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谈理工科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学

2020-06-08李建华

文教资料 2020年9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

李建华

摘    要: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广大青年尤其是新时代大学生,必须继承和发扬。理工科大学生所学专业虽属于自然科学,也要提高人文素养。面对理工科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传统文化教学要促使他们完成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的融合;使他们了解文化源流,增强文化自信;使他们从了解艺术世界,在传统文化学习中灵动地树立民族自豪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 传统文化    理工科大学生    传统文化教学

中国有数千年文明史,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已变成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为此很多高校着手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有的已经开设了传统文化相关课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由于受到苏联重理轻文教育模式的影响,在“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观念下,很多学生选擇了理工科。理工科专业教育以自然科学为主,传统文化教育尤为缺失,既影响了理工科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又影响了他们未来事业的发展,难以在高端技术和管理上取得重大成就。为此,一些大学在理工科专业中着手开设传统文化课。

理工科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往往具有较强的数理思维。面对这一群体,传统文化课老师需要在教学中建造一个思维管道,将他们的数理思维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知识海洋贯通起来。

一、从理性思维到感性思维

理工科大学生长期以来受到数理思维训练,对事物的看法往往容易看本质,但缺乏审美能力。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大量审美,如书法、绘画、文学、戏剧等。审美往往是感性的,这些艺术门类的欣赏往往需要感性思维。传统文化是人学,是关于人的学问。理工科学科重视自然科学,往往难以表达人的主体感知,传统文化中的诗词往往能审美地表达人的感知。

如何对理工科大学生灌输感性思维教育?我们在教学中举古人在文学作品中如何表达“愁”的例子。“愁”是人类特有感受,“愁”无法触摸,无法视听,难以用理性的东西来衡量。如何用文字表达这种情感?我们来看被称为“词家三李”的李白、李煜、李清照是如何表达此类情感的。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七尺男儿怎会有三千丈白发?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这三千丈的白发正是心中愁绪的象征。南唐后主李煜从南唐国主到北宋阶下囚后,每日只是“以泪洗面”,心中愁绪难以宣泄。其《相见欢》云:“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在李后主眼中,离愁似一团乱麻,不仅无解,而且越理越乱。李后主晚年词《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此时,李后主心中的愁绪如同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这样的比喻十分形象生动,这样的感觉不是用理性能够解释的。王国维说:“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1](4)李后主阅世甚少,故能以赤子之心用词描述他对世界的感知,他仿佛担荷了人间的罪恶,其词具有普遍的审美意义。

跟李后主相似,李清照也是一位从五色云端掉入凡间的人。晚年李清照经历了国破家亡后,愁绪万端,其《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双溪那里的小舟可能太单薄,载不动自己的万千愁绪。此时的“愁绪”在李清照眼里,竟是有了重量,且能够压沉小舟。李清照极富才情,人生传奇跌宕。她以理性思维完成了《金石录》的写作,其间对古物的考据甄别有理有据。正如她在《金石录后序》中所说:“凡见于金石刻者二千卷,皆是正伪谬,去取褒贬,上足以合圣人之道,下足以订史氏之失者皆载之。”[2](558)当她填词时,以女词人特有的思绪和细腻笔法,将人生的爱恨情仇诠释得淋漓尽致。

除了“词家三李”外,秦观也是此中高手,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词中描写的愁绪像大海一样广阔。再如《浣溪沙》:“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此时的愁绪又如同牛毛细雨,无边无际,密密麻麻。愁绪是人类的一种情感,十分抽象。在唐宋天才诗人的笔下,愁绪变为乱麻、丝雨等具象,如春水般绵绵不绝,如大海般广阔。如何将看不见不易理解的东西具象化,是艺术家的一个重要命题,这是无法用理性思维解决的。“斗酒诗百篇”的李白正是在失去理性的情况下,以醉态思维,写出超感性的名篇。理工科的同学若要理解传统文化作品中的文艺作品,必须更换一种感性思维。

二、从现代回归传统,了解文化的源流,增强文化自信

理工科大学生生活在现代社会,享受着现代文明带来的种种好处。近代以来,由于西学东渐,西方文明进入中国。绝大多数理工科的学问来自西方世界,理工科的大学生接触的可以说基本是“西学”,不太了解中华文化源流,容易缺少文化自信。一些古人就因为不了解传统而犯错。明人有一幅名为《孔子圣迹图》的画作,其间就有很多想当然的错误。他们用明朝的思维想象春秋末期的孔子授徒场景:孔子坐在椅子上,课桌上放置了一些书籍。殊不知,东汉蔡伦以后才广泛使用纸张,椅子在宋代才流行于中土。

一方面,我们要让理工科大学生看到中国融入世界带来的好处,很多改变了中国人生活的东西是舶来品。自大航海开始后,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世界真正进入全球史时代。美洲的玉米、番薯、土豆的引进,改变了中国的食物结构,使中国能养活的人口大大增加,“康乾盛世”也被史家戏称为“土豆、红薯盛世”。教学中,我们可以从大学生喜欢的古装片入手,让自己寻找古装片中所犯的常识性错误,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升文化积淀。

另一方面,要让理工科大学生看到中国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从而增强文化自信。英国人李约瑟精熟中国科学技术史,著有《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该书指出了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的贡献。实际上,早在四大发明之前,丝绸之路就已经将中国的丝绸和瓷器等物产带入沿线国家,促进了欧亚之间的文化交流。明朝郑和下西洋代表了当时世界航海技术的最高水平,也向国外传播了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在东亚地区很有影响。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国家,在没有本国文字的情况下,接受了汉字,同时接受了来自中国的儒家思想、道教和汉传佛教。可以说,是中国建立了东亚的文化思想体系。另外,中国的政治体系亦成为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国效仿的对象。尤其日本文化深受唐朝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理工科大学生,不仅要看到外来文化对中国的积极影响,而且要看到中国文化对世界的积极影响。既不能狂妄自大,又不能妄自菲薄。既要看到中国古代对世界的贡献,又要看到最近几百年,中国对人类的贡献并不大,像中国这样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大国,理应对人类社会多做贡献。理工科大学生要在增强文化自信的同时树立为人类社会多做贡献的理想,这对学习本专业也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三、从现实世界到艺术世界

理工科大学生从事的多是对物质世界的学习和研究。物质世界具备的自然规律过于真实,使一些“理工男”“理工女”被认为缺少情趣,高智商却低情商。传统文化有许多作品建构了主观的艺术世界,常常以自我感知客观自然世界,一切事物“皆着我之色彩”,经常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被历代画家奉为圭臬的王维《袁安卧雪图》在大雪之中画了一株翠绿芭蕉。芭蕉产于南方热带,如何翠绿于北方大雪之中?袁安是东汉高士,袁安卧雪则是身体僵冷却关心他人的行为,王维写芭蕉的身冷性热表现的正是袁安的身冷心热。王维作画,常常不问四时,桃、杏、蓉、莲等植物会在一幅画中同时出现,其写意手法被董其昌视作文人画的典范。历代画家创作了一幅幅艺术作品,有写实的作品,也有大量写意的作品。

中国戏剧是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表演、绘画等多种艺术门类的综合艺术,至元代而臻于极盛,明清戏剧作家和表演艺术家在元杂剧基础之上踵事增华,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戏剧表演体系。中学语文课本已有大量戏剧作品,但这些作品实际上只停留在文本上。由于历史原因,元杂剧只有剧本流传至今,音乐及表演已荡然无存。所幸的是,元杂剧中的名篇多被现存戏剧重新改编登台。

西方戏剧受亚里士多德“模仿说”的影响,以写实为主,尽量模仿自然,表现真实,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排演莎剧《威尼斯商人》时为建造一条大船而苦恼。中国戏剧则重在表意,以一个小小的艺术舞台演绎多样的世界。当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看到赴苏联演出的梅兰芳表演《打渔杀家》时方豁然开朗。京剧《打渔杀家》中的萧恩、萧桂英父女在舞台上表演打渔时手持船桨做相应的动作就象征表现了船在江中的场景。京剧《蝴蝶杯》“藏舟”及昆曲《玉簪记》“秋江”也是用同等手法表现江上行船的艺术真实。京剧《霸王别姬》则展现了楚霸王失败后的凄楚情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竟不能保护自己的爱妾宝马。剧中展现十面埋伏场景的汉兵只有少许演员,而乌骓马只是一根黑色马鞭。中国戏剧的表演与现实世界有很大差距,几个演员在舞台上就能够表现大千世界。这种表演是高度程式化的,如关门、坐船、上马等,都有一套固定程式。舞台表演追求的是艺术真实,人物动作不是对生活动作的直接模仿,而是在生活动作基础上通过想象和美化进行艺术再加工,使之成为一种规范化的艺术形式。教学时可以在同学们看戏过程中将中西戏剧的差异讲解出来,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国戏剧的程式化,了解中国戏剧展现的艺术世界。

北宋理学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横渠语录》)往圣的绝学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并给予了我们文化自信。理工科大学生具有独特的优势,数理思维使他们进入研究领域后往往比文科生具备更强的逻辑思辨能力。理工科学科与传统文化精神并不相抵牾,魯迅、郭沫若都是学医出身,无论在研究领域还是创作领域都攀登到了顶峰。理工科的大学生不仅可以在本学科取得好的成绩,说不定还能够“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继承和传播传统文化上取得重要贡献。传统文化的积淀和感性思维的培养反过来将促进他们在本学科的高端领域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王国维.人间词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宋]赵明诚,撰.金文明,校证.金石录校证[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5.

基金项目:广西高教本科教改工程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9JGZ141)浙江省哲社项目(项目编号:17NDJC115YB)。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