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海市区民众放生现状的调查研究

2020-06-08

湖北农机化 2020年6期
关键词:科学知识佛教野生动物

严 叙

(浙江省临海市回浦中学,浙江 临海 317000)

0 引言

在我国,由于科学知识的缺乏,很多时候放生变成了杀生。据报道,2009年4月,崂山千条蛇放生成灾,居民出门入睡惶恐;2010年,温州楠溪江流域放生麻雀成患,大肆啄食果实,一丘金灿灿的晚稻很快便被掠食一空,农民捶胸顿足;2012年,在大明湖畔放生的巴西龟泛滥成灾,引发湖区生态危机……。

放生与动物的生命乃至生态环保、物种延续息息相关。但很多时候,我们的放生是不科学的、无序的。在西方,放生是野生动物复健的最后一个环节。所谓野生动物复健是指为那些受伤、遭遗弃或者其他需要帮助的野生动物提供救护、安置和喂养,最终使其返回自然的活动。它源自20世纪70年代初,伴随着环保主义一同兴起。经过短短40年,动物复健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严谨、科学、有序的高度专业化社会行为。在许多国家,单凭热情热心是不能成为野生动物复健员的,虽然很大程度上这只是一项志愿工作,但仍需持证上岗。

没有人希望因为“放生”而加剧对环境和物种的破坏。找出有序放生与无序放生的来源与动机,了解国人的放生心理,也许可以对症下药,进行教育宣传方面的普及以及促进我国有关动物复建保护组织的兴起与发展。

1 临海市区民众放生现状调查

为探究临海市区民众的放生现状,在生物老师的指导下,在台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学生的大力帮助下,我们就灵湖、东湖、龙兴寺、三峰寺等4处所遇100位各个年龄层的放生人群,调查他们对放生的理解和所持态度,以及每个年龄段对放生概念的理解,以此研究临海市区民众的放生现状,同时了解佛教与放生态度之间的关系。我们开展调查研究的主要问题有:①人们因为什么理由而支持放生?②人们对放生的理解是什么?③放生在今后的发展趋势如何?④我国的放生科学环保吗?⑤ 放生需不需要专业组织?

在受调查的放生人群中,我们统计出年龄在60岁及以上(老年)、21~60岁(中青年)、10~20岁(青少年)3个年龄层次所占比例分别为56%、27%、17%;信仰佛教、不信仰佛教所占比例分别为29%、52%(19%的放生者表示不关注信教问题)。可见,在放生者中,老年人所占比例最大,青少年所占比例最小,且随着年龄增长,有佛教信仰的人群比例逐步升高,放生者对佛教信仰并无偏颇,广义的放生应该与佛教信仰关联不大。

1.1 放生行为与态度的调查

图1 放生所持的态度

从图1可以看出,在各个年龄层次中,绝大多数的放生者对放生持支持态度。

图2 放生经历的次数

总的来看,绝大多数放生者放生的经历都小于3次,可见放生行为的普遍率并不高。

图3 放生的心态(起因)

我们可以看出,爱护小动物、保平安和佛教信仰积德是引起人们放生的主要原因,且选择佛教信仰积德、保平安为理由的人数,随年龄增长而递增,选择爱护小动物为理由的人数,随年龄增长而递减。

1.2 放生时间的调查

图4 放生的时间

可以看出,多数放生者认为或希望放生可以有需要就进行,或者是有专门组织安排。

1.3 放生人数趋势的调查

图5 放生人数的趋势

图6 和谁一起放生

从图5、图6可以看出,大多数放生者会继续放生,放生的人数有可能非减反增,放生团体可能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社会组织。

1.4 放生物种的调查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不同年龄段的放生物种存在差异,也有相同。例如,青少年偏向于放生鱼、鸟(鸽子、麻雀)、乌龟、小猫、小狗、刺猬、蝉等;中青年一般选择将鱼(黑鱼、河鱼、黄鳝)、壁虎、螺蛳、泥鳅、乌龟等放生;老年人则倾向将鱼、乌龟、鸟、螺蛳、猫、泥鳅、甲鱼等放生,不过鱼和乌龟均是3个年龄层次人群放生的首选。

1.5 放生前后的举措调查

图7 放生前是否考虑过能否存活

结果表明,还是有不少放生者放生前未加考虑是否能存活的问题。可见,对正确放生知识的宣传是需要的。

图8 放生后有无善后行为

调查显示,善后在放生中是易被忽略的薄弱环节,有许多人并不了解善后这一说法。我们认为,无论是否基于佛教的放生观念,或者有无放生经历,放生后的善后行为都是有序放生的一个步骤。

1.6 对野生动物复健专业知识了解情况的调查

图9 是否了解“野生动物复健”这一国外放生概念

从图9我们清楚地看到,对野生动物复健这一概念完全不知道的人占了相当部分,因此,进行科学的专业化放生方法引导任重而道远。

图10 是否同意学习放生的科学知识

调查表明,大多数的调查者愿意为了放生物种更好地存活下去而学一些科学知识,但是均表示没处学,这反映了临海市人民对动物放归相关科学知识的缺失以及此类知识获得渠道的贫乏。

2 结论和建议

针对主要问题的调查研究,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引发社会民众对放生现象的关注和思考。

结论1:不同年龄层次的人放生的起因和选择放生的物种不尽相同,他们对放生的理解也不同。青少年放生基本是由爱护小动物的心理出发,有较大随意性,和佛教概念的放生积德存在较大出入,他们放生的物种通常易获得无须购买,如家里不再养了的宠物,教室飞进的麻雀,路边拾到的流浪动物等。中老年放生的起因不纯粹是保护动物,还有更多复杂的个人、家庭和社会原因,他们选择放生的物种通常是黄鳝、螺蛳、泥鳅、甲鱼,这种放生更类似佛教放生积德的观念,因此,中老年人应该是佛教放生观念团体的主力部分。

建议1:从放生的起因来看,假如放生的原因是爱护小动物,那么这种选择是爱护自然、尊重生命的体现,应该进行鼓励;假如放生行为寄予了一些个人心愿,希望通过放生的形式来达成心愿或者获得心理安慰,那么放生也是积极的,可以推广的。现在科学依据证明放生不会“给人福分”,但是放生可以培养人的同情心,培养人的环境意识,从某种意义上,放生可以求得心理快乐,从而导致精神愉悦,心情愉快可以使自己的免疫力增强,对治疗疾病有一定的好处。

结论2:放生人数有上升趋势,但在临海市区放生不是一个普遍现象,绝大多数放生者缺乏放生知识,不知道在捡到流浪猫时该怎么检查它的伤口,不知道该如何将它安全送到医院,不知道该如何监督医生对它治疗。多数放生者希望有专门组织安排放生,并表示希望多了解一些相关知识。

建议2:依据国际的做法,制定相应的有序放生标准,以推动有序放生;在社区更多地举办一些与放生相关的知识讲座;将放生知识加入进自然科学教科书中;成立专门组织进行教育,统一放生,又有专门的善后处理,向西方野生动物复健组织看齐;在放生区域开展相关的巡逻队活动,对放生者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解读,为放生活动厘清法律规范;邀请台州学院的动物专家在中小学开展放生知识讲座,分析放生活动中存在的误区和危害并从科学背景和具体操作方面给出建议;印刷小册子,如《合理放生倡议书》和歌谣;成立野生动物专业机构,帮助确定动物来源地,帮助广大市民了解各种动物的生态习性、分布信息以及对栖息环境的要求等等。

3 结语

放生的最终目的是保护动物,同时不影响生态环境。放生中有“是”有“非”。“是”,是有序放生,即有组织、有调查、有专业队伍的科学性行为;“非”,是无序放生,是一种不科学的、功利性的放生,极有可能造成环境生态破坏,还会刺激野生动物的非法贸易,放生的野生动物因适应能力问题而大批死亡,外来物种入侵,也会导致疾病传播和基因污染问题等等。我们提倡有序放生,反对无序放生。

调查显示,成立相关组织、普及放生知识、倡导科学放生成为当务之急。目前临海市区花鸟市场所售的鱼类很少是野生的,大多来自人工繁殖的鱼池和鸟园。这些动物,根本没有适应自然环境而自求生存的能力,放生,也等于杀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否还需要放生?是否还应该放生?因此,每一位市民都有责任和义务多多了解放生的科学知识,包括放生动物的品种、生存条件、运输和使用工具等方方面面。这样,我们的放生就不仅是一种百利而无害的慈善行为,更是一种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

此次调查实践活动,让我们充实了自己对放生知识的深入了解,也对市民现在的放生知识现状倍感担忧。虽然目前临海市的一些中学开设了环保实践课,课上会传授和宣传如何实践身边的环保,但是我们却很少将理论的环保知识付诸行动。从单纯的“放生现状”调查到对放生“是”与“非”的思考和讨论,我们发现身边有更多值得关注、值得质疑和值得改进的地方。在放生这个问题上,我们需要某些组织用科学知识武装与约束放生者的行为,让放生有一个好的出发点,让放生物种得到一个好归宿,从思想上、行为上和组织上,让放生逐步走向规范和科学。

猜你喜欢

科学知识佛教野生动物
《世说新语》与两晋佛教
佛教艺术
蜗牛看牙医
佛教艺术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饮料瓶中的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