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转食饵料对圆口铜鱼幼苗存活及生长的影响
2020-06-08舒旗林黄晋胥贤胡仁云
舒旗林 黄晋 胥贤 胡仁云
摘要:采用丰年虫、水蚯蚓、微囊饲料3种饵料的不同配合策略,对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仔稚鱼投喂60 d,以研究对其存活率和生长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0日龄后投喂水蚯蚓的存活率、全长、体长、体重均高于其他试验组,特定生长率为(4.44±0.30)%/d,显著高于对照组和W15微囊饲料组。15日龄后转投微囊饲料组的全长、体长、体重和特定生长率最低。不同的转食策略对圆口铜鱼仔稚鱼的存活及生长有显著的影响,30日龄后投喂水蚯蚓能有效地提高存活率及生长率。
关键词: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幼苗;转食;存活率;生长率
中图分类号:S9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20)04-0129-03
Abstract: The Coreius guichenoti larvae were raised with fairy shrimp, limnodrilus and particulate feed bait feed for 60 days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the three different feeding method on the survival rate and growth rate. It was found that the larvae fed with limnodrilus had higher survival rate, total length, body length, weight than other groups after 30 days post hatching(dph), and the specific growth rate was(4.44±0.30)%/d. The total length, body length, weight and specific growth rate were the lowest of the particulate feed group after 15dph.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different feeding method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survival and growth of the larvae. Feeding the fairy shrimp before 30 dph, feeding the limnodrilus after 30 dp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and growth rate.
Key words: Coreius guichenoti; larvae; feeding method; survival rate; growth rate
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属鲤形目(Cypriniformes)鮈亚科(Gobioninae)铜鱼属(Coreius),别称水密子、方头、肥沱、麻花鱼等,常见于长江上游干流,如沱江、金沙江、嘉陵江、岷江、乌江的下游水域。栖息于水流湍急的江河中,食性较杂,主要以水生昆虫、软体动物、鱼卵鱼苗、植物碎屑等为食[1-4]。春季上溯寻找适合的产卵场,产卵后至立秋又回到干支流的中下游及湖泊中越冬,卵随波逐流,漂浮发育。
圆口铜鱼受建坝阻隔、过渡捕捞、水域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其野生资源量、产卵规模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产卵位置也有所改变[1,5],目前已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列为CR级(极危)[6]。圆口铜鱼的人工催产、孵化方面已取得阶段性成果[7-10],其人工繁殖保护作为生境区域内各水电站和科研院所的保护手段之一,仍存在开口难、转食死亡率高、易发病的难题。因此开展有关幼苗培育的研究,提高其存活率及生长率至关重要。
不同的转食策略对胭脂鱼、松潘裸鲤的存活率和生长率存在不同影响,对幼苗生長及培育具有指导性意义[11,12]。居于此,本试验研究了不同饵料对转食期的圆口铜鱼幼苗存活及生长的影响,总结出最佳转食方案,旨在为圆口铜鱼苗种培育和放流保护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在大渡河流域安谷水电站鱼类增殖放流站开展,试验圆口铜鱼幼苗为增殖站人工催产所得。待圆口铜鱼受精卵完成孵化,幼苗平游后,先用丰年虫开口,挑选生长良好、正常摄食的幼苗开展试验。同时,准备丰年虫、水蚯蚓、微囊饲料等饵料。
1.2 转食策略及养殖方式
1.2.1 转食策略 整个试验周期为60 d,依据转食策略不同,共设计4个试验组及1个对照组,如图1所示。圆口铜鱼幼苗开口至试验结束只投喂丰年虫,记为对照组;圆口铜鱼幼苗用丰年虫开口15 dph(days post hatching)后转食投喂水蚯蚓45 d,记为W15水蚯蚓组;圆口铜鱼幼苗用丰年虫开口15 d后转食投喂微囊饲料45 d,记为W15微囊饲料组;圆口铜鱼幼苗用丰年虫开口30 d后转食投喂水蚯蚓30 d,记为W30水蚯蚓组;圆口铜鱼幼苗用丰年虫开口30 d后转食投喂微囊饲料30 d,记为W30微囊饲料组。
1.2.2 养殖方式 每个试验组挑选健康圆口铜鱼幼苗100尾,每个重复50尾。试验在循环养殖系统中进行,在养殖缸中设置网箱,然后将幼苗放入网箱中利用循环流水的方式养殖。每日测定水温、溶解氧、盐度等相关参数,试验期间水温波动范围在18.5~20.5 ℃,DO范围在7.8~8.3 mg/L,盐度范围在0.1‰~0.2‰。每日定点投喂4次,投喂方式采取饱食投喂法,其中,水蚯蚓需要切碎至符合幼苗摄食的粒径,方便幼苗摄食。同时,根据幼苗大小选择适宜的微囊饲料。
1.3 数据测量及计算方法
试验前每组随机的挑选30尾幼苗,统计全长、体长、体重等数据。试验结束后,从每组每个重复中随机挑选30尾幼苗进行全长、体长、体重等生物学数据统计,若试验过程中数量不足30尾则全部测量。每天记录死亡数,并且测定温度、pH、DO等水质参数,并做好记录。
测量时体重精确到0.000 1 g,全长和体长精确到0.5 mm。根据测量和统计结果,计算特定生长率(SGR),计算公式如下[13]:
SGR(%/d)=100×ln(Wt/W0)/t
式中,W0表示初始体质量(g),Wt表示终末体质量(g),t表示试验时间(d)。
1.4 数据分析
试验所得全长、体长、体重数据均用x±Sx表示。采用Excel 2003进行常规计算后,利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及Duncan多重比较,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转食策略对圆口铜鱼幼苗存活率的影响
经过60 d的试验,不同的转食策略下圆口铜鱼幼苗的存活率如图2所示。各试验组存活率大小顺序为对照组(89%)>W30水蚯蚓组(82%)>W15水蚯蚓组(73%)>W30微囊饲料组(72%)>W15微囊饲料组(45%)。对照组只投喂丰年虫的圆口铜鱼幼苗存活率高,其次为圆口铜鱼开口30 d后开始投喂水蚯蚓组。圆口铜鱼开口30 d后转食存活率高于开口15 d,同时,转食水蚯蚓存活率高于转食微囊饲料。
2.2 不同转食策略对圆口铜鱼幼苗全长、体长的影响
不同转食策略下各试验组圆口铜鱼幼苗全长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W30水蚯蚓组幼苗的全长大小为(38.6±2.3) mm,显著高于对照组、W15水蚯蚓组、W15微囊饲料组、W30微囊饲料组(P<0.05);W15水蚯蚓组与W30微囊饲料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W15水蚯蚓组、W30微囊饲料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W15微囊饲料组(P<0.05);W15微囊饲料组幼苗全长大小最小,为(23.0±1.6) mm,显著低于对照组及其他试验组(P<0.05)。
不同转食策略下各试验组圆口铜鱼幼苗体长如图4所示。体长的显著性分析结果与全长一致,其中,W30水蚯蚓组幼苗的体长大小为(31.0±2.1) mm,显著高于对照组、W15水蚯蚓组、W15微囊饲料组、W30微囊饲料组(P<0.05);W15水蚯蚓组与W30微囊饲料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W15水蚯蚓组、W30微囊饲料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W15微囊饲料组(P<0.05);W15微囊饲料组幼苗体长最小,为(18.6±0.9) mm,显著低于对照组及其他试验组(P<0.05)。
结果表明,圆口铜鱼幼苗在开口30 d后转食水蚯蚓圆口铜鱼全长、体长最大。同时,根据不同转食策略得知,幼苗开口30 d后开始转食生长效果高于15 d,转食水蚯蚓对幼苗的生长较微囊饲料好。
2.3 不同转食策略对圆口铜鱼幼苗体重的影响
不同转食策略下各试验组圆口铜鱼幼苗体重如图5所示。由图5可知,W30水蚯蚓组幼苗的体重为(0.435 9±0.078 6) g,显著高于对照组、W15水蚯蚓组、W15微囊饲料组、W30微囊饲料组(P<0.05);W15水蚯蚓组与W30微囊饲料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W15水蚯蚓组、W30微囊饲料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W15微囊饲料组(P<0.05);W15微囊饲料组幼苗全长最小,为(0.087 8±0.022 3) g,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显著低于其他试验组(P<0.05)。结果表明,圆口铜鱼幼苗在开口30 d后转食水蚯蚓圆口铜鱼体重最大。同时,根据不同的转食策略得知,幼苗开口30 d后开始转食生长效果高于15 d,转食水蚯蚓对幼苗的生长较微囊饲料好。
2.4 不同转食策略对圆口铜鱼幼苗特定生长率(SGR)的影響
不同转食策略下各试验组圆口铜鱼幼苗特定生长率如图6所示。由图6可知,W30水蚯蚓组幼苗的SGR大小为(4.44±0.30)%/d,显著高于对照组、W15水蚯蚓组、W15微囊饲料组、W30微囊饲料组(P<0.05);W15水蚯蚓组与W30微囊饲料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W15水蚯蚓组、W30微囊饲料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W15微囊饲料组(P<0.05);W15微囊饲料组幼苗SGR大小最小,为(1.75±0.41)%/d,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显著低于其他试验组(P<0.05)。圆口铜鱼幼苗在开口30 d后转食水蚯蚓的生长速度最快,转食水蚯蚓较微囊饲料好。
3 讨论
研究了不同转食策略对圆口铜鱼幼苗存活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转食策略对圆口铜鱼幼苗的存活及生长有显著的影响。经过60 d的试验结果显示,圆口铜鱼幼苗在丰年虫开口30 d后,转食水蚯蚓的生长速度最快,死亡率虽略低于对照组,但也高达82%。相同的转食时间对比可知,转食水蚯蚓较微囊饲料好,相同的转食饵料显示丰年虫开口30 d后转食效果较15 d好。
从养殖生产的角度出发,在圆口铜鱼的培育过程中,一方面高存活率可直接带来高产量,另一方面生长速度快有效地缩短了幼苗期培育的风险期。本试验结果表明,在圆口铜鱼幼苗的培育过程中,在开口30 d后转食水蚯蚓能有效地提高存活率及生长速度。水蚯蚓作为生物饵料长时间的投喂会大大提高养殖育种的成本,长远的角度还需给幼苗转食人工饵料来降低养殖成本,而本试验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在开口30 d后投喂微囊饲料与在开口15 d后投喂水蚯蚓对比,圆口铜鱼幼苗生长与存活无显著差异,这说明在圆口铜鱼养殖过程中选择适宜的转食点,转食微囊饲料是可行的。由于本研究试验周期较短,关于合适转食人工饵料策略有待研究。
参考文献:
[1] 唐会元,杨 志,高少波,等.金沙江中游圆口铜鱼早期资源现状[J].四川动物,2012,31(3):416-421,425.
[2] 刘 飞,但胜国,王剑伟,等.长江上游圆口铜鱼的食性分析[J].水生生物学报,2012,36(6):1081-1086.
[3] 李 雷,危起伟,郭 威,等.长江宜宾江段铜鱼属鱼类种间食物关系[J].应用生态学报,2015,26(6):1877-1882.
[4] 黄 琇,邓中粦.宜昌葛洲坝下圆口铜鱼食性的研究[J].淡水渔业,1990(6):11-14.
[5] 高少波,唐会元,陈 胜,等.金沙江一期工程对保护区圆口铜鱼早期资源补充的影响[J].水生态学杂志,2015,36(2):6-10.
[6] 蒋志刚,江建平,王跃招,等.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J].生物多样性,2016,24(5):500-551.
[7] 杨 志,龚 云,朱 迪,等.金沙江中下游圆口铜鱼的繁殖生物学[J].水生生物学报,2018,42(5):1010-1018.
[8] 李晓东,危兆盖,黄 照,等.长江珍稀特有鱼类圆口铜鱼人工驯养繁殖成功[J].水产科技情报,2014,41(5):268-269.
[9] 张贤芳,张耀光,甘光明,等.圆口铜鱼早期卵母细胞发生的超微结构[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119-124.
[10] 张贤芳.圆口铜鱼卵巢发育及卵子发生的初步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3.
[11] 郭忠娣,刘亚秋,黄 静,等.不同转食策略对胭脂鱼仔鱼和稚鱼生长及存活率的影响[J].水产学报,2016,40(1):64-72.
[12] 胡仁云,舒旗林,丁 勇,等.不同轉食策略对松潘裸鲤仔稚鱼生长及存活的影响分析[J].南方农业,2018,12(35):117-119.
[13] 殷名称.鱼类生态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