责任,而是涉及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方面的所有教师。学生具有良好的英语基础,才确保高质量英汉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
好的教材是教学过程的重要媒介,选用合适的双语教材对双语教学的成效十分重要。近些年来,全国各高等院校相继开设了双语课程,但教材质量参差不齐,且针对某一专业课程的英汉双语教材稀缺。在开展双语教学课程时,任课老师很难选到比较中意的双语教材,多数双语教材只做到了文字上面的英汉双语,给出了某些英文单词的中文翻译,但并没有真正将英语融入专业课程。另外,大多数双语课任课教师主要依靠自身教学经验,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参考全英文教材,摘取并翻译相关内容,制作双语课件和讲义,这就需要开设双语课程的教师具有很强的综合能力,包括深厚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历、扎实的英语功底。
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是双语教学的关键和保障。目前,在高等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的老师一般具有一定的海外留学经历。在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有过学习、工作经历的老师在双语教学过程中能自如地运用双语教学,并且更容易将海外教学模式与本国的教学模式融合起来,从而提炼精华,形成能适应实际情况的先进教学模式。虽然这并不能保证英汉双语教学的成效,但对于推进英汉双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施方法和建议
双语教学的开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培养与国际接轨的学生。笔者在材料物理学双语教学过程中会保留以往单一汉语教学模式中的一些教学环节,比如课题小测试、课外作业、课堂师生互动、翻转课堂。但由于英文的引入,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有所提高,不仅要求学生在课程结束时能够掌握基本专业知识,同时要求他们能够熟知专业词汇的英文表达以及翻译英文考试题。笔者在进行材料物理学双语教学模式改革的同时,正逢贵州大学针对一线教师选拔和开展第一届双语教学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接触了一些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并将所学习到的一些教学方法初步尝试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笔者将几种较好的教学方式分享于此,以期与大家共同探讨,提升专业课双语教学效果,推进高校双语教学改革。
(一)学生分组(Group)
分组可以让学生产生更强的集体归属感,合理的分组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班级人数40名左右的课堂,一般来说按照5~8名学生一组比较合适。若学生人数较多,比如120名左右,应该根据具体课堂活动任务来确定每组人数,如果每组人数较多,很难保证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部分学生可能在活动过程中只能充当听众或观众;而如果每组人数较少,势必会造成小组数较多,又可能会削弱课堂活动任务的差异性,降低课堂活跃度。
(二)拼图阅读(Jigsaw reading)
拼图阅读教学方法是笔者特别推荐的一种教学方法,非常适用于课堂任务量较大的情况。例如,阅读篇幅较长的文献资料时,若让每位学生在有限时间里对其全部掌握,会占用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学生掌握效果可能不佳。但若将该长篇文献拆分成多个部分,安排不同小组或者同一小组内不同学生阅读其中一部分,再让不同组或者同一组员之间交流分享,则可使学生能更快、更有效、更便捷地掌握该文献或资料的全部知识点,同时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提升课堂活跃度。
(三)指示—检查—提问(Instruction-Checking-Question,ICQ)
采用ICQ教学法可让教师知晓学生对谈论内容是否了解,同时也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典型的ICQ教学法是在对某个知识点进行说明之后,为检验学生的理解程度,采用What,How,Why等特殊疑问词进行提问。ICQ教学法的主要功能是采用提问方式重复前述知识点以检验学生是否掌握,特点在于对知识点讲述完毕之后立即提問,且所涉及内容与下一环节教学活动关系密切。
(四)教师说话时长(Teacher-Talking-Time,TTT)和学生说话时长(Student-Talking-Time,STT)
在双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注意教师说话时长和学生说话时长的比例,将课堂时间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合理分配。如果教师说话时间比例过大,容易将课堂变成任课教师的独角戏,加之专业课程知识通常比较枯燥,导致学生参与度低,课堂氛围沉闷。在传统教学课堂上,教师说话时长所占比例较大,学生参与度不高。在双语教学课堂上适当提高学生说话时长比例,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同时也可增加学生在课堂上使用双语交流的频率。前面提到的ICQ教学法正是提高学生说话时长比例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五)反馈(Feedback)
是否给予学生反馈机会可能是中西方国家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最大区别之一。西方国家的学生比较敢于在课堂上质疑教师所授内容,也更勇于表达自己对知识点的疑惑和不解。在中国,由于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思维,通常来说学生对于教师课堂所授内容持全盘接受的态度,也比较羞于在课堂上直接表达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疑惑。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反馈环节,任课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对教学环节中的不足之处及时做出弥补。
四、结语
如何使高校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开展得更加有效,其探索之路依然任重道远。专业课程各具特色,本文所提的五种教学方法仅作为参考,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教学场合。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尽管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只要以人才培养为导向,以积极态度对待教学,就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需要任课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这并非一朝一夕之事。相关部门应该给予教师一定的自由度,不能以某些未成熟的评价体系去衡量教师的教学效果。在监督和自由合理配合的情况下,通过任课老师不断的实践、探索、反思和改进,必定能形成一套适用于特定专业课程、特定教学对象的双语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于姝燕,王建华.有机化学渗透式双语教学的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28(6):152-153.
[2]李晶.植物学双语教学初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12): 165-166.
[3]刘辉琦,刘杰,曹学锋,王生兰.病理生理学实验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2):271-272.
[4]刘兆龙,罗莹,胡海云.高校双语教学实证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2,(5):58-60.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English-Chinese Bilingual Teaching of Material Physics
SHAO Jiao-jing
(School of Materials and Metallurgy,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550025,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bilingual teaching practice of Material Physics, this article thoroughly analyzes the issues faced by the bilingual teaching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 the same time, it draws on the advanced teaching methods at home and abroad, discusses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reform measures of bilingual teaching in professional courses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e of the author, and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universities to further develop bilingual teaching in professional courses.
Key words: English-Chinese bilingual teaching; Material Physics; reform measures; Jigsaw reading
收稿日期:2019-09-04
基金项目:2017年度贵州大学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材料物理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编号:2017520001);2017年度贵州大学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材料物理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编号:JG201707)
作者簡介:邵姣婧(1988-),女(苗族),贵州思南人,博士,贵州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二维纳米材料的制备、组装及其在新能源器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