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船精神”融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对接路径研究

2020-06-08张诗凝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22期
关键词:红船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红船精神”作为我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诸多方面具有高度的内在契合性。“红船精神”对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红船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性;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22-0056-02

一、“红船精神”融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

青年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决定着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为“95后”,他们思维活跃,心智不成熟,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心。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西方文化思潮的渗透,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受到了一些负面影响,甚至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当前,在高校中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及极端个人主义等倾向,导致许多学生在不同层面上出现理想信念模糊、诚信意识淡漠、民族精神弱化、社会责任缺失等问题。

青年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理应在传承“红船精神”的基础上,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者、传播者和践行者。将“红船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培育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良品格;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增强文化自信。

二、“红船精神”与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契合性分析

(一)二者的理论根源具有一致性

“红船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共同的思想理论基础,二者都是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之中,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为指导思想的主流意识形态。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在探索革命道路实践中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时代产物,反映出执政的理想。在时代的变革中,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不断丰富和发展,以“红船精神”为起点,先后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浙西南革命精神等系列精神,构成了我国的红色文化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熟期的标志性成果,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至上”的立场以及马克思一生所追求的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终极价值目标。

(二)二者的价值目标具有相融性

“红船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目标上都凝聚了实现中国梦的理想,体现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重大理论创新,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提出了“三个倡导”,确定了基本价值取向和追求,顺应了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要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助推加力,充分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核心价值追求。可以说,“红船精神”是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而形成的,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形成于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奋斗历史形成的过程中,二者都指引着全国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事业的道路上锲而不舍、甘于奉献,他们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最终走向共产主义。

(三)二者的文化根基具有相通性

“红船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属于民族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缩精华,也是民族自信的自我重塑。“红船精神”是无数志士仁人和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汲取中华民族精神所培育形成的,比如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对“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精髓的延续,代表了党和国家走在时代前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价值目标的内在驱动力。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奉献精神,是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为公”等精神的传承与升华,它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充分体现了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大德”。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则继承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英雄气概和精神风貌,这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价值目标的内在激励。

三、“红船精神”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价值作用

首创精神作为“红船精神”的灵魂,其实质是勇于开拓、勇于进取的创新精神,它勇立时代潮头,走在时代前列,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先河,指引着中国共产党凭借改革创新的勇气,推动“中国梦”朝着既定的目标不断前进,充分体现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价值追求。奋斗精神作为“红船精神”的强大精神支柱,激励并鼓舞着中国共产党在艰难险阻中为实现“中国梦”伟大进程而团结奋进,凝心聚力。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深深地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关系着中国发展的前途命运,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奉献精神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道德准则的应有情怀,也是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

四、“红船精神”融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对接路径

(一)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准确把握“红船精神”的时代内涵

高校是我国开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强大堡垒。学生党建工作作为高校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如何将学生党员培养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行者至关重要。要充分认识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将“红船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推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长效机制的建立。首先,将“红船精神”纳入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理论必学内容,通过定期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参加政治活动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端正他们的入党动机。其次,充分挖掘红色资源,将“红船精神”融入“三会一课”,不断创新拓展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党员自主学习,形成有针对性和特色的组织生活氛围。最后,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树立学生党员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以课堂教学为支撑,全面渗透“红船精神”的价值信念

高校思政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渠道,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红船精神”的价值作用,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抓住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总开关”,通过理性教化,促使大学生对“红船精神”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从而引导他们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在课堂上,通过与“红船精神”的历史对话,将革命先辈追求理想信念、坚持价值目标、克服艰苦环境的英勇事迹化作具有信服力、感染力的教育素材,变成大学生可理解、可接受的内容,使“红船精神”时代内涵能够真正深入学生的头脑,从而引发他们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对新鲜事物的判断和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

(三)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充分发挥“红船精神”的渲染作用

各高校应积极开展以“红船精神”为主题的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将“红船精神”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坚持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理念,营造健康向上的和谐校园文化氛围。开展以“红船精神”为主题的读书分享会、红色故事会、演讲辩论赛、红歌比赛等系列活动,将红色文化用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通过微信、QQ、微博、学习强国等新媒体方式将“红船精神”作为红色基因文化渗透于高校学生的碎片化时间中,潜移默化地对高校大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思想引导和宣传教育。在校园内打造红色革命精神文化景观,通过宣传橱窗、文化长廊等方式展示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和英雄人物,通过举办红色文化讲堂、深入了解“红船精神”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汲取“红船精神”所蕴含的时代价值。通过充分发挥“红船精神”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导向作用,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校园文化之间相互渗透,有助于引领高校群体形成正面积极的“精气神”,激发弘扬“红船精神”的内在动力。

(四)以创新实践为路径,深入践行“红船精神”的内在驱动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到来,创新创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和新引擎,由此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教育的首要目标。高校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发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积极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探寻、整合竞赛资源,营造创新活动氛围,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创新潜能,把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教学、基地实训相结合,鼓励青年大学生走进实验室,走进图书馆,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钱超.“红船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研究[D].杭州:浙江理工大学,2016.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Red Boat Spirit" Integrating into Educ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ZHANG Shi-ning

(Faculty of Ecology, Lishui University, Lishui, Zhejiang 323000, China)

Abstract: "Red Boat Spir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red culture in our nation. It is highly consistent with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many aspects. Red Boat Spir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 and practicing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Red Boat Spirit"; socialist core values; consistency; path

收稿日期:2020-02-26

基金項目:2017年丽水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红船精神融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契合性分析及对接路径研究”(编号:LC201712)

作者简介:张诗凝 (1989-),女(汉族),浙江龙泉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政教育。

猜你喜欢

红船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红船精神”研究现状及进一步研究探析
红色寻宝 感悟“红船精神”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红船精神如何推进文化校园建设
红船精神融入创业教育的理论逻辑与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