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的实践与思考
2020-06-08丁渭芬
【摘要】我国小学一年级的部编版教材中设置有“和大人一起读”这个新栏目,且设置这个栏目的核心目标便是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兴趣。且其具有着无压力、无功利性的特点。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关注的只有一个目标,即孩子的阅读兴趣发展,本文以此为话题,来谈论其实践与思考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15-0011-02
【本文著录格式】丁渭芬.对于“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的实践与思考[[J].课外语文,2020,19(15):11-12.
语文的根本性目的及核心便是为了培养读书的种子,而“和大人一起读”这个栏目的设立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这种兴趣与习惯,教师与家长要做的便是为孩子营造出良好的环境,创造出合适的条件。
一、寻找可以一起读的“大人”
部编版教材中的“和大人一起读”这个栏目的设立,看起来虽然简单,但是在实际实施时却具有着一定的难度。例如我们班上当时有46个孩子,由于所在的城市属于三四线城市,多数孩子的家长在外工作,且在家负责照看这些孩子的多数是目不识丁的老人家。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需要做的便是为这些孩子寻找一个能够一起读书的“大人”。经过调查(家访)我发现全班有12个孩子是没有能够一起读书的“大人”的,但其中有5个孩子家里有哥哥姐姐在上高年,因此可以让这些高年级的哥哥姐姐来充当与孩子一起读书的“大人”。这样计算,那么班上就还有7个孩子无法在家中完成“和大人一起读”这个栏目的读书任务,后来通过了解,这7个孩子中有5个孩子家附近有亲戚,那么这5个孩子也算是勉强找到了能够一起读书的“大人”,而还剩下2个孩子确定了没有办法和条件在家里完成“和大人一起读”这个栏目的任务,于是我将他们与班上阅读能力较强的两个孩子安排在了一起。
二、激发“大人”参与“和大人一起读”栏目活动的兴趣
“和大人一起读”这个栏目中,“大人”的参与兴趣很重要,虽然教师在布置完这个读书的任务之后,大多数的孩子能够完成,但由于部分充当“大人”的哥哥姐姐兴趣和积极性并不大,导致这些孩子的任务无法完成,哥哥姐姐也有自己的学习任务和事情,而且由于年龄问题,多数的高年级孩子认为自己没有能力也没有责任和义务。对于这个问题,我在给孩子布置作业时尽量将时间错开,尽可能将“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的读书任务放在周末,这样孩子的哥哥姐姐也会有时间。我还叮嘱孩子在找“大人”完成读书任务时要有礼貌,首先要问他们现在有没有时间,有没有其他的事情要做,而且在完成了读书任务之后要说谢谢。这样才能够让孩子打动和他们一起完成读书任务的“大人”,“大人”才会想要陪孩子一起读书。同时提醒家长要对陪孩子完成“和大人一起读”读书任务的哥哥姐姐或者同学表示感激,老师也会在班级的交流群,QQ或者微信,对这些能够帮助班上孩子一起完成读书任务的孩子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感受到付出是能够获得一定成就感的。
三、设置合理的读书任务
综上所述,通过一系列的安排,孩子有能够愿意和他们一起读书的人,但是要怎么样去读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孩子通过“和大人一起读”的读书任务和“大人”一起读书,其获得的不仅仅是读书的乐趣,也能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力,这种改变是在轻松、愉悦的互动中“润物细无声”地进入到孩子心中的。但是对于怎么读书,老师也无法手把手教那些和孩子共读的“大人”。对此,可以“小白兔和小灰兔”为例,因为每带一届孩子我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孩子认识的字让孩子自己读,不认识的可以让家长带着读。之后接到了多数家长的反馈,这个故事多数孩子已经能够直接讲了,根本就不需要陪读。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之后,我后来又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第一,先让孩子观看教材中故事的插图,然后让孩子回答:是谁在地里?在地里做什么呢?
第二,让孩子思考“老山羊为什么给他们白菜”。
第三,让孩子继续看教材的插图,并继续问孩子“小白兔为什么不要白菜呢?他说的什么呢”。
第四,引导孩子思考“小白兔为什么会选择要菜籽呢”。
第五,继续引导孩子思考“让你来选择,你会选择要白菜还是菜籽呢”。通过这样的改变,后来通过家长的反馈发现这样的效果很有作用,而且有几个家长还说孩子在这样读完了《小白兔与小灰兔》之后还会要求家长继续陪读其他的故事。
从此看来,孩子也认为这样进行的“和大人一起读”的读书方式很有意思。后来在课堂上,我在进行其他的课文、故事讲解时也会采用这样的方法让孩子进行这样的问答。因为有了之前和大人陪读的经验,不少孩子之前怯场的表现现在明显有了改变,并且在点学生进行课文讲读时大多数孩子会把手举得高高的,而且对于课文问题的回答也具有一定的条理。通过第一次“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的读书任务,在进行第二篇《剪窗花》童谣的学习时,我根据之前的经验把它们分得更加细致了。这次我提出的要求是这样的。
第一,在开始进行共读时先让孩子看教材的39页童谣故事的插画,并且要和孩子进行交流,例如“这些花儿、鸟儿、小鱼儿等等是不是很漂亮”这样的问题,然后和孩子说这是用剪刀和纸裁剪出来的作品,看孩子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第二,家长在陪读时先给孩子读一遍听,然后让孩子找找书中哪些字认识,并且让孩子用笔圈起来。
第三,在孩子读完这首童谣之后问孩子:“我”剪了什么?然后再给孩子讲一遍童谣。
第四,可以适当地陪孩子进行试读。
第五,在读完童谣之后问孩子:如果你也会剪窗花,那么你会剪哪些东西呢?剪出来的作品希望能送给谁呢?为什么送给他们呢?然后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对于圈了很多字的孩子的书本多添加小红花或者小星星,表示老师对他们读书认真很高兴,这样那些没有得到星星、红花的孩子看到之后就会羡慕,便也会认真地去读书。这时老师会说:今天老师在这里当你们“和大人一起读”读书任务的大人,陪你们一起读书。接下来我会按照开始设置的步骤来和孩子进行共读,这时我们明显发现,之前没有认真读或者没有读的学生会很认真地跟着我一起讀书,而那些已经和大人读过了的孩子在这次又画出了不少新认识的汉字,并且孩子慢慢地也变得自信了起来。
通过这件事我发现,对于那些无法和“大人”完成共读任务的学生来说,老师适时充当一下这些孩子的“大人”能够有效减少孩子的失落感,并能够给孩子一个快乐轻松的共读时光。
综上所述,通过实践能够有效反映出共读对于小学低年级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阅读兴趣,进而能够给孩子在往后的学习与生活带来良好的影响。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阅读来说,光是读学习的教材是远远不够的,阅读需要进行积累。而部编教材很好地将课外阅读内容,那些可以引起孩子阅读兴趣的内容纳入到教材中,就是直接告诉老师:指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是一个语文老师的义务。所以广大的语文老师不应当仅仅只是让孩子与“大人”共读教材上的这几篇文章、故事、歌谣,还需要进一步丰富孩子的课外阅读材料,进而让孩子能够接触到更为丰富的图书,从而充实孩子的阅读时光。
参考文献
[1]赵岚.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产业价值与开发策略[J].黄河之声,2019(19).
[2]陈桂虹.共读·共情·共育“有氧”生活——小学大阅读的认知初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
[3]童海英.小学语文教师共读团体的构建与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6).
[4]卓雄文.共读童话——开启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新模式[J].华夏教师,2016(7).
[5]施宜彤,黄莉,胡凯莉,沈滢.亲子共读英文绘本对儿童阅读能力的影响研究——以小学五年级学生为例[J].科技视界,2014(33).
[6]赵红阳.农村小学亲子共读德育指导策略浅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