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柳永词调研究

2020-06-08孙祎曼

青年文学家 2020年14期
关键词:词调

摘  要:柳永是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人,柳永之后,宋词大放异彩,不再拘泥于篇幅以及艺术手法。本文将从柳永词的用调进行研究,探究柳永词的词调以及其词调对后世词人的影响。

关键词:词调、创调、慢词长调

作者简介:孙祎曼(1999.8-),女,汉族,江苏射阳人,苏州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基地专业本科。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14-0-03

柳永(约984—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老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是两宋词坛上创制词调最多的词人,他对于慢词的贡献对宋词乃至于后世的词作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柳永写词注重抒情的自我化、语言的通俗化以及白描和铺叙的手法的运用。本文主要从柳永词的用调方面探究,解读柳永词如何开辟了宋词的新纪元。

一、柳词词调概述

1、柳词词调分类

据统计,柳永的《乐章集》中有,正宫7词调,中吕宫5词调,仙吕宫2词调,大石调17词调,双调13词调,小石调6词调,歇指调8词调,林中商29词调,中吕调16词调,平调5词调,仙吕调27词调,南吕调5词调,般涉调5词调,散水调2词调,黄钟宫1词调,越调1词调。凡16宫调,150词调。其中第一均官声占15词调,第二均商声占74词调,第四均羽声占61词调,以商声为最多,其次为羽声,相差数目并不很多。可见其官调声情也是商羽并用,以感伤清细为主。

《中国文学史》说:“他现存213首词,用了133种词调。”[1]《宋代文学史》云:“《乐章集》现存词二百十二首,分属十七宫调一百二十七曲调。[2]”《唐宋词通论》云:“《乐章集》二百多首,凡十六宫调,一百五十曲(曲名同而宫调异者,仍别作一曲)。”[3]在以上这三种说法中,前后差别有二十调之多。

前后数量具有明显差异,不仅显示出词调统计标准的差别,也显现出词学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词调的同名异调。。

在前者的统计中大概是没有考虑到同名异调的问题,将柳永词中大多相同的调名进行了合并,并没有考虑到调名相同但是具体的宫调等不同的可能。因此统计出来的结果就会少了很多。而后者对于官调和词律就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并未作完全合并,由此看来后者更加科学。

比如,柳永《倾杯》这一词调,仙吕宫、大石调、林钟羽、散水调、林钟商都有这一词调,林钟商中甚至还有《古倾杯》和《倾杯》这两调,这些词调都是不可以合并的。它们在那是具有不同的宫调,音乐方面也有差别,即使今天我们仅仅从词调这一方面来看,也具有很大的差别。它们本就是不同的词调,因此也不能因名称相同而武断地认为其就是同一词调。田玉琪:《柳永用调究竟有多少?》北京:中国韵文学刊2 3年第2期

詞调依据体式可以分成小令、中调、长调三种体式。柳永词现存213首,用调共142首,其中有22调是小令,占用调总数的16%;39调是中调,占用调总数的27%;81调是长调,占用调总数的57%。由此可见柳词中超过半数是长调。柳永词中的142调,其中延用当时在唐五代至北宋初期已经被使用的流行词调只有17调,仅仅占其词用调总数的11.9%。其中延用的唐五代的词调为主,共13调33首:《西江月》2首、《木兰花》13首(含《玉楼春》5首)、《秋夜月》1首、《巫山一段云》5首、《凤栖梧》3首(《蝶恋花》,唐五代词《鹊踏枝》、《卜算子慢》1首、《浪淘沙令》1首、《内家娇》1首、《集贤宾》一首(即五代毛文锡《接贤宾》加一叠)、《八六子》1首、《临 江仙》1首、《河传》2首、《清平乐》1首;采用北宋前期已有的新词调仅 4 调 6 首:《甘草子》2首,此调始见寇准;《诉衷情》1首,此调始见晏殊,与唐五代词为异调;《望汉月》1首,此调始见李遵勗;《燕归梁》2首,此调始见晏殊。由此可见,柳永创始或首见柳词的新词调,多达125调174首,占其用调总数的比例高达 88%;其中属柳永创始或首见柳词并且为宋代词人所沿用的词调77调,占其所用新词调总数的比例为61.6%,仅见柳词而无宋代词人继承的孤调共计48 调,所占比例为38.4%。在柳永创始或首用的125个新调中,有77调得到两宋词坛的采用,在后世的流行率已高达61.6%,尤其是《鹧鸪天》《满江红》《八声甘州》等词调,都成为两宋鼎鼎有名的词调。柳永所用的词调,具有繁备的音乐体式,除了《梁州令》《花木兰慢》《诉衷情近》《迷神引》等词调令、引、近、慢四式齐备之外,还兼有促拍、犯调、减字等诸多变化,如《促拍满路花》《小镇西犯》《减字木兰花》等在创调模式方面,受其所处的环境的影响,柳永多采用民间新声,增衍小令为慢曲,变旧声作新声,柳永除了自度曲之外,也充当纯粹的编曲者,将在市井民间已经有一些流行度,具备一定的群众基础,譬喻现代流行乐的职能,使词调更具备流传的条件。

2、创调

在创调或首用新词调的数量方面,柳永多达125调,在创调数量层面上,柳永无疑是两宋第一人,其余所有词家都望尘莫及。

(1)创调背景与原因

柳永生活在北宋宋真宗和宋仁宗时代,那时的北宋无论经济文化都走在世界的前列,军事更是不用说。工商业发达、社会安定、歌舞升平,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词成为一种可以为宴助兴的歌谣,也正是由于这种社会背景,宋朝成了生产词人和词的摇篮。从这个角度来看,柳永能够多用“新声”、多创新调,与北宋前期市井特殊的音乐文化背景也密不可分。

宋朝诗人漂泊异乡大多选择进京求取功名,而柳永来到了苏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里有美丽的风景,有着与北方不同的柔美。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朝,在两宋达到顶峰,词最先是民间勾栏瓦肆酒楼里面的歌女乐伎唱的俗曲。随后,因为文人墨客的提炼,词才从一种通俗的形式上升到高雅的层次。柳永流连于烟花柳巷,沉醉于浪漫悠闲的生活中,与歌女缠缠绵绵,在温香软玉中采撷词的灵感。与歌女乐伎的频繁接触也使得柳永对这些生活在底层的女子的生活有了不同的理解,也只有他懂的烟花女子的寂寞与孤独,也只有他能写出属于她们心声的词。由于柳永所处时代的特殊性以及所处环境的特殊性,也一方面决定了他创调的多样性。如果说苏轼诗中体现的旷达是由于乌台诗案被贬,辛弃疾李清照因为世事变迁,因为国破家亡,那么柳词的婉约便是因为流连于烟花柳巷,衷情红粉。

(2)柳永小令词

词这种文学体裁自其发生之时,其主要功能就似乎被定义为抒发情感。张惠言认为词体最适合于“贤道人君子幽约怨诽不能自言之情,低回要眇以喻其致。”王国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夏明宇《柳永词在宋代的传播与经典化》,中国韵文学刊第29卷第4期因此,词体文学的本职功能为抒发感情,并且是一些隐秘的感情,就连直抒胸臆这种豪放的抒情方式都不能称之为正体,就更不用说叙事了。在南唐五代词中,总体上都恪守着原本约定俗成的规则,基本是以小令的形式,慢词总计十多首,至北宋初年,直到宋徽宗时代,词人们擅长的并且较多的依然是小令。宋初晏殊、欧阳修等人的小令词,也多为花间酒边之情绪流动,抒情意味浓厚但是生活内容浅薄。在晏殊的《珠玉詞》中,总计130多首词中,除了卷末的5首用于应酬的寿词属于中调之外,其余几乎全部都属于小令。与之类似的,欧阳修存今的词中仅仅只有六首慢词,在他的《六一词》中,数量最多的也是小令。柳永的小令词中,语言风格呈现口语化的特点,并且多为三四言。柳永小令词的这种特点受到当时“嘌唱”和“小唱”这两种在当时市井演唱中最为流行的演唱方式的影响。柳永生活环境与市井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其词的受众对象也多为市井百姓,因此其词的风格也会受当时市井风格的影响。“嘌唱”在街市、宅院等地方唱令曲小词,通常篇幅短小风格活泼,易于学习与演唱。柳永的小令词节奏性强。“小唱”是当时最为普遍的歌词演唱方式,演唱的曲辞有小令也有慢词。“小唱”需由声音软美的歌妓来演唱,才更为动听。“嘌唱”与小唱“都是当时流行于瓦舍的演唱形式,具有趋新多变的特点。柳永作词的这种能过够较多反映当时市民生活与情感的词,在配乐歌唱中,俚俗之词加上歌妓的表情与动作就更容易与当时的市井民众达成共鸣,取得一定的“剧场效应”,也因此流传开来。

(3)柳词的创新——长调慢词

宋真宗与宋仁宗年间,北宋经历了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社会安定。柳永便生活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社会进步,经济迅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这是的不再满足于小令词,他们有足够的时间以及从容淡泊的心境去创作、聆听、欣赏慢词。因此在唐五代时期处在主导地位的小令显然已经不足以支撑当时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就自然而然地需要一种涵盖内容更丰富的形式的出现。慢词应运而生。慢词不同于小令,其婉转曲折,富有变化,这种新的表达方式为描写景物,抒发情感增加了新的体式。慢词的全面兴起也就成了当时的大势所趋。柳永词的横空出世,让词体的成规受到了挑战,柳永用他自制与改编的词调,叙写底层百姓的生命体验,不仅情感流露直白,还擅长运用铺陈叙述的手法,在词的内容中融入了词人的经历,如实地绘制了宋初城市与乡野的生活画卷,开辟出一条独具面貌的“屯田蹊径”。夏明宇《柳永词在宋代的传播与经典化》,中国韵文学刊第29卷第4期

二、乐器与柳词词调的联系

柳永词在当时存在并且得到广泛传播离不开歌妓的表演,因为有了歌妓演唱的条件,柳永词才达到了诗、乐、舞三位一体的完美艺术境界。柳永这种按谱填词的歌词也只有在演唱的音乐行为中,才能使语言文字与谱调符号固有的生命活动蓬勃起来。因此要通过演唱表现的词就必须要考虑到乐器伴奏这一条件,词作内容不仅要考虑到演唱者的音色,词的曲调风格,还要考虑到如果用乐器演奏会呈现出怎样的艺术效果。唐五代主要的乐器伴奏是以琵琶为主的弦乐器,到了北宋初期,伴奏乐器渐渐转向了以萧、笛等吹管乐器。柳词中更是有大量对管乐之声的描写:《迎新春》以“嶰管变青律,帝里阳和新布”写节日欢庆的场面,“嶰管”即指嶰谷之竹所制的管乐器。《迷神引》中“一叶扁舟轻帆卷,暂泊楚江南岸。孤城暮角,引胡笳怨”,箫笛之声,哀怨绵长,因此来寄托羁旅深思。《西平乐》中“秦楼凤吹,楚馆云约”,借吹管乐器来表现市井生活。《合欢带》言“况当年,便好相携,凤楼深处吹箫”,以吹管乐器来表现歌妓的技艺;在《瑞鹧鸪》中“寿阳妆罢无端饮,凌晨酒入香腮。恨听烟坞深深中,谁恁吹羌管、逐风来”,更是以笛声呈现出来的哀怨的特点来衬托歌妓在凌晨酒醒后的怨恨。与先朝的弹拨乐器相比,吹管乐器最显著的特点便是长音与连音,长音与连音间的曲折婉转,更适合长调慢词这种具有故事性的内容的铺叙。“丝”指弦索类弹拨乐器,筝琶等弦乐器以指弹出声,这类乐器的声音具有颗粒性并且节奏性很强,这些独具的特点都使其更适合伴奏体制较短的“小令型”词曲。从与人声配合的角度来看,“竹”比“丝”更接近“肉”声,即更容易与人声相结合,因此用管笛之声为歌妓歌声伴奏,就更易于表现歌者的情绪,也更易于带动观者的情绪。

李清照在《词论》中写道:“逮至本期,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由此可见,柳永“变旧声作新声”具有一定划时代的意义。在北宋大家的集子中,柳永是现存保留慢词最多的词人。在其现存的213首词中,就有103首慢词,大约占了48%.在这将近一半的占比中就可以看出柳永所创慢词数量之多。《乐章集》中除了少数当时流行的小令之外,几乎都是长调。其中最长者如《戚氏》更是多至212字,该词音律和谐,优美动听,全词共二十三韵,并且大部分都用平声韵,平声韵的大量使用使得该词听起来如泣如诉。“词至柳永,体制始备”,这句话现在看来也确乎如此。令、引、近、慢、调、叠等长调短令,日益丰富,形式体制上的完备,内容题材的不断丰富,为宋词的发展以及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创新奠定了基础。

三、柳词的俚俗化

柳永根据词调声情的内容以及需要,大胆地吸收口语、俗语入词。如《定风波》这首词是柳永俚词的代表之作.词人在词中细腻地描写了一位独守空闺的少妇那百无聊赖以及思念怨恨的矛盾心情。整首诗不仅保留了民歌的特点,而且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该词中,作者采取咏叹与感情的直接表达,而非比兴的手法,该词中感情的奔放热烈明显具有一种大众性。后人对于柳永词所表现出来的“俗”众说纷纭。在当时,对于柳词的俚俗化这一特点,几乎都表明了非议的态度,如晏殊、苏轼等。但是无可非议的是,正是由于这种俚俗,柳词才能在中下层人民中广泛流传,才能使得词可以被当时的世人普遍接受。宋翔凤在《乐府余论》中提及:“柳词曲折委婉,而中聚浑沦之气。虽俚语,而高出足冠群流,倚声家当尸而祝之。”尽管两宋期间文人阶层对于柳词俚俗加以贬低,但是平民百姓却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文学从根本上并没有什么俚俗与高雅的区分,对于每个人的区分标准也是不尽相同。被世人接受,对于后世有一定的影响的就是值得后人研究学习的案例。

《四库丛书总目》谓曰:“词自晚唐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柳永一变,如词家之有白居易,至轼而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一派。”柳永确乎是唐宋词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拐点,他为宋词高潮的到来开启了先声。

参考文献:

[1]高等教育出版社1 9年版,第40页.

[2]人民文学出版社1 6年版,第94页.

[3]吴熊和著,浙江古 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95一页.

[4]田玉琪:《柳永用调究竟有多少?》北京:中国韵文学刊2 3年第2期.

[5]田玉琪:《柳永用调究竟有多少?》北京:中国韵文学刊2 3年第2期.

[6]夏明宇《柳永词在宋代的传播与经典化》,中国韵文学刊第29卷第4期.

[7]夏明宇《柳永词在宋代的传播与经典化》,中国韵文学刊第29卷第4期.

[8]夏明宇《柳永词在宋代的传播与经典化》,中国韵文学刊第29卷第4期.

[9]杨湜.古今词话[M].唐圭璋.词话丛编[Z].北京:中华书局,1986.

[10]罗大经.鹤林玉露[M].北京:中华书局,1983.

[11]张海鸥.论词的叙事性[J].中国社会科学,2004(2) .

[12]蔡嵩云.柯亭词论[M].唐圭璋编.词话丛编[Z].北京:中华书 局,1986.

猜你喜欢

词调
曲类交叠与文本呈现
《喝火令》词调格式探析
宋词词调音乐特征的审美研究
词调学研究的学术空间
《高丽史·乐志》词调下小字标识考释
词调异名现象与词调流行之关系
曲兴词未亡
论后村词的用调特征
论述《江城子》词调的演变
明代词谱对唐宋词选的接受
——以词调与例词的选录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