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测度

2020-06-08范颖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年12期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甘肃

[提要] 甘肃省由于经济基础、区位限制等原因,城镇化水平低,严重制约经济快速发展。推进甘肃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对于改善城镇居民生活环境与条件、加快城乡一体化、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在界定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基础上,构建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熵值的方法对甘肃省14个城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了解甘肃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现状。

关键词:甘肃;新型城镇化;熵值;水平测度

本文受到2019年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项目:“基于产业耦合的陇东地区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研究”(批准号:2019A-121)资助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3月27日

一、引言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城市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作为城市化进程的一部分,中国政府深入探讨了理论和实践,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城市化道路,并确定了中国城市建设新时期的目标。但是这一时期的传统城镇化,在城乡关系发展、城镇可持续发展、城镇布局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为了解决传统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党的十八提出了在新城市化方面取得稳步进展的目標。按照以人为本,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集约经济、资源可持续的原则,提高城市发展质量,提升发展水平,实现城镇平衡发展。

近年来,关于城市化的文献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关于城市化性质的研究。王凯(2013)认为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四化互动、生态文明、布局合理、弘扬文化”为核心。第二类是关于城市发展模式的研究,于猛、宋家宁(2013年)认为,城市发展模式应超越大小城市之间的冲突,协调大中型和小型城市,并形成城市系统。第三类重点研究特定地域新型城镇化现状与问题。例如董哲(2014)以人口大省河北省为研究对象,韩少秀则选择山西省。第四类是关于评估甘肃省城市化水平的研究。关爱萍、陈锐(2014)界定新型城镇化内涵基础上构建测度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甘肃省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实证研究;钱力、杜金娥(2014)采用主成因分析法,构建四类指标对甘肃省14个州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评价。

二、甘肃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概况

统计数字显示,2018年底,甘肃省的全国城市化率为59.58%,2018年为47.69%,低于全国平均11.89个百分点。甘肃省位于西北部偏远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差、资源匮乏、城市化水平排名靠后。从2018年全国各省份城镇化水平来看,甘肃省与全国其他省份还存在一定差距,另外与西部其他省份相比仅高于西藏、贵州。2009~2018年,全国城市化率增速为2.26%,甘肃省为4.7%,表明近年来城镇化速度加快。

甘肃省城镇化具有如下特点:第一,总体城市化水平较低。与全国平均水平尚有差距,且各地州市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民族地区表现尤为明显。第二,近年来,城市化步伐加快,但质量方面不是很高。基础设施投资不够,设施匮乏。第三,竞争力较低的单一城市。工业结构不健全导致城市功能不明确。第四,大型城镇数量少,而中型城镇数量多。规模结构失衡,缺乏中心带动城镇,无法发挥辐射效应。

三、甘肃省新型城镇化水平测度体系构建

(一)新型城镇化内涵。20世纪80年代,社会学家费孝通提出的“小城镇、大问题”的观点。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提高城镇化建设的质量,2014年国务院出台《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在探索中国城市化意义过程中,它不断完善和成熟。第十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报告,从本质上明确中国城市化新道路的内容。所谓的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集约、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以完善产业结构与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市场经济作为体制基础,大中小规模城市同步建设、布局合理、功能互补、城镇体系完善。最终形成产业布局合理、人民安居乐业、生态环境优美、城乡一体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二)甘肃省新型城镇化水平测度指标。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出发,参考甘肃省的实际情况,整体考虑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数据的代表性以及可采集性,同时,根据建立合理、方便的指标体系的原则,选取甘肃省新城市化的二级指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人均生产总值、常住人口养老保险覆盖率、常住人口医疗保险覆盖率、居住面积、每万人拥有公车数量、城镇公共供水普及率、城市污水处理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市家庭宽带接入能力(用户数)、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数量、城市建设用地占市区比重、城市建成区绿地率、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天数比重共14个二级指标。形成城镇化水平、经济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资源环境五个一级指标。(表1)

四、甘肃省新型城镇化水平测度实证分析

(一)数据收集与处理。根据衡量甘肃省城市化水平的指标体系,对2018年甘肃省发展年鉴、2018年甘肃省各地级市统计年鉴、2018年中国城市年鉴、2018年甘肃省环境状况公报、2018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8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等进行整理,同时收集甘肃省统计局、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甘肃省民政厅等相关机构数据,以确定甘肃省新型城镇化水平测度指标的基础数据,形成数据库。

由于统计年鉴中个别数据出现了缺省,利用“内插法”对缺省的数据进行补缺,而对于不具备“内插法”的情况,根据数据做回归或趋势分析获得。内插法的公式为:

(二)权重确定。指标权重是影响甘肃省城镇化水平的重要因素。大多数学者使用主观或客观的方法来确定研究。主观方法包括专家法、层次分析法等。客观法主要通过主成因分析法或因子分析法进行定量研究。确定权重的主观方法简单易行,但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准确度较低。

主成因分析法在指标与个案差距较大的情况下较为准确。甘肃省市州数量与评价指标数量相近,因而无法使用成因分析。为准确衡量甘肃省新型城镇化水平,本文采用能客观性赋权方法改进熵值法来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熵值法是一种定量的权重分配方法。计算指标信息的熵,根据指标相对变化程度对数据集的影响确定指标权重。熵值法基本排除主观因素影响,客观性强,可信性高。本文采用Mat lab编程进行数据分析。改进的熵值法是在出现极端数据的情况下通过对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使熵值法在计算中更符合数据特征,实用性更强的一种改良赋权方法。

由于甘肃省14个城市的城市化评价指标存在较大差异,且极值较多,因此采用改进的熵值法对甘肃省新的城市化水平进行了赋权和更准确的评价。

1、标准化处理。因各个指标的量纲和数量级存在差异,为减少量纲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表2)

2、消除负值。由于数据之间的差异,一些数据在标准化处理后可能会显示较低或负值,为了统一和便于计算,对标准化数据进行了处理,消除负值的影响。

3、第j 项指标下第i个城市样本值的权重(表3)

4、计算j项指标的熵值

5、计算j项指标的差异性系数

6、确定j项指标值的权重(表4)

7、计算样本的评价值。采用加权求和公式,在确定二级指标的权重后,根据14个城市在14个指标下所占的比重,计算一级指标:城镇化水平、经济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资源环境五个维度的评价值。

8、计算各个城市的城镇化发展水平。14个城市五个维度的评价值之和即为各城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表4)

(三)甘肃省新型城镇化水平分析。根据确定的熵值和权重以及各评价指标得分,对甘肃省 14个城市在五个维度的评价指数得分和综合评价指数得分进行加总并排序,如表6所示。(表5、表6)

五、结论

(一)甘肃省14个城市新型城市化总体发展水平不平衡。甘肃省嘉峪关市是省会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新型城镇化程度最高,兰州首府位居第二,传统工业城市金昌位居第三;排在最后的是临夏州和甘南州,两州都属于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落后、文化闭塞、基础设施薄弱、城镇化水平低。定西市地理位置偏僻、自然条件恶劣,又无资源优势,第二产业比重小,城镇化水平也较低。武威市、张掖市、平凉市、白银市、陇南市、天水市6个区级城市在新型城镇化的第一级指标上没有显著差异,在总体城市化排名中处于中等位置。庆阳市、酒泉市是典型的资源城市,主要依靠资源优势,具有重要的第二产业,工业化程度高,城市化程度高。

(二)甘肃省14个城市在城镇化发展维度上不均衡。例如,兰州市在经济发展、公共基础服务、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等维度得分较高,但在城镇化水平维度的得分不甚理想;嘉峪关在城市化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表现较好,但低于经济发展水平。金昌市在经济发展维度排名第一位,但在资源和环境方面排名靠后。白银市在总体排名的中间部分,但资源环境维度较低。庆阳市在经济发展维度表现出众,但其他各项维度都与兰州市、嘉峪关市差距较大。维度分析表明,甘肃省城市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还不能实现均衡的可持续发展。甘肃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应该对症下药,重点推进。对于资源富集地区,发挥其产业优势,注重其可持续发展,使其成为产业集聚功能较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其他地区应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重点发展第二、第三产业,产业为支撑,合理确定并强化城市的主体功能,加快区域中心城市的培育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应发展与当地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特色和优势产业,提高自身发展能力。同时,政府应努力落实民族地区发展政策,促进各民族的和谐与共同富裕。

主要参考文献:

[1]董哲.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2]王凯.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与模式思考[J].上海城市規划,2014(6).

[3]于猛,宋家宁.我国城镇化模式研究综述——基于规模选择和典型模式推广的分析讨论[J].中国土地,2013(3).

[4]关爱萍,陈锐.甘肃省新型城镇化水平测度与评价[J].经济研究导刊,2014(33).

[5]钱力,杜金娥.甘肃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J].北方经贸,2014(7).

[6]范颖.甘肃省新型城镇化水平测度与路径选择[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

[7]吴殿廷,赵林,高文姬.新型城镇化的本质特征及其评价[D].北京师范大学,2013.6.

猜你喜欢

新型城镇化甘肃
行走甘肃
甘肃卷
我叫甘肃,花开时节待君来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甘肃卷
大美甘肃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