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对发热疾病诊断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0-06-08周丽更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35期
关键词:性贫血血细胞形态学

周丽更

(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中医医院,河北 唐山)

0 引言

发热疾病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疾病,而且一般产生发热的原因很多[1],在患者病因不明的情况下[2],往往会对疾病的诊断造成很大的干扰,如果处理不当还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对发热疾病的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诊断是十分重要的[3]。本次随机从我院抽取2018 年1 月至2019年1 月就诊的发热疾病患者与健康体检患者各126 例作为研究对象,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就诊的发热患者126 例设置为研究组,随机抽取同期的126 例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参照组。研究组:共126 例,男64 例,女62例,年龄20~69 岁,平均(36.5±4.7)岁;参照组:男65 例,女61 例,年龄19~70 岁,平均(35.7±5.2)岁。纳入标准:研究组与参照组的全部研究对象均同意本次试验;患者没有凝血功能障碍或者精神疾病,患者近期没有服用过可能影响血细胞功能的药物。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研究组(126 例)与参照组(126 例)的患者的血液进行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检查仪器选择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希森美康-1800i)以及相关的配套试剂。在进行相关检查时需对血液进行室内质控,要确保检测仪器在试验过程中保持准确与稳定。对研究组与参照组的患者于清晨空腹状态下从肘部对其抽取1 mL 静脉血[4],完成采集之后将其放入EDTA-K2 抗凝真空管内,之后使用显微镜进行血涂片检查,并对其开展血细胞常规分析,这些操作必须要在对患者进行采血之后1 h 内进行。依靠血液分析仪来进行血细胞常规分析,需要对细胞进行计数分析,血涂片需要使用瑞氏染液来进行染色后再使用显微镜观察染色涂片[5],目的是对血细胞进行分类与计数,然后再观察统计血细胞的情况。

1.3 评价标准

记录对比研究组与参照组的血细胞常规分析以及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最终结果。主要包含的内容有:异常细胞、异型淋巴细胞、白细胞以及大小细胞性贫血。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

研究组,共126 例患者,其中异常细胞为9/126(7.14%),白细胞变化为18/126(14.29%),异型淋巴细胞发生率为21/126(16.67%),大细胞性贫血发生率为11/126(8.73%),小细胞性贫血发生率为19/126(15.08%),总细胞变异为78/126(61.90%);参照组,共126 例患者,其中异常细胞为0/126(0%),白细胞变化为0/126(0%),异型淋巴细胞发生率为3/126(2.38%),大细胞性贫血发生率为1/126(0.79%),小细胞性贫血发生率为6/126(4.76%),总细胞变异为10/126(7.94%)。研究组与参照组之间各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研究组与参照组的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对比[n(%)]

3 讨论

发热疾病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症,通常指的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身体的体温相较于正常时有所升高[6]。一般对于发热疾病的治疗,需要综合患者的发热原因,通过及时有效的诊断来帮助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所以对于发热疾病,及时有效的诊断与治疗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各类发热疾病的诊断当中,血液检测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7],并且最近几年血细胞形态学的检查技术一直在不断地升级,能够在临床上帮助其应用更加广泛。当前对于使用血细胞分析仪再联合血涂片显微镜检测帮助检查血细胞形态学的一系列变化,当中出结果最快的是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8],该操作的前期检查时间短,而且对于粒细胞及淋巴细胞能够快速准确的进行鉴定,而且再联合显微镜检测,能够帮助检测大大提高准确率。本次研究通过对比患有发热疾病的患者与健康体检者的血细胞形态进行对比,研究组的细胞变异对比参照组有所提升,这也说明了发热疾病患者的细胞形态变化可能性对比健康人员的可能性更高。发热疾病患者的机体发热之后,对自身的血细胞大小、数量及形态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会出现不同程度上的细胞形态的改变,这对于利用血细胞形态学对发热疾病患者的病情以及诊断治疗都会具有一定的帮助。而本次试验中,研究组共126 例患者,其中异常细胞为9/126(7.14%),白细胞变化为18/126(14.29%),异型淋巴细胞发生率为21/126(16.67%),大细胞性贫血发生率为11/126(8.73%),小细胞性贫血发生率为19/126(15.08%),总细胞变异为78/126(61.90%);参照组共126 例患者,其中异常细胞为0/126(0%),白细胞变化为0/126(0%),异型淋巴细胞发生率为3/126(2.38%),大细胞性贫血发生率为1/126(0.79%),小细胞性贫血发生率为6/126(4.76%),总细胞变异为10/126(7.94%)。研究组与参照组之间各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能够对发热疾病诊断起到一定的依据,建议推广。

猜你喜欢

性贫血血细胞形态学
18例艾滋病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
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观察与分析
社区管理精神病人全血细胞分析
儿童门诊中婴幼儿营养性贫血治疗方法及效果
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检验在评估慢性肾病肾性贫血中的应用
音乐科学研究中的思想实验——以音乐形态学研究中的四个重大发现为例
颅内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特征和形态学的危险因素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肾性贫血治疗的研究进展
疏肝祛瘀方对兔膝早期骨关节炎软骨组织形态学影响的研究