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生的补习怪象

2020-06-08姜飞卢绮淇董君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20年5期
关键词:小学生

姜飞 卢绮淇 董君

【摘要】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补习”二字在众多家长和学生的心中扎下了根。“学习不好?送去补习班吧。”“唉,孩子总是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没事,送去补习班吧。”“周末出去玩吗?不行,我周末要去上补习班。”这些熟悉的对话总是不断地在我们的生活中上演,随着“补习”二字逐渐被人们所认可,补习班(辅导班)凭借教育市场极大的需求,闯入了众多学生的课后时间,它如同雨后春笋般快速地冒出了芽。甚至在某些地方还出现了“补习街”,一条街上都是不同学段的大大小小的补习班。

【关键词】小学生 补习 怪象

根据对部分小学家长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有30%左右的小学生家长会把小学生送去辅导机构或补习班,有60%左右的小学家长会选择自己在家对小学生进行辅导或监督学生学习,有5%的小学生家长会选择平时或者周末找师范类在校大学生进行课外辅导和补习,5%的小学生家长选择其他,包括观看网络电子教程等方式。就“补习”的狭义定义上看,在接受调查的家长中有将近40%的小学生会通过常规的方式进行补习和课外辅导。

当去补习班(辅导班)的小学生越来越多时,我们应该关注课后补习班(辅导机构)所带来的一些教育怪象。

一、补习怪象之一——课后补习班(辅导班)变成了看管小学生的场所

何为“补习”?“补”字的意思是把残破的东西加上材料修理完整,把缺少的东西充实起来或添上;“习”字的意思是学过后再温习反复地学,使熟练;“补习”一词的意思是为补足或提高某种知识,业余或课外学习。广义的“补习”即为利用课外时间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狭义的“补习”主要指学生通过寻找课外专业的辅导教育机构或辅导教师对其就已学内容进行补缺、熟练和提高的过程。可是部分家长以没时间看管孩子为由,把小学生转交给课后补习班(辅导班)负责,这种现象在寒暑长假中尤其突出。

(1)从补习的定义出发,该类现象本就不应该出现在补习的范畴,是学生为家长不负责的行为买单的表现。

(2)从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角度出发,环境是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家庭环境、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早期的童年经验等都会对处于生长时期的小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

长期地把小学生以托管的方式依附在课后补习班(辅导机构),一方面,由于在学习中缺少父母鼓励的环境,对于一二年级低年级学生而言,可能会产生被忽视的错觉,尤其是刚上小学的一年级小学生面临着进入新环境的恐惧,此时的小学生心理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对于五六年级高年级小学生而言,独立意识和成人感逐渐增强,长期看管的现象容易引起其内心的不满,产生反叛心理。无论是对于低年级学生还是高年级学生,大多数补习班(辅导班)托管和看管都会占据小学生大量的课外活动时间,使学生渴望进行课外活动、接触自然等心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违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使小学生们丢失了一个充满色彩的童年。此时,小学生轻则会为被“困”住而感到痛苦,重则会留下童年阴影,影响小学生的终生。

另一方面,由于没时间看管孩子而把小学生送去课外辅导班,无疑是补习班(辅导机构)代行父母职责的一大缩影,教育有其本身的意义和职能,代行部分父母的职责,表面上为小学生和家长提供了便利,但在实际上,毋庸置疑地,在小学生感知世界和享受父母所应该履行陪伴职责、培养是非观和价值观时期,小学生由补习班(辅导机构)代为看管使学生不能够全面地充分地对社会感知,容易造成学生对家长的信任感和崇拜感的缺失,小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违反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二、补习怪象之二——补习班(辅导班)导致小学生过度超前学习

不少家长都有“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想法报课后辅导班,想让孩子能够更早地掌握一些知识,快人一步,结果出现了部分一二年级的学生掌握了四五年级的学习内容,部分三四年级的学生甚至已经掌握了初二初三的学习内容。这样的过度超前学习的行为真的对小学生身心发展有好处吗?

一方面,我们不得不承认,小学生超前学习有利于小学生记忆、熟悉、運用该学段学习的知识。在应试教育中,分数得到显著的提升,彰显其一定的优势,走在队伍的最前端。但另一方面,我们更应该意识到,让小学生过度超前学习,分数提高是暂时的,对孩子身心发展所造成的影响却是长远的。

1.从小学生心理学角度出发,课后补习班(辅导班)导致小学生过度超前学习不利于学生注意力的发展。由于小学生在课后辅导班进行了过度的超前学习,学生对学校教师在课堂中所组织的课程与教育内容就会失去兴趣,对课堂失去注意力导致上课分心,出现一心多用等现象,长期以往,小学生养成了在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的坏习惯,随着学业负担越来越重,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就会成为学生发展的一大阻碍,这也是为什么抢跑的学生出现后劲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2.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角度出发,课后补习班(辅导班)导致过度超前学习加大了小学生的学业压力。每个年龄阶段和每个学段所需要习得的内容是严格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社会发展需要等因素考虑和制定的,不得违背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包括智力水平、思维理解程度等。在不同年龄阶段和学年阶段学生有其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如小学一年级时期,小学生智力发展还不完全,思维还非常具体,所以学习的数学问题是具体的数字加减法:一个苹果加一个苹果等于多少个苹果?相反,当时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智力只能理解到具体的数字加减却要让学生学习长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超出学生当前的智力水平范围和思维理解能力,对于学生而言无疑不是一种压力,这违背了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损害儿童的身心健康。

3.从课程与教学过程的角度出发,课后补习班(辅导班)导致小学生过度超前学习不利于小学教师合理地进行课程与教学的设计组织和安排。当在一个班级中过度超前学习的学生人数达到了一定的数量时,教学的难度就会大大增加。过度超前学习的小学生和普通小学生的教学效果形成造成两极分化的局面,对小学教师组织和评价课程与教学造成极大的困扰,对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不利于教师合理进行课程与教学的设计、组织、安排和调适。

三、补习怪象之三——相对学校老师,小学生更信任补习班(辅导班)老师

按照一般的情况,小学生对教师都会存在着崇拜感,可问题就在于对于小学生对辅导班老师的信任竟然大于学校老师。这个怪象折射出对课外辅导课程与学校课程重要性的对调。补习辅导老师的真正意义在于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起辅导作用。而学校教师的真正意义则在于通过教育教学过程,在传授学生知识过程中帮助学生了解和感知社会从而掌握一定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是非观,对学生的终生长远发展起重要作用。而如今,随着各种课后补习班(辅导班)的出现,学校教师的部分职能和地位受到严重冲击,从而造成了如此的怪象。

无论如何,我们要意识到补习班(辅导班)出现的初衷是为了小学生能够更好地吸取课堂知识,掌握一定的常识,促进小学生发展;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补习班(辅导班)对教育教学产生的不良影响;我们更要意识到帮助小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钟洁.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性格的影响[J].文史博览,2016,(06) :84.

[2]武晶晶.4~6年级小学生学习压力、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8.

[3]刘东芝.小学生课外补习弊大于利[J].中国教育学刊,2014,(11) :19.

[4]李静静.社会补习教育中的师生关系研究[D].江南大学,2018.

猜你喜欢

小学生
多元整合,加强小学生写话练习
小学生迪克比
如果,我能再做一次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小学生如何进行暑假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