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古婺传承,历千年文脉
2020-06-08倪婧
倪婧
我去过的博物馆有一些了,其中有珍宝无数的故宫博物院,也有拥有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可当我踏入金华博物馆时,仍被它震撼了,相比其他博物馆,它更让人有一种亲切感——就像是一个孩子,看到了婚纱照上的母亲。
一楼大堂左边的展厅有一个优雅的名字——八婺古韵,这让我想也不想地抬脚就走了进去,边走边咀嚼着这四个字。刚进入展厅,这个名字便立即展现了它的魔力。柔和的灯光下,“万年上山”四个大字散发着圣洁的白光。上山,这两个本该陌生的字却有一种莫名的熟悉感。洋洋洒洒的几百字中,我只记住了一句“金华是长江下游史前文明的源头之一,最早的人类活动遗迹可追溯到一万多年前的上山文化”。简介旁竟是一桌的黄土模型,若不是亲眼所见,我定无法将二者联系起来。怀着满心的敬畏,我继续向里走去。於越人、乌伤县,陌生又熟悉的词汇一一映入眼帘,千年前的青铜和瓷器在灯光下熠熠生辉,我的步履不由自主地放慢,仿佛自己正与金华一起在历史长河里逆流而上——
终于来到了唐宋,此时金华已定名“婺州”,婺州窑亦迎来了发展的顶峰。连通展厅一、二层空间的楼梯旁依势制作了婺州窑的主要部分——龙窑。黑色的墙壁衬着雪色的瓷器,昏暗的光線打在乳白的瓷上,给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美感。二楼的展厅多了些我知道的东西,宋代商业街,酥饼店、绸布庄、酒肆、茶铺、火腿铺立于过道两侧,弥漫着古色古香的味道。一联“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道出了金华的气派,一曲《渔歌子》唱尽江南了美景……
到了1949年5月,八婺大地上响起了解放军的枪声,金华从此迎来新生。
之后,我又进入了“神奇大地”“乡土民风”和“百工之乡”。在一进一出中,我知道了金华的土壤大致有黄壤、红壤和水稻壤;金华的萤石资源丰富,非金属矿类众多;永康市的五金业发达,而东阳人则善木雕……
最后我来到了“诗书传家”展厅,一个是陈松平书画展,另一个则是临时展厅。临时展厅内,各类书画作品仿佛仍在梦乡,透过玻璃依旧能清晰地看到细小的褶皱,那是时间的痕迹,纸张早就被岁月侵蚀成了淡黄色,但上面的内容依旧鲜活。其中印象最深的当数浩如繁星的扇子——文人一提笔,将他们的潇洒或是悲愤尽数付与扇面,留与后人斟酌。
回到一楼大堂时,我才赫然发现石头上居然刻着《金华赋》,字里行间,满满的都是这座江南小城的悠悠岁月。没有来由地,我就想到了诗人艾青的那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或许,这就是这座小城赠予我们的全部,那一声跨越了千年的、水汽氤氲的温柔的呼唤,你听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