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2017-02-25李智慧
【摘要】文化负载词反映了一国的民族文化底蕴,同时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有助于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和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的三个维度对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现状进行了分析,以寻求最佳翻译,促进中外交流。
【关键词】文化负载词 生态翻译学 英译现状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为了更好的融入世界,中国需要将自己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让世界更多的了解中国,关注中国文化。汉语文化负载词既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又反映了新时代的发展动向。只有准确的对汉语文化负载词进行翻译,才能更好的传播中国文化,加强中国与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二、生态翻译学
生态翻译学是一种比较新的翻译理论。该理论是由清华大学胡庚申教授在2001年国际翻译大会提出的。它借鉴了达尔文的“适者生存”原则,强调从生态角度对原文进行翻译,即所谓的“翻译适应选择论”。“适应”与“选择”是生态翻译学的基本标准,译者首先要适应原文的生态环境,然后再从自身角度出发对原文的生态环境进行选择,从而表达出具有新意的译作。最佳的适应和选择造就了最佳的译文。要实现“最佳”就要进行多维度地适应和选择。所谓的多维度是指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以这三个维度为视角,进行适应性选择,从而整合出适应度最高的译作。
三、文化负载词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包含社会习俗、历史典故、思维模式、价值取向、宗教信仰以及行为规范等。语言作为一种符号,是文化的载体,记录了所有的文化现象。所谓的文化负载词就是指那些最能体现文化信息并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词汇。它是文化诸因素最直接的反映,是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或习语的集合,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活动方式。
四、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生态翻译学强调译者的主体性,通过译者在生态环境中进行多维的选择和适应,从而产生出最佳的译作。本文将分别从生态翻译学所涉及的三个维度对汉语文化负载词进行分析。
1.语言维。语言维是指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对语言形式进行适应性的选择转换。汉英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是不同的,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要注重两种语言各自的语言特点,实现最佳翻译。例如:(1)众人拾柴火焰高 The fire burns high when everyone brings wood to it(2)打铁还需自身硬 One has to be very strong if he wants to strike the iron. 以上范例均出自習主席的演讲,译者虽然都采用了直译的翻译方法,但仍然很好的表达了意思,传达了原语中的文化内涵。
2.文化维。文化维是指在翻译过程中要注重双语文化内涵的表达与传递。翻译活动不仅是一种语言符号的转换过程,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过程。英汉这两种语言深受其文化背景的影响,深刻的反映了各自的文化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因此,在翻译时,译者只有充分考虑到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才能准确的传达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例如:(1)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2)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Do not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这几句谚语在英译时没有直接进行翻译,而是使用了英语背景的读者所熟悉的文化负载词来替代,既传递出双语文化的内涵,又有助于英语文化读者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3.交际维。交际维则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胡庚申,2011:5-9)例如一些特色词汇的英译,(1)三严三实:Three stricts and three honests (“being strict in morals, power and self-discipline,” along with “being honest in decisions, business and behavior.”)(2)四个全面:Four comprehensives (comprehensively build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comprehensively deepen reform; comprehensively implement the rule of law; comprehensively strengthen Party discipline.)这些都是独具中国特色的词汇,在外国文化里并没有对应的词,因此在翻译时,要在后面加一些注释,以方便外国读者更好的理解。
五、结语
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分析了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现状,要求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注重生态翻译学的三个维度,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适当的适应和转换,以实现最佳译作,从而达到弘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加深中国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素惠.汉语新闻标题英译的生态翻译学视角[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2.
[2]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3]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田[J].中国翻译,2011(2):5-9.
作者简介:李智慧(1990.10-),女,山西大同人,中北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