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分析
2020-06-08梅德顺
梅德顺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落实,小学语文教学重点逐渐转向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对此,简述核心素养的概念,并从建构语言、发散思维、鉴赏创新、文化传承等方面叙述其在小学语文中的主要表现。分别从学生兴趣、阅读方式、交流分享三方面阐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教法分析
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有效进行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灵活运用语言,使用多种表现手法,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核心素养介绍
(一)概念
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面对各种挑战过程展现出的解决问题能力,主要包括学生的文化基础、参与社会能力、自主发展能力等。在核心素养下,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沟通、合作、创新等能力,这样才可更好地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履行自身责任。学生素养和语文教学息息相关。在教学环节,教师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可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转变其意识形态,使学生形成较高的核心素养,促使其能力得到综合发展。
(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内容
小学语文学科是基础课程,同时教材中含有大量和学生素养相关的素材,在阅读教学中,应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有重要意义。小学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第一,学生构建语言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基础是其对语言构建能力展现出来的。良好的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能将学习的知识进行整合,通过不断地积累,逐渐领悟知识的规律以及文字的特征。小学阶段语言建构主要是对字音、字形、字义等的掌握能力,教师在教学环节重点训练学生组词和造句等能力,让学生逐渐学习语言规律。第二,学生思维的发散。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的发散是对文章内容展开联想,明确事件主题,人物特征等,并对文章的内容加以概括,形成敏捷的思维,对事物有更深刻的认识。第三,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核心素养下,学生的审美能力主要体现在对阅读内容的文字品读、价值观感悟等,教师应重点加强学生这两方面能力的培养。第四,学生理解和传承文化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点指引学生感悟阅读内容中的文化,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并吸收其他文化的精华,促使学生对文化有深层次的理解。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为提升学生的阅读有效性,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重点从学生兴趣入手,选择学生感兴趣、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阅读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人教版语文教材《看雪》这一课的内容时,由于和“雪”相关的内容贯穿文章始终,因此“雪”字是促使学生对内容准确掌握的切入点。为提升学生阅读兴趣,教师可介绍和雪有关的科学知识,介绍文章写作背景,使学生对“雪”有更准确的认识。或者为学生播放《小雪人》《冰雪奇缘》等影片,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学习兴趣。再如,讲解“坐井观天”这则寓言故事时,可以将小鸟、青蛙间产生争论的内容作为学生兴趣的激发点,让学生猜测他们争吵的原因和内容,并通过阅读获取正确答案。通过这样的方式,合理选择阅读内容,找出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点,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更加深入。
(二)指导学生阅读方式
1.课文阅读。学生只有产生想要阅读的欲望,才可主动进入到学习情境中,不断提高阅读量,对文章内容有深刻地理解。例如,在讲解《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这篇课文时,由于文章内容较长,学生难以在阅读一遍之后准确理解文章内容,此时,教师可使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进行角色出演,使學生置于实际情境中对文章中人物的语言、心理以及动作等有切实地体会。还可组织“展示父母之爱”的主题活动,让学生讲解日常生活中父母对自身的关爱,同时指导学生对阅读内容中巴迪的父母对其的独特关心,让学生将自身观点表达出来。通过教师的指导以及学生自身感悟,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并不由自主地融入到阅读内容中。
2.古诗阅读。和记叙文的阅读不同,在古诗阅读内容中,学生对内容的理解相对困难。阅读内容主要是结合古诗创作背景以及文字表达,让学生了解作者创作过程的一系列心理变化,领悟作者情感,真正融入到古诗的意境中,进而实现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要实现以上目标,需要教师对学生加以指导,引导学生走进古诗的意境中,感受到内容的变化,从而对古诗进行深入剖析。对此,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可先从文章注释入手,将诗歌的历史背景讲述出来,为学生展现清晰的阅读脉络。例如,《山行》这首七言绝句,主要描写的是秋天山林中的美景。在进行教学指导时,教师可从古诗的含义为分析切入点,为学生设置问题。首句诗中提出“寒山”,这首诗整体都是描写“山”吗?若不是,那作者的创作主题是什么?让学生展开联想,对诗句进行深入分析,准确判定
古诗主题。然后还应指导学生感悟作者情感,感悟诗中词语使用的技巧以及其中展现出的美感。诗中首句指明了创作背景,明确了创作地点。其中“寒”字体现出作者写作时季节为深秋,“远”表示山路较长。第二句中“生”字用得形象生动,体现出山中云雾缭绕之感。随之出现“有人家”的描述为寂静的深山带来了生机,此句和首句中“石径斜”三个字相呼应。第三句中“晚”字指明了时间,此句将作者喜爱枫叶的感情展现得淋漓尽致。第四句中“红于”二字用得非常精妙,这是对比的写法,将春花和枫叶颜色进行对比,让人感受到强烈的视觉感。在整首诗中,作者把自身情感和周围景物、自身感观等要素相结合,教师应通过深入剖析字词含义,指导学生准确感悟古诗内容,体会作者喜爱枫叶的情感,进而领略到文字的表达方式以及展现的魅力。
3.扩展阅读。在课后拓展阅读方面,教师应按照文章内容,指导学生进行精读、泛读等。在精读方面,可选择国内外经典文学著作进行延伸阅读,应先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然后对文章进行仔细阅读,找出段落之间的关系,总结出每段段意,领悟文章内涵,重点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
(三)引导学生交流分享
在阅读过程中,要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使其对内容深入思考,将自身见解表达出来。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交流机会,使其不断发散思维,形成创新能力,从多个角度掌握文章内涵。例如,在讲解《望天门山》时可使用问题教学法,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水流向天门山之后又流向哪儿?为什么会向回流?是因为遇到障碍物吗?作者面临天门山美景时主要的感觉是怎样的?随着这些递进形式的问题的不断提出,激发学生展开联想,将自己置身于美景当中,感悟诗人的创作情感。之后为学生设计讨论问题,分组讨论这首诗和以往描写景色的古诗有哪些异同点?学生讨论之后,由小组代表依次发言,然后教师将学生讨论的结果加以整合,总结出本课要点内容。通过讨论交流,互相分享学习习得,使学生思维不断被激发,提升其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重点内容。在教学过程,教师应使用不同的方式激发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做出准确指导,为学生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不断培养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感悟能力,形成创新思维,进而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陈超瑜.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9,(14):109.
[2]林淑真.略谈“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名师在线,2019,(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