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防性侵安全教育

2020-06-08叶军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20年5期
关键词:安全教育高校

叶军

【摘要】高校防性侵教育是我国校园安全教育体系中缺失的一环。以一起“非典型”强奸案为例,指出了高校存在的大学生防性侵意识低、防范能力差、校园安全教育缺失等问题。因而,应完善由中学到大学的安全教育体系,构筑由社会、高校、学生共同参与的社会保障体系,并切实推进安全教育宣传,构筑大学生思想防线。

【关键词】高校 防性侵教育 安全教育

一、基本案情

2018年7月19日,W市甲高校学生林某通过暑期实践熟识乙高校大一女生蔡某,并驾车带蔡某到临近L市游玩,至当晚21时,林某以游玩劳累、时间太迟为由入住某宾馆休息,并以未带身份证为由仅开设一间房。二人入住后,林某提出与蔡某发生性关系,蔡某拒绝后敲开同楼层徐某、许某房间求助。期间,林某微信联系蔡某让其回去,二人遂发生争吵。至7月20日0时20分,蔡某因不便打扰徐某等人,在向林某明确表示不发生性行为后回到林某房间。蔡某和衣睡下后,林某以徒手掐脖、言语威胁的方式胁迫蔡某,违背蔡某意愿与其发生性关系。林某、蔡某于7月20日上午返回W市。7月22日,蔡某在同学劝说下向W市警方报案,当地警方因无管辖权未予受理,后蔡某在家自杀未遂,家人得知实情后向L市警方报案。

二、案例暴露的大学生防性侵意识现状及存在问题

1.防性侵意识低。首先,低年级大学生存在心理发育滞后现象,大学阶段正处于其人格塑形期,具有人生观不明确、社交需求强烈、社会经验不足、情绪波动性大等特点。在尝试与社会接触中,必然面临诸多困惑,而经验和辨别能力的缺失,使大学生在决策时不加思考、欠缺决断,从而使自己或他人陷入不安全。比如,近年出现的裸贷事件,性安全防范缺失导致的是人身和财产双重损失。其次,在读书无用论、金钱万能论的不良影响下,面对形形色色的社会风险,会出现思想麻痹、道德感退化、疏于安全防范,如一些大学生法律意识薄弱,存在大量法律误区和盲点,成为犯罪团伙实施犯罪或招揽新人的对象。

2.防性侵能力差。当前女大学生在面临性侵威胁时,表现为不冷静、心情慌张、举动失常,有的会向歹徒求饶,有的明知自身力量弱小仍采取暴力冲突,等等。在大量熟人作案的强奸案件中,被害人反抗并不明显,也往往没在第一时间报警求助,事后在性羞耻心的作用下,部分女学生选择了缄默或求助无门。而高校对校园性侵害的应对模式远未达到体系化、长效化的程度,校园性骚扰行为如同隐藏在房间里的大象,高校刻意地忽视和否认的现象屡见不鲜。

3.防性侵教育缺位。首先,传统防性侵教育的重点对象是未成年人,对高校大学生防性侵教育的认识滞后于犯罪形势的发展,当前许多高校在大学生性心理、性安全教育上重视不够,对性侵害线索和苗头发现不及时,如“裸贷”事件衍生出的大量性侵贷款女生事件,高校在防性侵教育方面显然是缺位的。其次,许多女大学生自身对防性侵安全教育认识模糊,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只要管理好自己、注意交友圈,完全可以杜绝性侵案件发生在自己身上,如案例中蔡某在明显的性侵害风险面前仍选择回房间和衣睡下,显然案件的发生与蔡某自身的不安全行为直接相关。

三、健全高校防性侵教育体系的建议

安全意识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应从安全教育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安全宣传等方面着手,强化大学生防性侵意识培养。

1.完善校园安全教育体系。首先,提高对初、高中阶段学生安全意识教育的重视,避免因学习压力大而忽视其重要性。中学阶段,随着青春期发育和性心理成长,性本能激发了对性的探求、渴望,适当地教育、引导有助于学生平稳渡过叛逆期,以平和心态看待性,并取得防性侵教育的基本知识。其次,是填补高校防性侵教育空白。高校是学生由校园迈向社会的关键地带,也是冲突地带,面临各种挑战、诱惑,大学生迷失自我,酗酒、吸毒、滥交、自杀现象屡见不鲜。高校应构筑面向全体学生的安全教育课程,并建立各式心理咨询室,对问题学生、风险人群提供咨询服务、心理引导。最后,要将学生安全意识培养纳入大学生培养体系,高校安全教育应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需求,注意更新、豐富安全教育的内容,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前瞻性,并建立奖惩机制,对学校的职能部门方面进行定期的督察和考核。

2.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始终要将学生安全问题摆在眼前,学校党政一把手要负总责。学校应当协调政府、企业、家庭,调动一切社会力量和老师、学生参与到安全教育的常规性工作,发现风险点,提升学生防范能力。制定高校安全教育规划,明确目标、制定计划,提升大学生安全意识层次和系统化水平,构筑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安全网络。提升学生求助意识和能力,着重对低年级、家庭依赖重的学生进行引导,强化自力救济能力,学会利用政府、社会公众的力量,避免陷入无助。

3.推进安全教育宣传。自媒体时代方便了信息的传播,高校应当充分利用校园平台优势、聚集特点,坚持预防为主,积极宣传防性侵知识,构筑思想防线。推动安全宣传“四化”:一是宣传形式要多样化,大胆创新、紧抓眼球;二是宣传活动经常化,围绕女性权益、法治宣传等做主题宣传,常搞常新;三是宣传内容人性化,以“身边的人和事”的“万万没想到”,提升感染力;四是宣传规划体系化,将安全宣传纳入校园安全教育体系,互推互助。

4.积极预防性侵害。大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要加强自身修养,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第一,要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为世俗庸俗所影响,不为腐朽思想所腐蚀;第二,不轻率,不占便宜,不过于看重钱财,防止授人以柄;第三,言行举止得体大方,不追逐时髦,不过于暴露轻浮,体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第四,慎重交友,不轻易相信初识人,更不要轻易接受初识“朋友”的馈赠。第五,避开性侵害容易发生的时间、环境和场所。夜间外出活动不要过晚,不要单独滞留、活动于偏僻和黑暗的角落,不要去治安环境复杂的“娱乐”“服务”场所等。第六,严格遵守女生宿舍安全管理规定。不要独自一人住宿,不私自让异性进入宿舍,睡觉时关好门窗。

5.正确对待性侵害。一旦遭到性侵害,能否正确对待、妥善处置,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因此,作为女大学生,当遇到此类问题时,必须正确对待、妥善处置,力争把伤害减到最低限度。第一,保持沉着镇定。不论遭到何种方式的性侵害,都要沉着镇定,冷静分析当时的情况,思考脱身和对付不法之徒的办法。第二,要敢于依法打击犯罪,维护尊严。一旦遭到性侵害,不能怕影响名誉而不向公安机关报案或私了,要立即报案,依靠组织和法律,使不法之徒尽快得到严惩,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第三,正确对待失身。虽遭性侵害,因是无辜的受害者,周围同学和社会舆论不会另眼看待;要破除“一朝失身,终身有瑕”的精神枷锁,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和挫折;要接受教训,如果因自身某些方面不慎所致,就要吸取教训,提高自己的抵御能力,使自己更加成熟。总之,要调整心态,正确认识,必要时进行心理咨询。

现今校园安全形势日益严峻,性侵害女大学生问题屡见不鲜,来自社会、校园乃至家庭的威胁时刻警醒大众,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意识地培养,这也是高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亟需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安琪.高校性骚扰案件预防及应对机制探讨——以被害人救济路径为考察中心[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8,(06):101.

[2]宫运华,王镇.大学生不安全行为形成机理研究[J].中国安全学科学报,2014,(10):3.

[3]詹伟峰.系统理论视角下高校安全教育体系探析——以纽卡斯尔大学为例[J].教育评论,2017,(17):66.

猜你喜欢

安全教育高校
浅谈初中校园安全教育
信息技术在高校安全教育和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幼儿家庭安全教育问题漫谈
美国职业安全教育培训方式对我国的启示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