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见性护理在降低高龄肺癌患者呼吸道并发症的应用效果

2020-06-08唐玉芳刘文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35期
关键词:预见性肺部肺癌

唐玉芳,刘文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广西 桂林)

0 引言

肺癌是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多发于60 岁以上的老年群体[1]。手术切除是肺癌常用的治疗方法,由于手术清除病灶的同时也损伤了部分肺叶组织,因此手术后容易发生肺功能不全[2]。其次,术后气管内分泌物增加,如果不能配合有效的咳嗽排痰,会导致痰液潴留,容易发生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从而影响手术治疗的效果。因此胸外科日常护理工作重点就是降低患者胸部手术后肺部相关并发症[3]。预见性护理是一种具有前瞻性的护理措施,通过对患者的病情进行预判性的评估,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进行干预,从而减少或者避免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4]。本研究纳入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在我院行肺癌根治术的高龄肺癌患者100 例,分析了预见性护理在肺癌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在我院行肺癌根治术的高龄肺癌患者100 例作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肺癌诊断标准,经病理检查确诊;②符合肺癌根治术各项手术指征。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②有精神障碍或者认知功能障碍,不能配合护理工作。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 例。对照组男40 例,女10 例;年龄60~72 岁,平均(62.38±2.23)岁;观察组男42 例,女8例;年龄61~74 岁,平均(66.24±5.16)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肺癌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包括手术前戒烟2周、健康宣教、呼吸功能锻炼、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氧气吸入、叩背咳痰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加强对患者呼吸功能训练进行管理,术后充分镇痛,为呼吸功能锻炼及早期下床活动提供有利条件[5]。同时加强对患者咳嗽排痰进行干预,促进患者有效咳痰,具体措施如下。

(1)术前护理:指导患者进行术前呼吸功能锻炼[5-7],所有病人均使用呼吸训练器进行深呼吸训练,10~15 min/次,3 次/d;根据患者身体情况指导运动训练,一般选择步行锻炼或登楼梯训练。要求患者运动的速度相对于平时要快一点,30 min/次左右,登楼梯训练则没有运动时间以及速度等要求,只要患者在运动过程中感觉到心率增快、气促就达到标准,2 次/d。

(2)疼痛护理:患者术后给予充分镇痛,采取多模式镇痛方式,提升镇痛效果,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术后采用长海通尺评分量表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根据评定结果及时给予镇痛处理。

(3)胸管护理:妥善固定胸管,减少因活动牵拉胸管导致疼痛,同时定时挤压胸腔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床上活动时动作宜缓慢,避免引流管扭曲、脱出。

(4)康复训练指导:患者麻醉清醒后6 h 开始协助患者行肢体被动活动,指导患者握拳、绷腿、活动踝关节。术后第1 天指导患者使用呼吸训练器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同时自主活动肩关节、肘关节、膝关节包括手臂上举外展、膝关节伸曲运动等。根据患者的病情,手术后1~2 d 可以下床在病区活动,注意循序渐进,活动量以患者自觉心率增快、略有气促为宜。

(5)有效排痰:术后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排痰,评估咳嗽排痰情况。每次雾化吸入结束后给予震动排痰机排痰。咳痰无力的患者给予刺激胸骨上窝,协助排痰,必要时行鼻导管吸痰或者电子支气管镜下吸痰。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拔胸管时间、肺不张、肺部感染发生情况、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形式,该问卷涵盖4 个条目10 个选项,包括健康宣教、护理服务态度及护理服务的及时性、护理技术及对病情观察及处理。满分100 分,90~100 分为非常满意,60~89 分为满意,低于60 分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所得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 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拔胸管时间、肺部感染、肺不张发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的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的比较

组别 拔胸管时间(d)术后住院时间(d) 肺部感染 肺不张观察组(n=50) 4.15±0.75 8.65±1.27 5(10) 6(12)对照组(n=50) 7.34±0.96 11.48±1.52 7(14) 14(28)t/χ2 5.4 6.923 4.27 4.65 P<0.05 <0.05 <0.05 <0.05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比较(n, %)

3 讨论

预见性护理是指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进行预判性的评估,针对患者潜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处理,从而降低术后呼吸道并发症[8]。目前电视胸腔镜技术应用日益广泛,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为重度肺通气功能障碍肺癌患者提供了手术机会[9]。由于胸部手术创伤大,患者术后肺组织弹性减弱、呼吸道粘膜纤毛的摆动能力下降,排痰能力下降,容易发生肺不张、肺部感染、胸腔积液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恢复[10]。因此对于高龄肺癌患者,在围手术期尤其是术前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可以最大限度调节呼吸肌的收缩运动,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对手术的耐受程度,降低手术的风险。此外还可以减少气道分泌物形成,提高气道纤毛清除功能。张玉芬等[11]研究显示术后切口疼痛是影响患者术后咳嗽排痰的主要原因。胸外科手术后由于麻醉,手术创伤、炎症因子刺激等因素,术后肺组织内往往会出现较多分泌物,而老年患者支气管排出黏性分泌物功能明显下降。因此术后采取多模式镇痛方式,提升镇痛效果,有利于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咳痰及呼吸功能锻炼,减少痰液在气管内聚集,降低肺不张、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有利于手术后的恢复。此外胸外科手术后常规留置胸管,可以充分引流出胸腔内的血液及气体,保持胸膜腔内负压,促进肺的复张。因此开胸手术后加强胸管护理,保持引流通畅,做好肺部护理可以有效的减少术后呼吸道并发症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预见性护理,观察组患者的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P<0.05)。观察组拔胸管时间、手术后住院时间、患者及家属对护理质量的的满意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与王杨等[12]研究一致。

综上所述,对高龄肺癌患者在围手术期发现潜在的问题立即进行干预处理,可以减少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日、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降低手术的风险,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预见性肺部肺癌
星形诺卡菌肺部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接种新冠疫苗中的应用
盐酸氨溴索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长链非编码RNA APTR、HEIH、FAS-ASA1、FAM83H-AS1、DICER1-AS1、PR-lncRNA在肺癌中的表达
CXCL-14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