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高等教育合作发展模式创新研究
2020-06-08刘敏
刘敏
摘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程度日益加深,各领域均获得了更多的中外合作契机,这为弥补国内发展不足、赶超国际先进水平提供了优势资源。基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不均衡的客观现实,部分高等院校逐渐从“单一输入”向“平等对话”的需求转型,另一部分高等院校迫切需要引进外部合作优势、弥补自身不足,由此形成了中外高等教育合作发展模式的创新需求。文章立足“一带一路”背景下,展开中外高等教育合作发展模式的创新研究,提出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21-0007-02
就中国与世界在开放性方面的关系而言,“一带一路”倡议集中体现出以经济为纽带,强化了不同国家在各产业、各行业、各领域合作的可行性,其中高等教育作为重点合作项目,在“一带一路”沿途国家地区所形成的合作框架中突显出人才价值,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具有长远的意义。
一、中外高等教育合作发展模式创新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专业领域的拓宽。教育事业发展与国民经济需求存在着密切关系,以社会各产业人才需求为教育发展方向,人才市场对于高校专业建设具有强烈的导向性作用。随着中国社会进一步向国际化迈进,大量全新经济支柱产业出现、落后产能陆续淘汰消亡,因此高等教育专业也面临着新陈代谢。在“一带一路”倡议契机下,沿线国家地区都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包括基建、物流、通信、旅游等各项产业蓬勃发展,与之直接相关或间接相关的产业不断衍生,这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挑战,相关产业带动了各种专业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在此基础上,中外高等教育合作可以通过互通有无的方式,填补我国高等教育范畴中一些空缺的专业类型,以此拓宽专业领域出口。
第二,有利于倒逼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合作也意味着竞争,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力量介入,与我国高校展开生源方面的竞争,这也意味着中国高等教育既迎来了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国外高校对优质生源的争夺,能够倒逼我国高校主动展开内部改革,合作是一种共赢途径,一方面可以将国外先进教育资源、经验、师资等引入到国内高校,在短时间内形成势均力敌的状态;另一方面,还能促使我国高等教育主动出击,将自身的优势资源、先进模式向世界范围内推广,提高自身在国际领域的教育知名度,从而吸引更多留学生、外教人员加入国内高等教育发展序列,以此实现高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有利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人才的输出。中外高等教育合作发展模式不仅具有人才培养优势,也为人才输出提供了新的平台。基于“一带一路”倡议,我国在基础建设、通信、物流、互联网等方面具有优势,成为中亚、东南亚等地区急需引进的产业项目,在经济共赢发展模式基础上,人才的流动进一步被盘活,有利于构建宽口径、多专业的人才输出途径,解决高校生源就业、创业问题。
二、中外高等教育合作发展模式创新的阻力
事实上,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就广泛地展开了中外高等教育合作发展模式探索,但彼时我国高等教育在整体层面处于落后状态,其所谓合作大多是援助性质的,即从高等教育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引进资源,从长远来看这种“教育输血”的发展方式是难以为继的。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迎头赶上,“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也极大地改变了教育合作环境,在创新中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阻力。
第一,盲目发展、办学质量难以保障。一些高校单纯地追求“中外合作”而忽略了教育本质,将重点放在外教、留学生的引进上,这不仅加大了高等教育管理难度,同时也增加了教育成本,且表现出明显的“重引进、轻交流”特征。尤其严重的是,在人才引进方面专业知识技能的考量标准较低,很多外籍教师的引进只是从外语学习角度考虑,而在其他相关专业方面考察并不严格,而教师是教育的主导资源,知识能力单一、专业素质较低很难发挥高等教育中外合作的效果。
第二,投入不均、东西部差异性较大。从高校级别上看,“211”“985”等一流名校在教育投入方面较大,基于教育投入所形成的“马太效应”造成中外高等教育合作方面的嚴重不均衡性。从地区角度说,我国东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严重失衡,东部的教育资源投入相对充足,具有优势条件展开中外高等教育合作,而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实力较差,能够吸引国外优势教育资源的力量薄弱,如青海、西藏、新疆等地,在中外合作的高等教育模式创新能力上十分欠缺。
第三,监管不力、存在商业运营弊端。所谓“中外高等教育合作”,主要是以高校为基本组织展开的,随着我国教育产业化发展,高等教育合作越来越多地呈现出商业特色。一些高校为了树立“国际化品牌”吸引更多国内生源,不加分辨地引进一些国外二流、三流甚至不入流的高校合作,其留学生资源、教育水平、引进专业等项目,甚至远远落后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平均水平。这不仅违背了教育的公益性质,同时也容易出现违规招生、虚假广告等现象。
三、中外高等教育合作发展模式创新的建议
第一,完善我国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发展规章制度。基于我国对外改革开放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强,规章制度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约束力,也是高等教育在合作方面的可持续性保障。就国内而言,为确保我国高校与国外高校在教育领域合作的实效性,应积极探索并建立国外高校准入制度,基于规章、制度等形式建立一定的筛选标准,在一定门槛的制约下实现教育资源、师资力量、专业项目等优化选择。例如,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顶尖大学为筛选对象,从不同高校中筛选优势专业、优势生源、优势师资引入国内,主动谋求高质量合作。
第二,推进国家之间高等教育信息对称机制建设。鉴于我国东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不统一的现状,在国内、国外高校机构合作的基础上,建立信息对称机制,按照教育公平的原则优先照顾中西部地区,将东部一流高校已经具备、国外高等教育相对先进的部分,引入中西部高校教育体系之中。例如,“一带一路”主要覆盖的中亚、东南亚地区在教育发展水平上相对较低,更适合西部高等教育“对接”,而东部一流高校“211”“985”高校应以资源输出为主。
第三,建立中外高等教育合作機构资质审核体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事业本身就具有强烈的公益性,除了在国内严厉打击各种商业化运作行为之外,更重要的是对引进合作的国外高等教育合作机构加强资质审核,且在合作过程中,应以教育援助形式为主、市场盈利为辅。同时,对于国内申请展开中外高等教育合作的高校机构,应制定严格的教育资金使用监管制度,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过度浪费。
综上所述,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背景下,中外高等教育合作发展模式创新是大势所趋,高校作为合作主体要切实反思自身的需求,杜绝短视行为的出现。
参考文献:
[1]刘琪.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发展现状及策略[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9,21(01):26-33.
[2]焦巍巍.“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外高等教育合作发展模式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18,(16):86-88.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various fields have gained more opportunities for Sino-foreign cooperation, which provides superior resources for making up for the lack of domestic development and catching up with the international advanced level. Based on the objective reality of the uneven development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som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gradually transformed from "simple input" state into "equal dialogue" state. Other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still need to introduce external cooperation advantages and make up for their own shortcomings. It has formed an innovative demand for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higher education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Belt and Road", this paper starts the innovative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higher education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and puts forward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 Sino-foreign cooperation; innovation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