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慧眼辨诗情

2020-06-08王绍忠

课外语文·下 2020年5期
关键词:古代诗歌鉴赏教学策略

【摘要】中国古代诗歌历史悠久,成绩卓著,并以其独特的美感成为古今文学作品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近年来,如何在高中进行古典诗歌鉴赏教学,已成为中国语文教师探讨的一个教学问题。本文从美读、物象、技巧以及多媒体运用等几个方面来探讨总结出鉴赏古代诗歌的策略,从而更好地为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服务。

【关键词】古代诗歌;鉴赏;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15-0035-02

【本文著录格式】王绍忠.慧眼辨诗情——浅谈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教学的有效策略[J].课外语文,2020,19(15):35-36.

古代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学阆苑中经久不息的奇葩。诗歌教学是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板块。之前传统模式主要是教师吃透诗歌内容,然后通过课堂讲解分析,嚼碎揉烂后灌输给学生,这种方法只是单一的知识传输,并没有注重学生鉴赏诗歌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怎样才能讓诗歌鉴赏教学更加有效,是一个值得所有语文教师探究的问题。本文将结合高中所学经典诗篇探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以美读,悟诗情

古代诗歌是一种经典的文学样式,其本身就是美的存在,优美的意境渗透出作者平静淡然的心灵世界,让我们看到其乐观旷达、自由自在的人生追求。在诗歌鉴赏教学中,教师要高屋建瓴,从整体层面加强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感知,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美读。所谓美读就是有节奏、有感情且全身心投入地朗读。这样能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如临其境、如同诗人本人一样地融入诗歌的意境,净下心来细细感受诗歌中所抒发的情感。高中课本中精选了许多古代经典诗歌,如《春江花月夜》“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这首被闻一多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诗歌,语言简洁,诗人凭借对春江、春花和月夜的描绘,极尽笔力地歌颂大自然的绮丽景色,歌颂尘世间纯洁爱情。诗人把游子对闺中思妇的同情延展开来,与诗人对生命哲学的追求和对未知宇宙奥秘的探索相结合,水到渠成地汇成了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优美而旷远的意境。在讲授这首诗时,笔者先播放了一首柔和的古筝曲,然后让学生在舒缓而优美的音乐声中由乐入诗,由诗入心,逐渐走入作者所营造的氛围中,慢慢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情感,使整个课堂氛围渐入佳境。

二、用媒体,悟诗情

诗歌的美在于透过诗歌的文字为读者营造出美丽的画面,诗人将自己内心丰富的情感、想象力与优美的语言融为一体,寄情于天地间的一草一木,酣畅淋漓地抒发着个人的身世遭遇或者情感遭遇。含蓄而有意境的古代诗歌,让我们感受到美的同时,也给我们的教学设置了许多障碍。如何让学生在理解诗歌情感的基础上与诗人产生共鸣,这是所有高中语文教师最头疼的问题。对于古诗歌的教学,多媒体的运用能有效调动学生的所有感知,让其通过视觉、听觉全方位投入诗歌特有的氛围中,以声传情,以情达意。让学生能迅速融入到诗人倾心营造的氛围中,感悟诗歌蕴含的丰富情感。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这几句诗画面感很强,讲授时可以用多媒体图片将枫叶、荻花、月入江等景象表现出来,甚至可以表现出秋风萧瑟的景象。直观醒目的画面与音效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能深切感受到诗歌所蕴含的那种哀怨凄凉的氛围。再如柳永的代表作《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在教学时我便播放了《雨霖铃》的Flash,萧瑟凄冷的秋天,雨后阴冷的黄昏,汴京城外的长亭边,一对情人,紧紧握着手,泪眼相对,谁也说不出一句话来……形象直观的视频画面,感人至深的插曲,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增加想象、加深体悟。通过诗歌情景重现,渲染了意境,更引导学生加深了对词的意象、意境的感悟,进而深化了对作者借诗宣泄的感情的理解,多媒体辅助为语文教师进行诗歌鉴赏教学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

三、找物象,明诗情

物象是诗人表达情感的渠道。诗歌正是借助物象来构建一幅幅画面,从而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的。在鉴赏诗歌时,可引导学生找出诗歌中的物象,通过对物象的分析,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诗歌传达出来的情感。因此,它是语文教师进行诗歌鉴赏教学的另一个有效方式。

《蜀道难》中有许多经典的意象:“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在教学时,笔者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诗歌中描绘的画面。当一张张图片展示在学生面前时,学生震撼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惊叹于祖国河流和山脉的恢宏壮丽,师生通过对图像的观察,直观地感受到了诗人浪漫主义气质和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再如《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读这首诗,只需让学生闭上眼睛,在脑海里描绘这样一幅画面:黄昏,夕阳斜挂在山头欲沉还留的样子。眼前满目凄凉,枯了的藤,已经没有了生命。千年的老树,如一位风烛残年老头在飒飒的西风中瑟瑟颤抖。荒凉的古道,一位落魄的书生牵着一匹体弱无力的瘦马缓缓走来。飘零在天涯海角的人,面对如此萧瑟的景色,看着远处,小桥、流水、人家,炊烟袅袅,是多么的安详、静谧而又温馨,想到家乡、亲人离自己是那么的遥远,怎么不断肠呢?

古代诗歌中“意”与“象”的关系亦即“情”与“景”的关系。王夫之说“会景而生心,体物而得神,则自有灵通之句,参化工之妙”。教学时,教师可借助物象所呈现的画面,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也能提高诗歌鉴赏教学的效果。

四、凭技巧,明诗情

诗歌语言是文学语言中最精华的部分。为达到言简意无穷的效果,诗人往往会通过表达技巧来展现诗歌内容,凸显诗歌的思想内容。技巧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进行诗歌鉴赏教学时,从表达技巧切入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是诗人听闻琵琶曲后的感受,是虚写。只有知晓诗歌中虚实结合的技巧,学生才能分析出诗歌蕴含的情感,才能深刻理解诗人流亡江州后的消极抑郁情绪。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朱熹这首诗是写梅花的,却几乎全篇没有直接去描写梅花的形状、颜色、香气、味道或精神品质,它只是描写了盛开的环境、诗人围绕梅花的活动以及内心感受。只是用烘托和渲染的手法来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质。抓住诗歌中“惆怅”“独”等字眼,以及“相思应恨劫成灰”这样的关键句,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借梅花抒发了内心复杂的情感。他心中有万种情绪又无从说起,他踟蹰于梅花下沉吟良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是何其落寞和惆怅啊。

俗话说:“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音。”掌握诗歌技巧是学生更加深入理解诗歌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诗歌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利用技巧鉴赏诗歌的能力,让他们学会掌握诗歌技巧,感受诗歌的情感。

五、结语

言而总之,中国古代诗歌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者,应该运用合理且行之有效的方式,注重对学生的方法引导,让他们掌握一定的鉴赏技巧,在诗歌学习中提高自身对美的欣赏能力,在学习祖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猜你喜欢

古代诗歌鉴赏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批判性思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培养及应用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传统文化
高中古代诗歌教学的三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