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顶思考帽”在统编本读后感写作指导中的运用

2020-06-08何捷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水浒传读后感课标

何捷

“六顶思考帽”是英国学者爱德华·德·博诺(Edward de Bono)博士开发的一种思维训练模式,或者说是一个全面思考问题的模型。它提供了“平行思维”的工具,避免将时间浪费在互相争执上。强调的是“能够成为什么”,而非“本身是什么”,是寻求一条向前发展的路,而不是争论谁对谁错。运用的“六顶思考帽”,将会使混乱的思考变得更清晰,使团体中无意义的争论变成集思广益的创造,使每个人变得富有创造性。

爱德华·德·博诺说,每个人都有六顶不同颜色的代表不同思维方式的“帽子”,“六顶思考帽”设计了六个不同的思路,有助于我们在学习对象集中的情况下,获得不同的学习体验,获取不同的学习收益。这六顶帽子分别是白色、红色、黄色、黑色、绿色、蓝色,六种不同颜色的帽子代表六种不同的思维模式,把思维分成六个不同的方面,使每一个人在思考问题时都可以扮演六种不同的角色。白色思考帽,代表中性和客观,用于思考客观的事实与数据,具有处理信息的功能;红色思考帽,代表情绪、直觉和感情,需要提供感性的看法,具有形成观点的功能;黄色思考帽,代表阳光和价值,表达乐观的、充满希望的、积极的观点,具有识别事物积极因素的功能;黑色思考帽,代表冷静和严肃,意味着警示与批判,具有发现事物消极因素的功能;绿色思考帽,代表生机勃勃,指向创造性和新观点,具有创新性破解问题的功能;蓝色思考帽,负责控制各种思考帽的使用顺序,规划和调节整个思维过程,并最终做出结论。“六顶思考帽”力图改变传统的经验性、惯性、单向性的思维方式,它将我们的思维从不同侧面和角度进行分解。

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我们将其引入统编教科书中的“读后感”写作教学系统,让这一能有效激活学生兴趣,具备游戏属性的思维方式,成为“读后感”专项写作教学的创新方式,带来读后感写作的全新体验。

做出这一大胆改变,源于对旧式读后感写作存在问题的认识。旧式读后感写作,一般走“阅读+感受”的简单套路——从书中节选出一两处,随即进行评点或者谈感受。最多链接一些生活中相关的事件,升华这一感受。这样的写作套路让读后感写作变得很简单。实际上,简单操作的背后酝酿着三大隐患:

其一,套作的无趣。不少学生经历了前文所述的套作后,只要写一两篇,就以为找到门路了,就开始肆意套作。甚至不需要读书,直接节选内容就可以写出读后感。也有的直接从网络上摘抄一些书籍梗概后,直接写出宏大空泛的所谓感受。这样简单的机械性操作,导致写作趣味全无,同时也损毁了读书的乐趣,一损俱损,得不偿失。

其二,拓展的无效。原本写读后感,不但提升写作能力,还可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的评价、鉴赏、批判等能力。通过写,促进读,实现读写共进。然而,这样的机械操作使得整个读后感写作过程枯燥无味,写作结果更沦落为“没意思的作业”。所有试图借助写作实现的拓展就此打住,学生不但不再需要阅读,连写作的胃口也败坏了。

其三,提升的无力。不同阶段撰写读后感,有着不同的能力提升需求。例如统编教科书五年级下册安排了读后感写作,意义就在于以写促读,实现读写并进。五年级是义务教育阶段所定义的“第三学段”,也就是小学的“最后一站”。在此学段,不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应实现应有的能力提升,达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的要求。可是,套作无疑让能力的提升“打了水漂”。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从中年级开始学会这样写读后感,往后就出现“写一篇,用一辈子”的尴尬局面,教学目标早已名存实亡。

也许大家会固执地认为——只要写下读后感,都对“写”有益。例如课标第三学段对习作提出的目标“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明摆着写出读后感,就表示着目标达成。殊不知,仅机械写下读后感,正是背离课标的表现。课标在习作方面提出的目标,不仅是“篇章样式”上的,而是“能力实质”上的。例如“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等,注重的都是写作实际能力,而不仅仅是“写成这个样子”就算达标的。

基于以上问题,尝试将“六顶思考帽”思维方式引入读后感写作教学。我们对其做了适当的改良。如图所示:设定白色代表阅读时的“中立”,其任务为“陈述最客观的事实”,白帽子读者获取信息的方式为“摘要、节选、提取”;红色代表“激动”,含义为“强烈的情绪与体验”,获取方式为“感觉、情绪、体验”;黄色代表“肯定”,含义为“从正面上予以肯定”,获取方式为“欣赏、认同、肯定”;黑色代表“否定”,含义为“表达出否定的意思”,获取方式为“问题、困难、批判”;绿色代表“创意”,含义为“展示出创意的想法”,获取方式为“联想、应用、延伸”;蓝色代表“综合”,含义为“综合处理各种信息”,获取方式为“归纳、总结、梳理”。改良之后,不仅让每一个学生作为读者,明确“我是谁”“我持有什么观点”“我站在何种立场”,让阅读行为有了清晰的指向性。同时,还起到明确的指导作用——“思考什么就写什么”。读后感,不仅是写作的形式,同时也促进了阅读能力的生长。

不仅是“写”变得清楚明白,将“六顶思考帽”引入读后感写作教学系统,还能有效促进“读”,实现阅读教学目标的抵达。例如课标在第三学段阅读教学阶段目标中的“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这一目标特别适合“白帽”一组实现。“白帽”一组的阅读信息获取方式中的“摘要、节选、提取”,就保障了读者在阅读之后能够“陈述最客观的事实”,同时将此巩固为一种学习的路径。读后感写作有了这样一种便捷路径,基本的学习目标可以达成,绝大部分学生可以完成写作任务。

又如针对“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这一目标,课标鼓励学生“提出看法”“作出判断”,这是对个性化阅读结果的倡导。“六顶思考帽”能有效避免“看法”与“判断”在集体学习中趋同,從出发之始就以“色彩”进行任务划分,同时对阅读时持有的观点进行明确的区分,这更有助于学生在读后感写作中,认识自我,展示自我。

再如课标中提出的“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这项目标,就与“红帽”“黄帽”“黑帽”三组的阅读方式相呼应。这三组学生在阅读时,虽然具体的思维方向不同,但都集中关注文本的“感情色彩”,都能在读后“感受”的滋生上,有较为具体而明确的路径。同时,由于角度不同,“六顶思考帽”有利于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审美角度去关注文本,去体察表达效果,去感受差异化的情感色彩。“红帽”一组在阅读的过程中,注重收集读者本人的“感觉、情绪、体验”,表达出自己对文本的强烈感触;“黑帽”一组更为在意读者本人在阅读时遇到的“问题、困难”,表达出各种质疑与批判;“黄帽”一组则侧重进行“欣赏、认同、肯定”,表达出自己对文本的认同与赞赏。各种的阅读结果的形成,源于各种阅读角度和立场的先行确证。

此外,课标还提出对诗歌、叙事性作品、说明性文章等各种文体的不同阅读要求,则更加符合戴着不同色彩的“帽子”的读者。学生进入不同的思维角色,基于不同的阅读立场与阅读任务,做出与众不同的阅读鉴赏与评判。其中设置的“蓝帽”一组,在“综合处理各种信息”时,还能对各组的发言起到平衡、统整、融合的作用,让读后感的写作信息得到共享,让阅读中的审美更倾向正能量,让获取的观点更加周全。

课标在“阅读教学建议”中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里的享受乐趣、获得启迪、受到熏陶等,都需要借助个体的阅读实践,不能被教师的分析、解读所取代,即课标提出的,“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同时,也不能被以往大而泛之、空洞无物的套话所遮蔽。基于“六顶思考帽”的读后感写作设计,就是促进学生的阅读和表达实践具备个性,具有个体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六顶思考帽”,让阅读的取向差异化,让解读的立场具备差别性,让处于阅读实践中的学生产生与众不同的阅读享受、阅读启发与阅读熏陶。只有这样,写出的“感受”才更精彩,更具分享价值,更有助于成长。

以统编本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写读后感》为例,我们分享“六顶思考帽”引入教学的具体操作。统编教科书中这一单元习作内容具体表述如下:

单从命题要求看,学生很容易写出“老一套”的读后感,因为习作要求中就带有旧式的写作套路。例如:“选择一两个让你感触最深的内容,写出自己的感想,感想要真实、具体。可以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也可以引用原文中的个别语句。”教科书中只提出了“要写成什么样”,并未提示学生“如何写成这个样”。而引入“六顶思考帽”之后,我们可以这样教:

第一,以明确的身份进入思维现场。

例如,全班先期共读了《水浒传》,如今明确习作命题后,进入课堂。教师首先进行各自的身份确定,即让学生带上不同色彩的思维之帽。戴上思维之帽,每位学生就明确了自己的思维方向,确立自己的表达立场,也能有的放矢地准备“我方观点”。教师要特别提醒学生注重各自思维特质,注重思维的差别。

“六顶思维帽”在差异化思维的引导上尤其有效。即便是围绕着同一本书,也能较为轻松地做到有所差别地思考。例如:谁是最为中立的,谁是持肯定态度的,谁是来找碴儿的,谁是来展示创意的,谁是一个冲动的读者,谁是一个冷静的观众,谁能综合分析。每个学生都因为色彩而明确各自的立场。这样一来,教学的现场就成为思维火花碰撞的强大磁场。

第二,组织场域中的思维碰撞。

基于不同色彩,界定了不同的身份之后,大家围绕着《水浒传》这一本书,开始思维碰撞了。这是全程写作的“预写”环节,以口头交流实现信息共享,此环节教学,为接下来的“起草”环节做准备。

在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各司其职,各抒己见,发表色彩专属的思维结果。例如:黄帽思维者就介绍在《水浒传》阅读中的收获,分享对这部名著的鉴赏结果;黑帽思维者就提出对《水浒传》的批判意见。当然,并不是说戴着黑帽的学生不喜欢《水浒传》,只是因为身处思维游戏之中,因为角色需要,必须说出“本位”的话。教师在此过程中,起着组织、主持的作用。如同召开一个会议,建立表达次序,让所有的信息分享建立在有序沟通的基础上。具体说,教师应明确发言的顺序;制定倾听的纪律;也可以传授信息采集的方法、整理资料的方法等。通过组织教学,让整个思维碰撞互不干涉,清晰有序,实现效果最大化。

下面介绍“六顶思考帽”最为经典的“长老”会议,具体应用步骤如下:第一步,陈述在阅读中发现的问题或者几种关注的阅读焦点(白帽);第二步,提出针对问题或是焦点的基本理解、感受(綠帽);第三步,评估该理解、感受的可取之处(黄帽);第四步,列举该理解和感受存在的问题,增补相关阅读信息(黑帽);第四步,对讨论与增补后的理解、感受进行直觉判断,阐述阅读的最核心收益(红帽);第六步,总结陈述,得出最后的共有的阅读收益(蓝帽)。

再介绍一种“集中”型的组织形式:第一步,由蓝帽做主持,负责讨论的流程。第二步,所有人戴上白帽,共同扮演白色思维方式的人,搜集国内外关于《水浒传》的信息。第三步,所有人戴上黄帽,共同扮演黄色思维方式的人,专注地思考阅读《水浒传》有哪些好处;第四步,所有人戴上黑帽,共同扮演黑色思维方式的人,列举《水浒传》这么写,有哪些问题;今天看来,英雄们还会有什么样的命运,可能遇到什么困难。第五步,所有人戴上绿帽,共同扮演绿帽思维方式的人,穷尽一切可能谈论《水浒传》中出现的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方法。第六步,所有人戴上红帽,共同扮演红帽思维方式的人,可以情绪化,基于信息、价值、困难、创造,谈谈直觉,到底感觉是否赞同。第七步,蓝帽总结讨论结果。

可见,“六顶思考帽”是一种具有建设性、设计性和创新性的思维工具,它使得每一个参与者克服简单的情绪反应和浅层的条件反射,剔除思维中的无序与混乱,摆脱自带的习惯思维枷锁,以更高效率的方式进行思考。同时,各自有观点,避免了个体的自负与片面,既充分给予个人以支持,又触发团体成员间互相启发,使各种不同的想法和观点能够和谐共处。在读后感教学中引入“六顶思考帽”,让思维更加充分,周密思考后写下的文章,自然是高品质的。

猜你喜欢

水浒传读后感课标
如何写读后感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读后感”等十七则
明清两朝为何查禁不了《水浒传》
半斤八两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大闹天宫》读后感
“转化策略”在课标卷选考题中的应用途径探析
四大名著,如此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