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题材小说中文化负载词英译策略

2020-06-08辛玮王玉兰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文化负载词

辛玮 王玉兰

内容摘要:在“走出去”的战略大背景下,中华文化也焕发生机,在世界崭露头角。同时,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越来越受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这类研究大多以汉文化为题材,少数民族小说作为少数民族文化的承载体,其翻译热度远不如汉族小说。本课题进行的研究将弥补当前对少数民族体裁小说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不足的现状,让中华文化尤其是少数民族文化真正“走出去”。

关键词:少数民族题材小说 文化负载词 穆斯林的葬礼

《穆斯林的葬礼》为回族女作家霍达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一部反映穆斯林生活的圣洁诗篇、一个平凡而有闪光的穆斯林世界。该书以少数民族回族为视角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1]”。翻译界中不乏大量汉族小说的优质翻译,但对少数民族题材小说的翻译却占极小部分,且翻译中会有文化鸿沟现象、跨文化交际困难等问题。不少翻译学家提出了众多的翻译方法,在少数民族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中,方法也不计其数本研究以《穆斯林的葬礼》为范本,对其代表性的回回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进行研究,以弥补当前对此类题材翻译中出现的错译、漏译等问题,从而使少数民族特有文化广为所知。

一.少数民族文化负载词界定

胡文仲(1999)曾言:“文化负载词是特定文化范围内的词,是民族文化在语言词汇中直接和间接的反映。”少数民族文化负载词即为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特有文化的载体,这类词语不仅承载了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内涵,且只存在于一种既定文化,在另一种文化中无法找到相对应的词汇。其独特性使得跨文化交际中此类词汇的翻译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回族语言文字习俗传承

回族为我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之一,“在祖国大家庭中,回回民族是一个独具特色的、逐渐形成的人类共同体。[2]”并且,“她,既非华夏古国土生土长的固有民族(如汉、笛、羌等族),又非纯粹移植赤县神州的外来民族,而是凭借着伊斯兰文化的巨大凝聚力,将不同国度、不同语种的穆斯林凝聚一体,使外来成分与局部土著居民熔于一炉的民族。[2]”

回族采取经堂教育方式(阿拉伯文教材与汉语讲授相结合)。这种教育方式及历史传承下的熏陶,使得回族形成了大量特有的极具民族特色的专门词汇——经堂语。“总结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第一类是大量使用阿拉伯语音译借词;第二类是回回大量使用波斯语词汇;第三是回族人民使用的一些特殊词汇(汉语专用语,有些词还沿用古义)。”(《回族民俗学》王正伟)[2]。就回族语言使用之复杂性,回回在日常交流中不免会有特定词汇,《穆斯林的葬礼》中此类词汇出现在各种场合,其涉及到伊斯兰教、穆民等,外译起来会有些许困难。

三.《穆斯林的葬礼》中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研究

(一)音译法

在翻译界,音译法常被人所诟病称其不谓翻译方法不可登大雅之堂;然而随着时代发展,音译这种翻译方法逐渐开辟出星光大道,因为很多作品的翻译很多特定词汇的翻译采用音译不会流失原文的原汁原味。如:

例(1)按赛俩目而来坤! An salam allakun! [3]

例(2)吾而来坤闷赛俩目! Iu allakuman salam!

例(3)穆民Mumin

在文中出现的穆斯林的共同语言中,译者采用了音译法,尤其是经名(Arabic name)并非采用拼音音译,而采用了阿拉伯语音译。包括相互问好的“按赛俩目而来坤”和“吾而来坤闷赛俩目”,在翻译时才用了音译。在此段采用音译法在我看来有两个好处:一是本来在文中中文为阿拉伯音译文,所以在英译中作者也沿用了音译法,保留了伊斯兰教特定載体的文化词汇;二是文中接下来有对应的详细解释——这是穆斯林见面问好的相互祝福,回族与其他民族的交往礼仪不同,通用一种见面语,也叫祝安词,这是全世界穆斯林的共同语言,无论他们走到天涯海角,都能凭借这熟悉的声音找到自己的同胞。而朵斯提(Duoshti)在文中也有相应的解释即“朋友”、“同胞”、“兄弟”,回回没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如上述提到基本使用汉语和汉字,“但其中夹杂某些不肯割舍的阿拉伯语中波斯语词汇,使‘朵斯提听起来无比亲切”。

除此之外,如文中“爸爸”本来是对老者、学才的尊称呼,梁亦清以此称呼土罗那定,便两种意思兼而有之了。英译版中将“爸爸”译作“Baba”,这是为了区分之后的“父亲”(Papa)。

(二)意译法

(张培基 1980)曾道:“意译要求译文能正确表达原文的内容,但可以不拘泥与原文的形式。”意译效果较好,更加照顾读者的感受,考虑如何与读者进行沟通,抓到原文的精髓和主要传达意思,让不同语言作者体会到相同的阅读情怀。意译法挣脱原文的限制,跳出条条框框以传意,但在少数民族小说题材中意译使读者清楚明了的同时可能又会破坏原文结构,失去其文化载体。

如文中的大净翻译成“ghusl(thorough ablution)”, “大净”为宗教用词,将其解释为英文相匹配的“ghusl”, 并加注解释为“thorough ablution” “ablution”为洗礼,“大”意译为整体、整个即为“thorough”。

(三)增译与省译

1.增译

为了避免译文冗长、结构复杂,译者往往在脚注补增翻译(加注式增译)以解决理解困难问题,如文中对“克尔白”的解释 “Kabah: a small cubical building in the courtyard of the Great Mosque at Mecca containing a black stone sacred to Muslims throughout the world...” 使读者明白“克尔白”立方型建筑物,并位于麦城。

原文增译即在译文中进行解释说明,在不影响译文长度时进行适当的补充翻译,不需要额外加注。如文中“‘爸爸本来是对老者、学才的尊称呼”,将其翻译为 “Baba is a courtesy title foe elderlies and scholars, akin to ‘fuzi (teacher) in the Han language, though it has come to be the term of address for grandfather. ” 译文对原文这句话进行了适当扩充,进行了必要的解释,避免产生歧义。

2.省译

省译法通常用来避免译文累赘。在选择翻译方法时,省译在入选排行榜中位置相对来讲比较低,译者会更可能采用转化、异化、同化等方式而谨慎使用省译以避免造成漏译假象,在不影响整体行文前进的基础上,省译不仅使文章更简洁也能保留原有结构。

如文中“哮噜玉环”翻译为 “jade chains” 将文中的“哮噜”省去不译,并不影响对原文的理解。

如“穆斯林一天须做五次礼拜,日出前的晨礼(榜答),午后的响礼(撇什尼),太阳平西时的晡礼(底盖尔)日落定前昏礼(沙目),夜间的宵礼(虎伏滩)”英译版将其翻译为 “Muslims perform salat five times a day: early morning before sunrise(Salat al-Subh), in the afternoon(Salat al-Zuhr), at sunset (Salat al- Asr), at dusk right after sunset(Salat al-Maghrib) and at night (Salat al-Isha)”. 文中巧妙的将洗礼名称略去而译为对应的宗教洗礼名称,以一天的时间为线索也不会造成误解。

四.结语

在少数民族题材小说翻译过程中,译者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英汉互译基本功,更应该深入探讨研究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历史变迁等影响民族发展的因素。在理解通晓其整个民族大背景和文章所要输出的中心意思后进行翻译,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传递其中的文化信息,使源文化在目的语中得到最佳的体现,尽量做到既保持原文结构体也能使不同语言的读者读懂。根据翻译目的不同与翻译效果的不同, “既要做到能準确地传达原文的交际意义,又要尽可能地接近原文。[4]”

在翻译中无论采用哪种翻译方法来翻译少数民族题材的行文,定要根据上下文理解其真正内涵以决定选择原意或是引申义等。在跨文化交际中,译者担当者不可磨灭的角色,是传播中华文化汲取外界优秀文化的重要纽带和桥梁,也具有建设性意义。译者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展现出少数民族文化内涵,更好地传播少数民族文化,让外界对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参考文献

[1]霍达.穆斯林的葬礼[M].杭州:作家出版社,2008.

[2]王正伟.回族民俗学[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

[3]Huo Da, The Jade King: History of a Chinese Muslim Family[M]. Translated by Guan Yuehua. Panda Books.

[4]李亮.新疆文化负载词的英译[J].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6.

基金项目:本项目为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大学生创新项目“少数民族题材小说中文化负载词英译策略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介绍:辛玮,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王玉兰,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文化负载词
浅析《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针灸学通用术语》文化负载词音译浅析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从视域融合视角看《孝经》文化负载词英译
基本层次范畴理论与词汇翻译的越级策略
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研究
释意理论观下的文化负载词的口译
从美剧字幕看中文文化负载词翻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