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日记,从捕捉“兴奋点”开始
2020-06-08张文娟
张文娟
日记收上来了,在批改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索“日记记什么”“日记怎么记”。
先来看第一个问题,日记应该是自由的,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习作首要的是培养对生活的敏感度。文坛巨匠巴金曾说:“我们写作,只是因为我们有话要说,有感情要倾吐,我们用文字表达我们的喜怒哀乐。”人民教育出版社陈先云主任大力提倡:“技巧先行,指导出来的是僵化的文字;素材先行,指导出来的是灵动的文字。”成人也有这样的写作经验,一旦找到合适的素材,即使没什么技巧,也立刻文如泉涌;一旦无话可说无事可聊,即使技巧再高超,也不知如何下笔。
三年级习作刚起步,编者安排学写日记,意图直指培养对生活的敏感度。不过,写日记的“自由”,并不是“随意”,否则就失去了记的意义——
【案例】
快到学校时,我问姐姐:“为什么到了秋天,小花小草都会枯萎?”姐姐说:“比如小狗总有一天会死掉,小花小草也会枯萎。”我知道了这个道理,是姐姐告诉我的。(周某某)
有一次,我和他在食堂吃饭。中午,老师布置了很多作业。我说:“我们先去玩一会儿吧!”他说:“老师说了,必须要写作业,要是没写完会被老师打手心的!”我说:“你说的有道理,我们一起写作业吧!”我们一起写作业。下午,老师来检查作业,同学们都写好了,我的日记也写好了。(许某某)
看上去,应该算是日记吧!第一则,单纯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第二则,单纯描述事情,不知要表达什么,有记流水账的嫌疑。问题在于,日记没有明确意图,稀里糊涂地记录生活。
好吧,那什么是习作意图呢?意图就是生活中某些人、事、物触动了你的兴奋点,让你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或是独特的发现,或是独特的感受,或是独特的思考。
日记,一定有别于庸常,诸如起床、洗脸、刷牙、吃饭、睡觉之类。每一个平凡的日子,一定有一点点不一样,触动了你的“兴奋点”。日记正是捕捉“兴奋点”,不论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铭记岁月的点点滴滴,成为一个有故事的人。
兴奋点可能是一个发现。尹芯蕊写道:
今天,我终于解开了一直以来的疑惑,那就是汤某某为什么在上补习班之前就把作业写完了,而且还是全对。中午,我无意之间发现其中的秘密。他和张某某坐在一起,我的意思并不是他被张某某影响了,而是张某某居然告诉他答案。老师发下作业,他正在写,我从他身边走过。只听张某某报一题答案,他就写一题。后来,我把这件事埋藏在心底,直到今天才说出来。
兴奋点可能是一个故事。姜浩宇写道:
有一次,到了补习班之后,我跟刘文涵去上厕所。我说:“有鬼啊!”刘文涵吓得一直往前走。我又说:“有鬼的血啊!”刘文涵被吓得浑身发抖,说:“你别再吓我了!”刚走到厕所,季晨忽然从很黑的地方跳出来,把我和刘文涵吓了一大跳。季晨说:“看把你们吓得!”这时,厕所的灯一会儿亮一会儿暗,刘文涵顾不上上厕所,吓得冲了出去。
兴奋点可能是一次经历。陈姝惠写道:
有一天,舅舅带我去南京玩。那边有大人的水池,也有小孩的水池,水中还有一个滑梯。我一滑下去,就被人撞了,自然整個脑袋扎进水里。一个水池那边时不时有浪冲来。本来还是平静的,突然有大浪像飞起来,幸亏舅舅帮我们罩住了大浪。
兴奋点可能是一个场景。卢可心写道:
每天,妈妈都会让爸爸去买菜。一天,爸爸照例买菜回来,妈妈看了看爸爸买的菜,连连点头。原来,妈妈很喜欢吃白菜,爸爸买的就是白菜。不过,我写作业时,妈妈大叫一声:“啊!”我也不写作业了,跑到厨房,妈妈用手指着白菜说:“上……上面有虫子!”我看向白菜,上面有一个个小黑点,远一点看真像一条条小虫子。我对妈妈说:“上面只是小黑点而已!”妈妈凑近看了看,真的不是虫子。晚上,妈妈把爸爸又打又骂。
兴奋点可能是一个人物。张露写道:
他上张老师的课,经常在座位上做小动作,要么吃指甲,要么在抽屉里摸来摸去,谁都不知道他在干吗。张老师看到了,狠狠瞪了他一眼,也许这是给他的警告吧!可是,他还是不听,在座位上扭来扭去。老师实在受不,爆发了:“你站到后面去!”他慢慢地站起来,拿着书站到后面,低着头有点不好意思。
兴奋点可能是一个动物。史慧雯写道:
昨天晚上,我在楼下吃饭的时候,门前忽然跑来了一只可爱的小猫咪。它有一双棕绿色的眼睛,身体是白色加棕色的,耳朵有一点微翘。它的小脑袋歪歪地看着我。小猫咪窝在我家门口,好像说:“我就借一下你家的光,谢谢!”不一会儿,它就走了,我以为它真的走了。没过一会儿,小猫咪又回来了,它的小嘴巴里还叼着一些鱼骨头。它啃鱼骨头的样子可爱极了!软绵绵的小爪子抓着骨头,牙齿使劲咬,时不时骨头就滑掉了。
只有解决了“写什么”“怎么写”才能迎刃而解——
技巧一:只写一个“兴奋点”,围绕一个意图别分心。一个女孩很会捕捉“兴奋点”,一会儿写小男孩浪费,觉得这样做不应该;一会儿写个别男孩不吃饭要“成神”,觉得这样很搞笑;一会儿写家里新添的桌子,表示内心很激动。散了,太散了,上下之间没联系,硬生生凑在一起,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让人摸不着头脑。何必呢?一次只写一个“兴奋点”,奔着意图说清楚,或是表达一种观点,或是表达一种心情。实在憋不住,留着以后慢慢说,反正机会多得是!
技巧二:写好哪里“最兴奋”,围绕一个重点写清楚。你选择的人、事、景、物,究竟哪里让你印象最深?你说老师“凶巴巴”,他当时怎么个凶巴巴?你说动物们“可爱”,它们当时怎么个可爱?你说你很生气,他们当时怎么气你的?你说喜欢“玩折纸飞机”,你们当时怎么玩的?你说害怕玩水球,你当时为什么害怕?你说出车祸很吓人,当时什么场景吓到了你?你不要说“写具体”“写清楚”“写细致”,小孩完全听不懂,提问是解决的良方,引导孩子把握写的方向。
技巧是不是可以再来点?什么语言要生动,什么描写要细腻,什么前后要呼应等等。不着急,不着急,饭要一点一点吃,路要一点一点走。在孩子刚起步时,只有夯实了基础,他们才能越走越快。别想有的没的,先做好当下,培养孩子对生活的敏感度。孩子们最头疼的原因,是看不见呀看不见,听不见呀听不见,许多鲜活的素材眼睁睁从身边溜走了。有空的时候,陪孩子聊一聊,打开他们的视野,惊呼“原来这个也可以写啊!”
做生活的有心人,但凡哪天有“兴奋点”,鼓励孩子及时记下来,让孩子对生活就越来越敏感,练就一颗七巧玲珑心!厉害的话,他会叽里呱啦地和你抱怨:“怎么办呢?想写的实在太多了,让我把一天掰开来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