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学科优势,渗透核心价值观

2020-06-08陈向丽

课外语文·下 2020年5期
关键词:敬业友善爱国

【摘要】小学语文教材中蕴涵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素,它在学生德育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在教学中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价值观的熏陶。

【关键词】文本;人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15-0103-02

【本文著录格式】陈向丽.发挥学科优势,渗透核心价值观[J].课外语文,2020,19(15):103-10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立国之本,兴国之魂。习总书记指出,要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学生抓起、从学校抓起,要润物细无声。小学语文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引导学生在增长知识、提升能力的过程中,升华情感、润泽心灵,真正做到寓品德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用好文本,激发爱国情感

小学语文课本中爱国题材的优秀文本数不胜数,它们往往是进行爱国教育的最好范例。在教学中,老师要用心挖掘教材中蕴涵的价值观教育资源,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形象,运用人物的高尚人格来陶冶学生的情操,适时进行爱国教育。如《小英雄雨来》一文中,雨来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机智勇敢地同敌人作斗争。雨来,这个热爱祖国、宁死不屈的少年英雄,是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的童年偶像,具有极强的感召力。教学时,我将“智护交通员”这个情节作为教学的重难点,从雨来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着手,引导学生反复品味文中“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的深刻含义,雨來在夜校念书时,他跟老师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此时的雨来第一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并深深地刻在了他的脑海里。雨来机智掩护李大叔时,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到了课本的“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那几行字上。通过朗读揣摩,让学生领悟:这句话在文中前后照应,有力地说明雨来之所以有那种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是因为他在夜校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这是他英雄行为的思想基础。又如教学《夜莺的歌声》时,我注重引导学生学习小夜莺巧妙同敌人周旋的过程,出示问题让学生思考:夜莺应对了敌人的几次盘问?他的回答巧妙在哪里?夜莺用鸟鸣声向游击队传递了哪些信息?引领学生深入感受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再如教学《灯光》一文时,我引导学生品读郝副营长“点书照路”的壮举,从而激发学生对郝副营长的敬佩和赞叹之情,学习他不怕牺牲、勇于献身的精神,还设计了课堂小练笔《我想对郝副营长说____》。只有让学生在品读文本中感受爱国,在赏析文本中领悟爱国,爱国主义教育才能真正“入脑”。

二、以文为例,感受敬业品质

敬业是一个人对工作或学习认真负责的态度,但是在小学生眼里它是抽象的,艰涩的。教师要善于捕捉文本中的一些敬业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端正他们认真做事和刻苦学习的态度。如教学《一夜的工作》一文时,我让学生用读、说、议的方法自主学习,引导他们探究问题:为什么“我”可以目睹总理一夜的工作?“我”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时有哪些所见所闻?最后让学生重点品读“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从而让学生体会周总理夜以继日忘我工作的伟大形象。又如通过学习《手术台就是阵地》,可以使学生从白求恩忘我坚持为伤员做手术,对工作高度负责中受到感染;通过对《全神贯注》中罗丹工作时专注神态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鱼游到了纸上》从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中受到启发;《两只小狮子》引导学生领悟要从小勤奋学习,学会生活的本领,不能依靠父母的本领生活的道理。从《挑山工》中学习挑山工身上闪耀的人性美:在责任面前敢担当,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再重的担子也敢挑,再难的道路也能走,再苦的活计也要干,从不拈轻怕重,奋力攀登……这一个个鲜活的文本就是最好的例子,教师要以此为支点,全力打造学生敬业乐学的人生底色。

三、体会人格,增强诚信意识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学校德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现实生活中,学生话不由衷、不负责任的现象却时有发生。所以,语文教师要深入钻研、充分利用教材,确定文本中的诚信教育点,学会让文本“说话”,用文本中人物的人格魅力,激励学生形成诚信品德。如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时,我让学生复述故事,整体感知文本:从前,有一个皇帝爱慕虚荣,每小时会换衣服,两个骗子掌握了皇帝虚荣的致命弱点,就设下骗局,编出“任何不称职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的鬼话,引诱皇帝上钩。皇帝怕别人说自己不配当皇帝,就光着身子去游行;大臣明哲保身,也跟着骗子说谎话;被压迫的百姓也胆小怕事,人云亦云。最后一个小孩说了真话。设计了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这样的皇帝该不该骗?”引导学生对骗子的行为作出评价。“如果小孩长大后,还会不会揭露事实真相?”从而引发学生关注更深层的社会问题,引导学生做到诚实。又如教学《钓鱼的启示》时,文中的重难点是解读人物的心理活动变化,我采用了“辩论”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诚信的感知,正方观点:放鱼。反方观点:留鱼。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到支持自己观点的语句,反方要用上“因为_____,所以可以留下来”。正方要用上“就算_____,也不能_____,所以要把鱼放回湖中”。于是学生各抒己见,反方:因为这条大鲈鱼是“我”和爸爸好不容易钓到的,当时四周没有人,所以可以偷偷留下来!正方:离捕捞鲈鱼开放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就算四周没有人看到,也不能把鱼留下来,所以要把鱼放回湖中……在这一声声激烈的辩论中,诚信的那粒种子已在孩子心中悄然播种。

四、提高认识,渗透友善教育

友善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社会的润滑剂,能够让人如沐春风。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人性的真善美,从中获得更多的感动,得到更多的启发。如教学《掌声》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英子上台讲故事前为什么胆怯?是什么让她勇敢地走上了讲台?通过讨论交流,逐步体会两次“掌声”带给英子勇气和动力。让学生明白这掌声就是同学对英子的关心,使她树立自信,走出阴影,变得乐观开朗。又如学习了《购买上帝的男孩》一文后,我进行了生活实例的拓展延伸:突如其来的“5.12”汶川大地震发生时,各国的救援队把一条又一条宝贵的生命救出,人们也纷纷捐助资金、物资,这就是爱心的见证,爱心可以让死神望而却步,爱心可以建造一个个美好的家园……再如《七颗钻石》《搭石》等课文也蕴含着纯朴之爱、与人为善的真谛,这些可以使学生受到启发和鼓舞,教师应很好地利用文本资源,对学生巧妙渗透友善教育。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不能一蹴而就,又不能无动于衷。教师要找准文本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出文本,走进学生内心。

附    注

本文为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名称:民族地区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GS[2018]GHB1341)的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敬业友善爱国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引导高校教师师德建设
友善:《圣经》中的永恒主题之一
“偶像来了”之吴亦凡:左右自己命运的小爷
怎样践行“友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